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德格尔的政治形而上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3,共3页
"海德格尔"公案是透视海德格尔政治思想的视角,但此公案应该置于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海德格尔批判自由主义的自我和民主制度都是无根的政治学,认为自我脱离了大地民主制度是技术组织下的产物。大地和精神既是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公案是透视海德格尔政治思想的视角,但此公案应该置于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海德格尔批判自由主义的自我和民主制度都是无根的政治学,认为自我脱离了大地民主制度是技术组织下的产物。大地和精神既是海德格尔主张政治回归的源初之地,又是其政治形而上学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自我” “大地” 技术 精神 政治形而上学
下载PDF
政治形而上学:政治哲学视阈的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1-34,共4页
政治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形态,它是对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方法与评价原则的理性反思,是一种“二阶”理论,它从反思政治理论之后的本体根据、基础出发来抽绎政治理念,构建理论体系,是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及政治价... 政治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形态,它是对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方法与评价原则的理性反思,是一种“二阶”理论,它从反思政治理论之后的本体根据、基础出发来抽绎政治理念,构建理论体系,是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及政治价值观的统一。政治形而上学的视域从传统到当代经历了几次转换:古代客体或实体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现代人本本体论、实践生存论、后现代政治观,而最后合乎逻辑地指向交往实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形而上学 政治哲学 本体论 交往实践观
下载PDF
被悬置的“生养之天”与荀子政治形而上学——以《荀子·天论》为核心的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祁涛 《管子学刊》 2022年第3期37-46,共10页
基于学界对荀子“自然之天”与“物质之天”概念使用有笼统之处,以及对荀子之“天”有无形上本体意义的争论,本文将以荀子《天论》为核心,联系《荀子》文本的整体论述,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以下三个问题予以阐释:一者,通过语义梳理,说... 基于学界对荀子“自然之天”与“物质之天”概念使用有笼统之处,以及对荀子之“天”有无形上本体意义的争论,本文将以荀子《天论》为核心,联系《荀子》文本的整体论述,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以下三个问题予以阐释:一者,通过语义梳理,说明荀子之“天”的超越层面与经验层面的含义;二者,论证超越层面的“生养之天”向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开出了“生养原则”,奠定了荀子政治形而上学的根基;最后,探寻荀子从“天人相分”到“天人合一”的内在基础和外在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养之天 物质之天 政治形而上学 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刘建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感性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 被引量:3
5
作者 程广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1,共7页
研究毛泽东的"两论"和邓小平的"三论",应结合它们的语境和语用,探析其中深层语义,我们会发现政治形而上学和政治实践哲学两个不同的基本面向。"两论"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研究社会历史问题... 研究毛泽东的"两论"和邓小平的"三论",应结合它们的语境和语用,探析其中深层语义,我们会发现政治形而上学和政治实践哲学两个不同的基本面向。"两论"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用实践论和矛盾论来置换唯物论和辩证法;实践论和矛盾论相互蕴含。后者具有三个基本层面:实践论是由战争认识论和革命认识论发展到哲学认识论,矛盾论是由军事辩证法和政治辩证法发展到哲学辩证法。邓小平的"三论",其实是从生产力论回归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的实践论与毛泽东的实践论同中有异,邓小平的不矛盾论与毛泽东的矛盾论异中有同。因此可以说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也就是从政治的形而上学发展到政治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生产力论 政治形而上学 政治实践哲学
下载PDF
《资本论》中的辩证法结构与特征——基于李嘉图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
6
作者 吴旭平 《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李嘉图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凸显了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辩证法。李嘉图用形而上学思维看待资本范畴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经济范畴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量化的逻辑中介。李嘉图学派及其反对派...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李嘉图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凸显了作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辩证法。李嘉图用形而上学思维看待资本范畴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经济范畴之间的联系是一种量化的逻辑中介。李嘉图学派及其反对派继续用形而上学思维争论李嘉图经济体系中的两个内在矛盾,最终导致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终结。在批判李嘉图学派的基础上,马克思重新思考了商品的价值概念以及商品作为资本的前提与结果的双重属性,由此展开对资本循环各个运动阶段的全方位考察,形成了叙述资本主义内在联系的辩证法结构。《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基于唯物主义的形式同一性,完成了一种现实抽象而非思维抽象,因此马克思辩证法在普遍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中达到其最终形态及最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劳动价值论 辩证法
原文传递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刚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6,共8页
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关系作了实证性研究,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本质上是"非批判的实证主义"。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密切的理论关系。只不过... 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关系作了实证性研究,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本质上是"非批判的实证主义"。黑格尔和马克思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密切的理论关系。只不过由于黑格尔哲学视理性为最高的存在,虽然他的哲学从古典经济学中汲取了劳动、资本等经济学营养,但他的经济学也只是他逻辑学的补充和同谋,本质上仍是"非批判的唯心主义"。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既借助黑格尔的辩证法批判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又借助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从而实现了"经济学-哲学"的双重革命,本质上是"批判的实证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嘉昕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3,共7页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或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问题得到了学界新的关注。《哲学的贫困》构成了理解二者关系的关键一环。《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后,是马克思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或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系问题得到了学界新的关注。《哲学的贫困》构成了理解二者关系的关键一环。《哲学的贫困》的写作背后,是马克思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论战。这一思想史回顾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向,即对观念范畴背后的现实社会关系的说明。客观来说,当时马克思还没有完成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在"阶级斗争"和"劳动工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在后来看来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的判断。但是阐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历史性本质意义上,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批判构成了我们全面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阐释政治经济学批判辩证方法的重要方法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贫困》 蒲鲁东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现实关系的抽象
下载PDF
反本质主义的“错位”与文学本质的重新言说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自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8-23,共6页
反本质主义者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症结,简单归结为等同于西方哲学基础的那种形而上学传统的元叙事模式,亦所谓"真理"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认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是一种"错位&qu... 反本质主义者把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根本症结,简单归结为等同于西方哲学基础的那种形而上学传统的元叙事模式,亦所谓"真理"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认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是一种"错位"的归结,并形成对真正症结,即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政治形而上学为基础)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的"遮蔽",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刻解构;中国文学理论也应有所构建,不应走向反本质主义者式的极端解构,而应通过"个人写作模式"进行开放而多元的本质个性化言说与构建,使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走出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的本质主义观念及其思维方式,促进其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认知形而上学 政治形而上学 “真理”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 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 个人写作模式
