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多元文化主义对政治文化认同的强化——以美国社会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璇 任剑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7,共9页
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内涵是承认文化多样性所产生的差异,并承诺差异之间的平等性。政治文化认同是内化于心的、对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固有信念与身份定位。多元文化主义常常被认为会削弱政治文化认同并造成社会的分裂与动荡。本文结合美国... 多元文化主义的核心内涵是承认文化多样性所产生的差异,并承诺差异之间的平等性。政治文化认同是内化于心的、对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固有信念与身份定位。多元文化主义常常被认为会削弱政治文化认同并造成社会的分裂与动荡。本文结合美国社会的经验,阐明由多元文化主义所培育出的宽容开放的政治文化氛围,非但不会成为凝聚人们爱国力量的障碍和阻力,反而会加强人们的认同感,尤其是对政治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政治文化认同 美国社会 个体价值 公共价值
下载PDF
双重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小青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0,46,共4页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困境。笔者认为 ,在近代国家观念建构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两个层面上 ,梁启超的政治文化认同出现了分离 ,即双重认同 ,这使其民族国家思想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进而使自己陷于... 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困境。笔者认为 ,在近代国家观念建构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两个层面上 ,梁启超的政治文化认同出现了分离 ,即双重认同 ,这使其民族国家思想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进而使自己陷于两种选择的困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族国家 政治文化认同 困境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文化认同轨迹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燕 柏欣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9-20,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始终与本民族政治文化认同的变迁相辅相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要遵循文化认同层次的递进规律,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认同内部结构层次的变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双重政治文化认同的困境──解读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
4
作者 许小青 《襄樊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近代国家观念建构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两个层面上,梁启超的政治文化认同出现了分离,即双重认同,这使其民族国家思想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进而使自己陷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中。
关键词 梁启超 民族国家 政治文化认同 双重政治文化
下载PDF
价值认同、知识路径与经验差异——从政治文化认同视角比较张謇与张之洞君主立宪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香 《理论观察》 2011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张之洞和张謇兼具君主立宪思想。以政治文化认同为视角,从价值观、知识路径和实践经验三个层面比较两者君主立宪思想。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共同构成张之洞与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的价值基础。由于知识途径差异,二者对君主...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张之洞和张謇兼具君主立宪思想。以政治文化认同为视角,从价值观、知识路径和实践经验三个层面比较两者君主立宪思想。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共同构成张之洞与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的价值基础。由于知识途径差异,二者对君主立宪思想,尤其是议会思想的理解同中有异。张之洞君主立宪思想较张謇更具流变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二者思想的不同形成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认同 张謇 张之洞 君主立宪
下载PDF
两岸统合趋势下台湾民众政治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方圆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台湾地区政治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轨迹和经济、政治活动交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政治文化认同的异化给"一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通过加深相互了解和认知,培养共同利益,增进互信,重新诠释&q... 台湾地区政治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轨迹和经济、政治活动交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政治文化认同的异化给"一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通过加深相互了解和认知,培养共同利益,增进互信,重新诠释"一个中国"的具体含义,能够改善台湾民众对祖国和大陆的认同现状,不断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合趋势 一个中国 政治文化认同
下载PDF
辽金时期渤海人的政治文化认同
7
作者 程尼娜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一、相关研究回顾渤海族形成于唐代后期,经辽、金两朝到元代消亡,在历史上存在了400余年,其中有300年左右生活在辽、金时期,是辽、金王朝统治下人口较多的北方民族。对于辽、金王朝的统治,渤海人表现出抗拒与认同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态度。
关键词 辽金时期 渤海族 政治文化认同 唐代后期 研究回顾
原文传递
清代的帝王庙祭与国家政治文化认同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爱平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0,共8页
清统治者继承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以来祭祀先代圣帝明王的传统,入关之初即在京城建造历代帝王庙,并多次对入祀的历代帝王和配飨名臣进行调整和增补,最终建构了一个包括少数民族王朝在内的历代帝王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完整统绪,同时确定... 清统治者继承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以来祭祀先代圣帝明王的传统,入关之初即在京城建造历代帝王庙,并多次对入祀的历代帝王和配飨名臣进行调整和增补,最终建构了一个包括少数民族王朝在内的历代帝王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完整统绪,同时确定了配飨名臣的人选。清代对历代帝王以及配飨名臣的祭祀,昭示出多重的目的和用意。既有对人臣的劝诫、激励作用,也有对人君的借鉴和警示用心。而最根本的则是对治统、道统的重视和强调,反映了清统治者对中华统绪的认同和对中华文明的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帝王庙祭 政治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政治文化认同:从封闭到开放 被引量:1
9
作者 方燕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4,共4页
30多年前的拨乱反正,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最初动力,成为中国政治文化认同从以外部强制为特征的传统封闭型到以实践检验为标准的现代开放型转变的关键契机。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从中国共产党... 30多年前的拨乱反正,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最初动力,成为中国政治文化认同从以外部强制为特征的传统封闭型到以实践检验为标准的现代开放型转变的关键契机。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构成为中国政治文化认同转型的基本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乱反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政治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革命纪念性博物馆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认同建构(1949—1966)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玲 《博物馆管理》 2021年第3期4-15,共12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面临全国执政的新考验。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局势,将新的执政党形象塑造工作提升到构建政权文化认同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利用博物馆能够将思想观念具象化传播的优势,使之成为宣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面临全国执政的新考验。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局势,将新的执政党形象塑造工作提升到构建政权文化认同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利用博物馆能够将思想观念具象化传播的优势,使之成为宣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通过"革命文物"概念的提出,为党的革命精神寻找到有力的物证。大量新建的革命纪念性博物馆呈现、传播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革命形象,为成功建构政治文化认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 革命纪念性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 革命形象 政治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文化认同探析
11
作者 谭月明 王晶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第32期60-62,共3页
