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 被引量:6
1
作者 边家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95-97,共3页
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边家珍近年来,对方玉润(1811-1883)《诗经原始》的专门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只是多偏重于其艺术鉴赏分析方面的评述,而对作者贯穿全书的思想倾向却较少论及,或认识不清。这... 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边家珍近年来,对方玉润(1811-1883)《诗经原始》的专门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只是多偏重于其艺术鉴赏分析方面的评述,而对作者贯穿全书的思想倾向却较少论及,或认识不清。这里笔者试作一论述。《诗经》的政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玉润 《诗经原始》 政治教化思想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转变与提升 被引量:3
2
作者 林雪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8-113,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贯穿着政治教化,在这种政治教化中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地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定意识形式其本质是"属性"而不是"实体"。意识形态具有科学、价值、特定... 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贯穿着政治教化,在这种政治教化中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地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定意识形式其本质是"属性"而不是"实体"。意识形态具有科学、价值、特定政治信仰三个维度。科学维度的意识形态有虚假与否问题;价值维度的意识形态有正当与否问题;政治信仰维度的意识形态有欺骗与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转变,要求我们全面准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要透过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外部表面挖掘其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部分,由过去的偏重于对意识形态的"科学"认知向价值判断转变;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识形态政治教化功能的提升,则要求把意识形态从一般的文化价值诉求,提升到特定的政治信仰诉求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政治教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清帝眼中清官的行政能力及其政治教化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9-104,共6页
明清以来对清官的道德品质与行政能力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看法 ,特别是清初康、雍、乾诸帝在心里鄙薄清官 ,认为清官道德操守虽好 ,但行政能力平庸 ,在官员的任用上尚能而不重德。但表面上又褒扬、奖掖甚至包庇、纵容清官。清... 明清以来对清官的道德品质与行政能力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看法 ,特别是清初康、雍、乾诸帝在心里鄙薄清官 ,认为清官道德操守虽好 ,但行政能力平庸 ,在官员的任用上尚能而不重德。但表面上又褒扬、奖掖甚至包庇、纵容清官。清官是官场道德之标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雍正 清官 道德品质 行政能力 政治教化
下载PDF
从特种教育到保学:苏区革命后国民政府在江西的政治教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游海华 饶泰勇 《苏区研究》 2016年第5期85-98,共14页
苏区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尤其是阶级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入人心,引起了国民党的高度警觉。为从思想上、教育上消弭革命,国民政府以苏区革命为历史契机,先在"收复区"举办特种教育,后在江西全省推行保... 苏区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尤其是阶级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深入人心,引起了国民党的高度警觉。为从思想上、教育上消弭革命,国民政府以苏区革命为历史契机,先在"收复区"举办特种教育,后在江西全省推行保学。以上举措不仅是国民党战时政治"剿匪"、战后思想"清匪"的应急手段,也是国民党"训导"民众成为合格国民、重建和加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教化手段。这种政治教化手段尽管在具体实施中遭遇各种问题,但仍使此后的乡村义务教育打上了较深的"党化"烙印,其背后折射的正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国民党"以党治国"的政治逻辑,是国民党"党化教育"向乡村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革命 国民政府 江西 特种 保学 政治教化 以党治国
下载PDF
政治教化的完美阐释——1949~1966:“十七年电影”形态研究
5
作者 刘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8-10,共3页