下载PDF
所谓政治哲学
10
作者 万俊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7期33-34,共2页
政治的中心主题是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正当治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没有哪一个生活领域比政治生活更为严肃,更令人关切。面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政治学或政治理论之研究已然非常不易,若将之纳入哲学研究,甚或试图建构某种类型... 政治的中心主题是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正当治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没有哪一个生活领域比政治生活更为严肃,更令人关切。面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政治学或政治理论之研究已然非常不易,若将之纳入哲学研究,甚或试图建构某种类型的政治哲学或政治形而上学,其难度显然较政治学或政治理论有过之而无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主题 政治形而上学 国家和社会 政治 哲学 生活
原文传递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贫困》的几个问题——兼评董必荣《马克思如何理解经济学的哲学贫困——以〈哲学的贫困〉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共11页
要正确解读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必须研究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和马克思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蒲鲁东的一系列论述。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武器对蒲鲁东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进... 要正确解读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必须研究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和马克思恩格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关于蒲鲁东的一系列论述。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这一崭新的理论武器对蒲鲁东所谓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进行了彻底批判。经济学和哲学要实现内在的结合,《哲学的贫困》给我们的启示是:"结合"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结合"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要以实践为基础,从中不断吸取养料,保持理论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哲学的贫困》 批判蒲鲁东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经济学和哲学的结合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三维阐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冷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普鲁东的经济学和哲学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蕴含和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体现在如下三方面: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原则、“总体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推...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普鲁东的经济学和哲学展开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蕴含和彰显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这一方法论体现在如下三方面: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原则、“总体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 方法论
下载PDF
Contradictory Freedoms? Kant on Moral Agency and Political Rights
13
作者 Aaron James Wendland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8期538-546,共9页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degree to which Kant's understanding of external freedom and right are consistent with and can form a par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 In doing so, this essay begins by looking at the foundation ...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degree to which Kant's understanding of external freedom and right are consistent with and can form a par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 In doing so, this essay begins by looking at the foundation and possibility of moral experience as it is presented in the Groundwork for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his essay then turns to explore Kant's understanding of external freedom and right as set out in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and examines the apparent inconsistencies that exist between these concepts and Kant's explication of moral worth. After pointing ou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 and morality, this essay goes on to argue that, strictly speaking, Kant's conception of external freedom and right cannot form par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 (as so defined in the Groundwork). Finally, this essay concludes by arguing that although right and morality are irreconcilable, Kant's account of external freedom and right can nevertheless serve as part of his "moral" philosophy insofar as these concepts represent Kant's attempt to externalize the moral law, or simply expand the definition of morality to cover any action that accords with the r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t FREEDOM MORALITY RIGHT moral philosophy
下载PDF
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基于对《哲学的贫困》的研究
14
作者 刘建江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3年第6期15-24,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在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思辨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先验主体——普遍理性的非现实性和非社会性,阐释了...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在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思辨哲学基础。在存在论层面,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先验主体——普遍理性的非现实性和非社会性,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在主体——现实的个人的感性社会性;在认识论层面,马克思揭示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对象——经济关系的非实在性和非科学性,阐述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认识对象——社会关系的感性客观性;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披露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非历史性和伪辩证性,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感性辩证法的感性历史性。这一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路径,不仅昭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而且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感性
原文传递
《资本论》:马克思的“批判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刚 郜爽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0,共7页
作为马克思“倾其一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批判理论.在《资本论》中,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揭穿了资本主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神话”,阐明了作为“抽... 作为马克思“倾其一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本质上是一种“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的批判理论.在《资本论》中,通过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揭穿了资本主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神话”,阐明了作为“抽象力”的批判的和革命的“政治经济学辩证法”;通过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揭示了价值规律的“二律背反”,论证了在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实证性背后存在一个否定性的过程;通过批判“拜物教”,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颠倒意识”和“掩盖矛盾”的本质,在“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破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幻象”.正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真正开辟了一条“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取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而走向自由解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劳动价值论 拜物教 批判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