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陶行知政治救国活动综论
1
作者
刘来兵
吴丽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6,122,共7页
陶行知一生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他的救国理想经历了四次大的阶段性转变,即医药救国理想、文学救国理想、政治救国理想和教育救国理想。他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陶行知在政治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陶行知一生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他的救国理想经历了四次大的阶段性转变,即医药救国理想、文学救国理想、政治救国理想和教育救国理想。他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陶行知在政治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人民,追求真理,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奋斗终生。陶行知长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始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次拯救中国命运的政治活动,贡献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政治救国
革命活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学术独立到政治救国——20世纪20年代常燕生文学活动简述
2
作者
魏晓东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20世纪20年代是常燕生文学思想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20年代之前常燕生信奉的是学术独立发展,应不受政治影响。但随着1922年大量社会团体的建立和社会运动的开展,常燕生的文化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并于同年5月发表了《反动的思想界》。192...
20世纪20年代是常燕生文学思想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20年代之前常燕生信奉的是学术独立发展,应不受政治影响。但随着1922年大量社会团体的建立和社会运动的开展,常燕生的文化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并于同年5月发表了《反动的思想界》。1924年加入狂飙社。1925年加入青年党以及与鲁迅的论争表明了其文化思想向政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燕生
学术独立
政治救国
狂飙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救亡与启蒙——甲午战争后两种救国路径发轫初探
3
作者
李辉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使中国人有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世界观。从此,中国启动了全面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在先进的中国人中,形成了文化强国和政治救国两种方案。随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对两种...
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使中国人有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世界观。从此,中国启动了全面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在先进的中国人中,形成了文化强国和政治救国两种方案。随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对两种方案争论、借鉴、吸收中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观念上的冲击
文化强国
政治救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炎培政治思想之嬗变
4
作者
邰明玉
张潭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4期86-86,100,共2页
文章阐释了黄炎培的政治思想嬗变。辛亥革命之前,黄炎培主张政治救国,并积极投身到政治活动当中。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黄炎培的政治热情逐渐消褪,转而投向教育救国,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口号。但由于教育成效微弱及日益严...
文章阐释了黄炎培的政治思想嬗变。辛亥革命之前,黄炎培主张政治救国,并积极投身到政治活动当中。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黄炎培的政治热情逐渐消褪,转而投向教育救国,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口号。但由于教育成效微弱及日益严重的国难,"九·一八"事变之后,黄炎培重回政坛,投身政治。无论他在政治与教育之间怎么嬗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炎培
教育
救国
政治救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三国》:维新事业的成功之道
5
作者
马婷芳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3-46,共4页
陆士谔的《新三国》在一开始就表明了他的创作宗旨:悬设一立宪国模范。他在《新三国》里提出了自己对维新立宪的看法,提供了维新立宪的成功之道。他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政治制度,其次是人民思想的教育,然后是科技手段的发达。
关键词
陆士谔
《新三国》
立宪
政治救国
思想
救国
科学
救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科学与救国:近代中国科学观念开展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
1
6
作者
薛子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2,共7页
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接受,与救国的历史语境有很大关系,大致经历了技术救国、政治救国、实业救国和文化救国几个阶段。科学在每个阶段几乎都成为各种救国主张背后的价值基础和推动力量。然而,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于科学本质和科学...
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接受,与救国的历史语境有很大关系,大致经历了技术救国、政治救国、实业救国和文化救国几个阶段。科学在每个阶段几乎都成为各种救国主张背后的价值基础和推动力量。然而,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于科学本质和科学功能的认识又不尽相同,导致了科学本土化与普遍性之间出现了一定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救国
政治救国
实业
救国
文化
救国
原文传递
题名
陶行知政治救国活动综论
1
作者
刘来兵
吴丽萍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6,122,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第8批特别资助项目“中国近现代教育学者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学术研究”(2015T80822)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陶行知一生为寻求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他的救国理想经历了四次大的阶段性转变,即医药救国理想、文学救国理想、政治救国理想和教育救国理想。他既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陶行知在政治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他热爱人民,追求真理,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奋斗终生。陶行知长期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命运,始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历次拯救中国命运的政治活动,贡献卓著。
关键词
陶行知
政治救国
革命活动
Keywords
Tao Xingzhi
political salvation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分类号
D64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学术独立到政治救国——20世纪20年代常燕生文学活动简述
2
作者
魏晓东
机构
晋中学院文学院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6-88,共3页
文摘
20世纪20年代是常燕生文学思想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20年代之前常燕生信奉的是学术独立发展,应不受政治影响。但随着1922年大量社会团体的建立和社会运动的开展,常燕生的文化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并于同年5月发表了《反动的思想界》。1924年加入狂飙社。1925年加入青年党以及与鲁迅的论争表明了其文化思想向政治的转变。
关键词
常燕生
学术独立
政治救国
狂飙社
分类号
K2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救亡与启蒙——甲午战争后两种救国路径发轫初探
3
作者
李辉毅
机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文摘
甲午战争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使中国人有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世界观。从此,中国启动了全面现代化的步伐。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在先进的中国人中,形成了文化强国和政治救国两种方案。随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对两种方案争论、借鉴、吸收中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
甲午战争
观念上的冲击
文化强国
政治救国
Keywords
TheSino-JapaneseWarof1894-1895
impactonideas
building powerbyculture
savingnationbypolitics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炎培政治思想之嬗变
4
作者
邰明玉
张潭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4期86-86,100,共2页
文摘
文章阐释了黄炎培的政治思想嬗变。辛亥革命之前,黄炎培主张政治救国,并积极投身到政治活动当中。辛亥革命之后,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黄炎培的政治热情逐渐消褪,转而投向教育救国,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口号。但由于教育成效微弱及日益严重的国难,"九·一八"事变之后,黄炎培重回政坛,投身政治。无论他在政治与教育之间怎么嬗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救国。
关键词
黄炎培
教育
救国
政治救国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三国》:维新事业的成功之道
5
作者
马婷芳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新余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3-46,共4页
基金
陕西理工学院创新基金项目<陆士谔翻新小说研究>(SLGYCX1047)
文摘
陆士谔的《新三国》在一开始就表明了他的创作宗旨:悬设一立宪国模范。他在《新三国》里提出了自己对维新立宪的看法,提供了维新立宪的成功之道。他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政治制度,其次是人民思想的教育,然后是科技手段的发达。
关键词
陆士谔
《新三国》
立宪
政治救国
思想
救国
科学
救国
Keywords
Lu Shie
The New Three Kingdoms
constitutionality
political salvation
ideological salvation
technology salvati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科学与救国:近代中国科学观念开展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
1
6
作者
薛子燕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72,共7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113010203)
文摘
近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接受,与救国的历史语境有很大关系,大致经历了技术救国、政治救国、实业救国和文化救国几个阶段。科学在每个阶段几乎都成为各种救国主张背后的价值基础和推动力量。然而,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于科学本质和科学功能的认识又不尽相同,导致了科学本土化与普遍性之间出现了一定张力。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救国
政治救国
实业
救国
文化
救国
Keywords
science
national salvation by technology
national salvation by revolution
national salvation by economy
national salvation by culture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陶行知政治救国活动综论
刘来兵
吴丽萍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学术独立到政治救国——20世纪20年代常燕生文学活动简述
魏晓东
《晋中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救亡与启蒙——甲午战争后两种救国路径发轫初探
李辉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炎培政治思想之嬗变
邰明玉
张潭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三国》:维新事业的成功之道
马婷芳
《新余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科学与救国:近代中国科学观念开展的历史语境
薛子燕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