本文从以革命正剧为主的题材规划、英雄人物的着意刻画、戏剧式电影的叙事·影像等三方面探讨了“十七年电影”形态的主要特征.认为“十七年电影”体制和电影形态是胶着缠绕的紧密关系,电影对现实的影响力和其舆论公器的功能被放... 本文从以革命正剧为主的题材规划、英雄人物的着意刻画、戏剧式电影的叙事·影像等三方面探讨了“十七年电影”形态的主要特征.认为“十七年电影”体制和电影形态是胶着缠绕的紧密关系,电影对现实的影响力和其舆论公器的功能被放大、强化,造成了功利痕迹过于明显的后果。但按照主流文化对受众的塑造、引导来看.“十七年电影”还是有其值得肯定之处,其在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地位也应予以客观评价和重新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政治教化 电影形态
下载PDF
论孔子的政治教化思想在教育上的成就——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为中心
6
作者 薛媛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3-38,共6页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语历来岐解纷纭。人们对这个句子如何断句存在分歧,加以对“知”字望文生义,当作“知道,了解”来领会,使该句在义理上面临不可解之疑难,遂致有人以为孔子奉行愚民主义。然而,本于孔子忠恕之道及仁治思想... 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语历来岐解纷纭。人们对这个句子如何断句存在分歧,加以对“知”字望文生义,当作“知道,了解”来领会,使该句在义理上面临不可解之疑难,遂致有人以为孔子奉行愚民主义。然而,本于孔子忠恕之道及仁治思想之一贯性,孔子不可能主张愚民。不论从逻辑还是义理言,“知”字均不能训为“知道,了解”,而是别有所指。结合郭店楚简相关文献综合考究,孔子这句话乃指向教化政治,“由之”指向以自然造就为原则的熏陶感化,可谓之“身教”;“知之”指向一种外在烁予的、滞于言辞的灌输与说教,可谓之“言教”。孔子“政者正也”的教化理想,要求在上者以身教为导向,融“人治”与“仁治”为一体,掀起德治之风,在下者自然“由之”而风化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政治教化 与言
下载PDF
公共哲学课在政治教化中的能与不能
7
作者 王为全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36-139,共4页
对公共哲学课的政治实用化期待实际上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时政治及其发展、公共哲学课本身等的多重伤害。公共哲学课的基本功能是信仰教化和思维培育,因此公共哲学课政治教化的思路应该是把政治讲成哲学。公共哲学课是隐性政治教化... 对公共哲学课的政治实用化期待实际上造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现时政治及其发展、公共哲学课本身等的多重伤害。公共哲学课的基本功能是信仰教化和思维培育,因此公共哲学课政治教化的思路应该是把政治讲成哲学。公共哲学课是隐性政治教化,应当与显性政治教化保持一定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哲学课 政治教化 政治实用期待 信仰 思维培育 高校
下载PDF
政治教化视域下的妈祖文化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宁宁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妈祖信仰是封建统治者"神道设教"的显著个案,统治者通过众多途径塑造并利用妈祖这一传播符号推行政治教化。借助皇权的权威性,通过敕封、纳入天帝信仰体系、国家祭祀典礼等途径,向社会民众宣示妈祖信仰的合法性,宣扬蕴含其中... 妈祖信仰是封建统治者"神道设教"的显著个案,统治者通过众多途径塑造并利用妈祖这一传播符号推行政治教化。借助皇权的权威性,通过敕封、纳入天帝信仰体系、国家祭祀典礼等途径,向社会民众宣示妈祖信仰的合法性,宣扬蕴含其中的政治教化观念;通过传说故事、诗文、经书等信息载体,将政治教化元素融入"去巫化""神化"过程,强化其政教色彩,让社会民众在接触、膜拜妈祖过程中接受儒家政治教化。为了提高传播效果,统治者在契合民众心理需求和期待视野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政治教化元素。研究政治教化视域下的妈祖文化传播,对于进一步理清宗教、准宗教文化传播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教化 妈祖文 传播
下载PDF
清代政治教化运行机制研究
9
作者 李悦田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0年第3期71-89,198,共20页
因为重视政治稳定,清代政治教化运行机制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清代政治教化实施依赖汉族政治精英,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和增加政治认同,清政府不得不吸收利用汉族政治精英进行政治教化,以达到平稳统治全国的目的。清代政治教化与吏治相... 因为重视政治稳定,清代政治教化运行机制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清代政治教化实施依赖汉族政治精英,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和增加政治认同,清政府不得不吸收利用汉族政治精英进行政治教化,以达到平稳统治全国的目的。清代政治教化与吏治相结合,更加重视循吏的培养和亲民之官的任用,以巩固基层统治。清朝统治者想确立更开明宽和的开国气象,也由于入关前其本身统辖区域内的法治思想及法律制度非常简陋,所以清代以法律辅助教化的手段不断根据政治稳定需求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教化 清代 汉族政治精英 吏治
下载PDF
《管子》与《周礼》政治教化之道比较
10
作者 林素英 《管子学刊》 2020年第2期5-16,共12页
《管子》与《周礼》成书年代相近,都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顾颉刚认为《周官》与周公或儒家无关,且《周官》与《管子》之中心思想相同,应出于齐国或他国之法家;杨向奎则从社会经济制度着手,认为《周礼》或为战国中叶齐人所作。郭伟川因... 《管子》与《周礼》成书年代相近,都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顾颉刚认为《周官》与周公或儒家无关,且《周官》与《管子》之中心思想相同,应出于齐国或他国之法家;杨向奎则从社会经济制度着手,认为《周礼》或为战国中叶齐人所作。郭伟川因不认同两人之说,已从溯源"六官"制度以辨其非。本文则主张欲比较《管子》与《周礼》中心思想之异同,应从攸关万民生活的政治教化之道着手。正文主要藉由两项重点详加讨论其异同:政教目的,呈现"教训成俗"与"由俗入礼"之别;政教对象与内容,呈现"四民职业教育"与"士庶成人教育"之别。最后,则以《管子》注重富国强兵之道,《周礼》主张培养君子与良善万民,二者虽有相关之处,然而确实存在一些重要差别,顾氏、杨氏之说是否恰当,可再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周礼》 政治教化 目的 对象与内容 比较
