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种叙事
被引量:
1
1
作者
滕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建构,它是21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实践创新发展的历史结果。它可以通过阶级理论叙事与人类立场话语关系、革命理论叙事与建构性话语关系,以及解放理论叙事和救亡政治话语三个方面得到理解和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哲学
人类立场
建构
政治
救亡
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中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在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五四精神"的内涵是融合着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的深刻内容的,体现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现代性精神的总目标就是人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现代性的实现。它是承袭晚清与...
在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五四精神"的内涵是融合着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的深刻内容的,体现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现代性精神的总目标就是人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现代性的实现。它是承袭晚清与近代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精神,适应五四时期的时代要求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就是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转型的产物,是体现五四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现代性精神的文学。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倡导新文化、新文学,致力于启蒙与救亡,追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国人的现代性的终极目标下,有着各自的政治信仰、理论主张、价值观念、实践道路和业绩表现,而思想和创作充分体现"五四精神"的代表人物是鲁迅。把握"五四精神"及其与中国新文学内在的精神联系,是认识中国新文学,论析中国新文学创生与发展的历史状态的关键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与近代
五四精神
思想启蒙
政治救亡
走向世界
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
中国新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启超的法治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喻中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95-104,148,共10页
早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救时",以政治为业,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晚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思想启蒙,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启蒙本位的"法治主义"。191...
早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救时",以政治为业,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晚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思想启蒙,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启蒙本位的"法治主义"。1918年是一个转折点,可以视为梁启超的"法治主义"从救亡本位转向启蒙本位的标志性年份。梁启超的"法治主义",是理解现代中国法治观念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法治主义”
政治救亡
思想启蒙
新法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五四运动的不足——基于人的现代化视角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观杰
刘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现代化。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主张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现代化。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们逐渐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政治救亡迅速压倒思想启蒙,偏离了人的现代化这一最初目标。这种偏离集中体现...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现代化。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主张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现代化。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们逐渐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政治救亡迅速压倒思想启蒙,偏离了人的现代化这一最初目标。这种偏离集中体现在知识分子对待"民主科学"以及儒学的态度和各种主义的"迷信"、"五四事件"等过程中。五四运动中人的现代化任务破产使我国在之后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因而有必要对这一运动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人的现代化
政治救亡
思想启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建新
《戏曲研究》
2019年第3期20-39,共20页
如果我们尝试选取几个关键词来描述70年来戏曲批评的主脉,"政治话语""历史真实"和"现代化"或许相对比较准确。"政治话语"涵盖了20世纪40年代延安平剧运动以来中国戏曲批评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
如果我们尝试选取几个关键词来描述70年来戏曲批评的主脉,"政治话语""历史真实"和"现代化"或许相对比较准确。"政治话语"涵盖了20世纪40年代延安平剧运动以来中国戏曲批评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它甚至可以上溯至清末民初,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际遇,中国知识界对戏剧所寄予的政治救亡和启迪民众的强大工具性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话语
思想意识形态
戏曲批评
中国知识界
民族危亡
政治救亡
历史际遇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两个“五四”两种参与
6
作者
朱学勤
《探索与争鸣》
1989年第4期11-13,共3页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年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救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年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救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治。反思这两个“五四”、两种参与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不同命运,对我们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参与问题具有相当丰富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近代知识分子
政治救亡
运动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种叙事
被引量:
1
1
作者
滕藤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17,共7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06360148)。
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的依据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规定、相互扬弃、相互生成的历史辩证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则可认为是对社会历史实践的生动反映。基于此视角,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叙事,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建构,它是21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实践创新发展的历史结果。它可以通过阶级理论叙事与人类立场话语关系、革命理论叙事与建构性话语关系,以及解放理论叙事和救亡政治话语三个方面得到理解和领会。
关键词
政治
哲学
人类立场
建构
政治
救亡
政治
Keywords
Political philosophy
human stand
constructive politics
politics of national salvation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
被引量:
7
2
作者
刘中树
机构
吉林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文摘
在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五四精神"的内涵是融合着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的深刻内容的,体现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现代性精神的总目标就是人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现代性的实现。它是承袭晚清与近代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精神,适应五四时期的时代要求而形成的。中国新文学就是中国社会历史现代化转型的产物,是体现五四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现代性精神的文学。五四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在倡导新文化、新文学,致力于启蒙与救亡,追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国人的现代性的终极目标下,有着各自的政治信仰、理论主张、价值观念、实践道路和业绩表现,而思想和创作充分体现"五四精神"的代表人物是鲁迅。把握"五四精神"及其与中国新文学内在的精神联系,是认识中国新文学,论析中国新文学创生与发展的历史状态的关键切入点。
关键词
晚清与近代
五四精神
思想启蒙
政治救亡
走向世界
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
中国新文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启超的法治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喻中
机构
四川大学法学院
出处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95-104,148,共10页
文摘
早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救时",以政治为业,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救亡本位的"法治主义"。晚期的梁启超,立足于思想启蒙,他理解的"法治主义",可以称为启蒙本位的"法治主义"。1918年是一个转折点,可以视为梁启超的"法治主义"从救亡本位转向启蒙本位的标志性年份。梁启超的"法治主义",是理解现代中国法治观念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
梁启超
“法治主义”
政治救亡
思想启蒙
新法家
Keywords
Liang qichao
nomocracy thoughts
political salvation
mind enlightenment
neo-legalism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五四运动的不足——基于人的现代化视角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观杰
刘华
机构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校在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机制研究"(编号:15YJA710025)
扬州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YZUJX2015-1A)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思想现代化。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主张改造"国民性",实现人的现代化。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们逐渐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中,政治救亡迅速压倒思想启蒙,偏离了人的现代化这一最初目标。这种偏离集中体现在知识分子对待"民主科学"以及儒学的态度和各种主义的"迷信"、"五四事件"等过程中。五四运动中人的现代化任务破产使我国在之后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因而有必要对这一运动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
五四运动
人的现代化
政治救亡
思想启蒙
Keywords
the May 4th Movement
human modernization
political salvation
enlightenment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
被引量:
3
5
作者
赵建新
机构
中国戏曲学院
出处
《戏曲研究》
2019年第3期20-39,共20页
文摘
如果我们尝试选取几个关键词来描述70年来戏曲批评的主脉,"政治话语""历史真实"和"现代化"或许相对比较准确。"政治话语"涵盖了20世纪40年代延安平剧运动以来中国戏曲批评的思想意识形态选择,它甚至可以上溯至清末民初,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际遇,中国知识界对戏剧所寄予的政治救亡和启迪民众的强大工具性诉求。
关键词
政治
话语
思想意识形态
戏曲批评
中国知识界
民族危亡
政治救亡
历史际遇
关键词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两个“五四”两种参与
6
作者
朱学勤
机构
空军政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
出处
《探索与争鸣》
1989年第4期11-13,共3页
文摘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年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救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治。反思这两个“五四”、两种参与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不同命运,对我们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参与问题具有相当丰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近代知识分子
政治救亡
运动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三种叙事
滕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
刘中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梁启超的法治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喻中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谈五四运动的不足——基于人的现代化视角
王观杰
刘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政治话语、历史真实与现代化——从几个关键词看戏曲批评70年
赵建新
《戏曲研究》
2019
3
原文传递
6
两个“五四”两种参与
朱学勤
《探索与争鸣》
198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