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其对我党政治文化的认同直接关系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文化认同面临各种挑战,出... 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对象,其对我党政治文化的认同直接关系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文化认同面临各种挑战,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高校统战工作者必须厘清认识,多途径提升高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对我党政治文化认同,增强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 党外知识分子 政治文化认同 探析
下载PDF
王文章:社会稳定水平取决于政治文化认同程度
12
作者 王文章 《党的生活(江苏)》 2022年第5期24-24,共1页
广泛的政治文化认同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团结,减少政府政策执行的制度成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它反映了国民对政治制度的评价,而社会的和谐稳定水平取决于民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程度,以及对这个制度的原则、目标和规范的自觉维护程... 广泛的政治文化认同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团结,减少政府政策执行的制度成本,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为它反映了国民对政治制度的评价,而社会的和谐稳定水平取决于民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程度,以及对这个制度的原则、目标和规范的自觉维护程度。具体而言,人民群众对国家制度认同,就会从内心世界产生一种政治情感上的归属感和信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情感 制度认同 认同程度 政治文化认同 和谐稳定 信任感 归属感 内心世界
原文传递
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知识人双重旨趣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云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40,共15页
在学术、科学与批判三重权力角逐的高等教育场域,知识人分化为一个复数的群体。本文认为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是最为核心的分类。在三种知识隐喻的框架下,本文剖析了文化政治认同的心智基因,以及其间文化与政治之分合演变的历程;指出... 在学术、科学与批判三重权力角逐的高等教育场域,知识人分化为一个复数的群体。本文认为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是最为核心的分类。在三种知识隐喻的框架下,本文剖析了文化政治认同的心智基因,以及其间文化与政治之分合演变的历程;指出工业社会尤其是进入后工业社会,技术认同成为垄断性旨趣,并分析其知识基础、社会基础与现实困境;最后提出,知识人需要用责任伦理所支持的沟通行为来整合文化政治认同与技术认同,高等教育也需借此免于启蒙的理性狂妄与服侍的被动茫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人 文化政治认同 技术认同 责任伦理
下载PDF
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优势 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政治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蕙兰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主流政治文化的引领。当前,党外代表人士面临多元政治文化冲击,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强化政治共识教育,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文化认同。
关键词 共识教育 党外代表人士 政治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文化、政府与政党: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波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9-84,共6页
政治认同是维护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于政治认同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其一,认同型政治文化是引领政治认同建设的根本导向;其二,政府公信力是推动政治认同建设的核心动... 政治认同是维护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于政治认同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其一,认同型政治文化是引领政治认同建设的根本导向;其二,政府公信力是推动政治认同建设的核心动力;其三,执政党合法性是促进政治认同建设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认同政治文化 政府公信力 执政党合法性
下载PDF
历史叙事与政治文化认同
16
作者 王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在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当中,章太炎的“历史民族”论颇具特色。这一观点强调历史的动态过程,强调制度、疆域、人的活动与融合,对于形成民族意识与民族记忆的重要性,而历史则是维系这种认同,并赋予其政治与文化内涵的最主要载体。
关键词 民族记忆 民族主义思潮 历史叙事 政治文化认同 章太炎 动态过程 民族意识 政治文化
原文传递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治文化建设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元中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2期19-21,共3页
政治文化认同是共同体的社会成员在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满足感。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创新和整合中国特... 政治文化认同是共同体的社会成员在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满足感。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创新和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这种新型政治文化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自主性公民意识、强化竞争性生存理念、树立法治性治理精神、确立公正性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治文化认同 政治文化建设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个人自觉和政党自觉
18
作者 史成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5期65-73,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从党员个体自觉到政党自觉的过程。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意义上的自觉可分为党员个体自觉与政党自觉。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首先实现党员的个体自觉,这是以保证党内政治文化的“在场”和对党员作为主体反思为前提以及...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从党员个体自觉到政党自觉的过程。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意义上的自觉可分为党员个体自觉与政党自觉。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必须首先实现党员的个体自觉,这是以保证党内政治文化的“在场”和对党员作为主体反思为前提以及党员自我超越性为特点。政党自觉是在党员个体自觉基础上演化升华而来,它具有自觉的整体性、科学预见性以及更加注重党员的主体性、党员整体质量的提高、党的组织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为特征。新时代党内主流政治文化面临诸多不良政治文化侵蚀的情况下,政党自觉对党员个体文化认同的引导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个体自觉 政党自觉 党内政治文化认同
下载PDF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雯霞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6期138-139,共2页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和平崛起的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分析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探求思想政治...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和平崛起的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任务。本文着重分析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国家软实力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探求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推动,最终探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中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文化价值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加强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爱娣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加强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政治文化认同,而且能够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潮侵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新形势下,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加强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政治文化认同,而且能够使其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潮侵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新形势下,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部分人对党的政治文化缺乏认同、政治意识淡薄等。为此,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为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通过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完善参政议政机制、创新方法等多种路径不断加强对该群体的政治引导,以坚定其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 政治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