下载PDF
敬明与刑赏——黄道周政治教化思想解读
11
作者 蔡杰 葛超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3-39,共7页
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对政治中的权术、法令、刑赏等进行深刻反思。尤其是刑赏方面,黄道周将其与政教联系起来,其推衍模式不同于宋儒的“政教→刑赏”,而是继承皇侃、孔颖达等人“刑赏→政教”的推衍进路,主要在外王的政治层面展开,突出... 晚明闽籍大儒黄道周对政治中的权术、法令、刑赏等进行深刻反思。尤其是刑赏方面,黄道周将其与政教联系起来,其推衍模式不同于宋儒的“政教→刑赏”,而是继承皇侃、孔颖达等人“刑赏→政教”的推衍进路,主要在外王的政治层面展开,突出经世致用的治道思想。黄道周的创新在于引进君子与小人的概念,故其推论模式可表达为“刑赏失当→小人进而君子退→政教不行”。并且黄道周运用自然灾害与雩祀的比喻,阐明政教不可完全依赖于刑赏,但又不能完全废弃,从而对刑赏进行扬弃。而黄道周的正面立论集中于“敬明”内涵,从哲学的高度上阐明“敬”是政治背后的本体,而“明”是“敬”之用,也就是政治的良好运行。由此提出君主应当先以“敬明”修身,从而避免滥刑轻爵,得以“敬明”治天下,亦即从修身一直到治天下的展开,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权术 法令 敬明 刑赏 政治教化
下载PDF
黄道周政治教化思想的工具与目的阐论
12
作者 蔡杰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4-71,共8页
晚明大儒黄道周的《缁衣集传》,对儒家政治教化思想中工具与目的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在黄道周看来,礼乐制度是使“民有孙心”的正确工具,政治刑赏须在礼乐制度下运行。而礼乐之所以能运行,背后需有美德教化作为支撑,因为君主的德行是... 晚明大儒黄道周的《缁衣集传》,对儒家政治教化思想中工具与目的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在黄道周看来,礼乐制度是使“民有孙心”的正确工具,政治刑赏须在礼乐制度下运行。而礼乐之所以能运行,背后需有美德教化作为支撑,因为君主的德行是众善所归,众善归于君子之德正是民有孙心的体现。黄道周认为这是民众的一种政治需求,即君主须具有德行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民有孙心”既是黄道周政教思想的教化目的,同时也是通往终极目的——达到易简之政的工具。易简的道理运用于政治运作中,就是达到上下易事易知、明朗通透,不需求助于烦难的政治手段,反映了黄道周在面临晚明时期君民上下隔绝的问题时所作出的思考与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政治教化思想 工具 目的 《缁衣》
下载PDF
教化的政治与政治的教化——传统中原政治文化传播模式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保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至少在北宋以前的历史上,中华文化史是以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依托而展开的。中原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儒家文化为基本框架,融道、儒、法、释为一体的政治文化。主张"教化为先,刑罚为辅"的理念,因此,其政治教化过程,又是... 至少在北宋以前的历史上,中华文化史是以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依托而展开的。中原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儒家文化为基本框架,融道、儒、法、释为一体的政治文化。主张"教化为先,刑罚为辅"的理念,因此,其政治教化过程,又是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由于主要借助于政治的手段来完成传播过程,中原政治文化的传播表现为"一元主导"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 政治教化 传播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政治教化仪式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元林 司忠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7-174,共8页
在古代中国,礼仪教化是政治教化的重要方式,丰富完备的仪式体系成为开展政治教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政治教化仪式主要包含个体人生仪式、国家军政仪式、社会交往仪式三大类型,具有系统完备、等级分明、道德至上、礼乐结合的特点。在... 在古代中国,礼仪教化是政治教化的重要方式,丰富完备的仪式体系成为开展政治教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政治教化仪式主要包含个体人生仪式、国家军政仪式、社会交往仪式三大类型,具有系统完备、等级分明、道德至上、礼乐结合的特点。在功能上,中国古代政治教化仪式表现出培育理想人格、维护政治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文化传承的价值功用。这种仪式化反映出来的寓教于“时”、寓教于“情”、寓教于“行”、寓教于“境”的教育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代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政治教化 仪式 礼仪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近代政治激情教化的困境——与古典理性教化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壮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9,共9页
在理论上,相对于古典政制理性对激情的驯服,近代政制的教化是以激情的正当权利诉求为其鹄的。这种偏离古典理性的政治教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对政制原则的认同,但它也给近代政治自身带来三个困境:自由的激情反而需要一个具有... 在理论上,相对于古典政制理性对激情的驯服,近代政制的教化是以激情的正当权利诉求为其鹄的。这种偏离古典理性的政治教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对政制原则的认同,但它也给近代政治自身带来三个困境:自由的激情反而需要一个具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政治美德教化的非自足性;个体对"族群"的情感依恋所要求的政治权利可能导致"族群"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教化 激情 理性
下载PDF
道德的教育与政治的教化--先秦“乐”之意义分析
16
作者 罗南石 熊申英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6-239,共4页
在礼制的框架中生存与发展是中国先秦古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对乐的发展进行梳理时,我们可以发现,从原始乐的"神人以和"到阶级社会中先秦儒家明确融"德"于"乐",提出"乐者,所以象德者也"... 在礼制的框架中生存与发展是中国先秦古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对乐的发展进行梳理时,我们可以发现,从原始乐的"神人以和"到阶级社会中先秦儒家明确融"德"于"乐",提出"乐者,所以象德者也",以及"乐和同"功能之彰显,无不体现出先秦乐所隐含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教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德 政治教化
下载PDF
后数字时代我国全民政治教化管理模式的实然与应然
17
作者 阮朝辉 《前沿》 2013年第13期4-5,共2页
由于后数字时代全民政治教化具有受众自主、无绝对主客体、绝对权威内容被打破等典型特征,所以,全民政治教化管理模式必须以权威的、多元的政治教化内容去占领全民读屏内容的阵地并引领其发展方向,这才是我国当前与未来全民政治教化管... 由于后数字时代全民政治教化具有受众自主、无绝对主客体、绝对权威内容被打破等典型特征,所以,全民政治教化管理模式必须以权威的、多元的政治教化内容去占领全民读屏内容的阵地并引领其发展方向,这才是我国当前与未来全民政治教化管理的应然与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数字时代 全民政治教化 管理模式 读屏内容
原文传递
性朴论与儒家教化政治:以荀子与董仲舒为例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炽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古典儒家所倡导的教化有深深的政治意义。教化活动与其说属于教育活动,不如说属于政治活动。教化者和教化对象的二分不同于通行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二分。教化政治是一种以身作则之政治。性朴论为教化的必要性与教化成善的可能性提供... 古典儒家所倡导的教化有深深的政治意义。教化活动与其说属于教育活动,不如说属于政治活动。教化者和教化对象的二分不同于通行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二分。教化政治是一种以身作则之政治。性朴论为教化的必要性与教化成善的可能性提供了很好的说明。质朴之性蕴含着善的潜质,但不具备现成的、完备的善,需要教化而使之完美。正像玉石需要加工才能成为玉一样,人也需要教化才能成善,而通过教化让民成善,这正是君王的责任。《性恶》是荀子后学所作,荀子本人主张性朴论,而董仲舒也如此主张。这两位性朴论者是儒家中倡导教化之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性朴论 荀子 董仲舒
下载PDF
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立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尊德义》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教化政治论,具体包括四个层面:一是...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尊德义》的主体思想是儒家的教化政治论,具体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为政者教道之取先"的教化论,二是"为君之道在尊德义"的德治论,三是"明德者莫大乎礼乐"的礼治论,四是"民,爱则子也"与"动民必顺民心"的民本论。这一政治思想与《论语》等文献记载的孔子政治思想既有一致性,又较之有所丰富。综合各种信息,这篇文献可能是子思之儒所传述的孔子遗言,至少可以视作孔门政治思想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德义》 儒家政治 德治 礼治 民本
下载PDF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特征与教育调适
20
作者 卢坤建 《煤炭高等教育》 1993年第3期23-24,共2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政治社会化在呈现出客体性的同时,比过去呈现出了更多的主体性。所谓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特征,是指他们在接受社会政治教化、成为我国社会制度所认可的政治角色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规定、自我探索能力及... 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政治社会化在呈现出客体性的同时,比过去呈现出了更多的主体性。所谓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特征,是指他们在接受社会政治教化、成为我国社会制度所认可的政治角色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规定、自我探索能力及其积极性的提高。这种主体性特征对其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 主体性特征 政治角色 自我意识 育内容 社会过程 探索能力 同辈群体 集体利益 政治教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