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代中国转型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蓬
-
机构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
-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1-96,共6页
-
文摘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文化"思想根深蒂固;政治文明主体政治参与渠道比较狭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制约着政治文明主体的成长和发展等。新时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应沿着如下路径发展:1.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特别是公民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2.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把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机构,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更多机会;健全和完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专业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政治参与的社会引导;3.建构公民社会,包括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以法治精神构筑公民社会的理性规则秩序,促进传统"第三领域"的制度性变迁,完善公民身份与地位的自由转换机制;4.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化改革,为政治文明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
关键词
当代
转型时期
政治文明主体
建设
-
Keywords
contemporary
reforming tim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main body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小康社会政治文明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发展路径
- 2
-
-
作者
于成文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3,共4页
-
文摘
小康社会政治文明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包括团体的政治文明主体和个体的政治文明主体的不平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针对这种不平衡性,采取正确的发展路径:要处理好政党组织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内部的相互关系,使其平衡发展;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团体和民间精英的作用,实现利益表达、博弈、调控的制度化;要积极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改变民众特别是农民参政相对滞后的状况;要把提高政治家和官员的政治素质作为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重点。
-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政治文明主体
不平衡性
发展路径
-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小康社会政治文明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发展路径
- 3
-
-
作者
于成文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50,共4页
-
文摘
小康社会政治文明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包括团体的政治文明主体和个体的政治文明主体的不平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针对这种不平衡性,采取正确的发展路径。
-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政治文明主体
不平衡性
发展路径
-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新时期农村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研究
- 4
-
-
作者
杜治平
王明罡
-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
出处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0期97-98,共2页
-
文摘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研究农村政治文明主体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农村政治文明主体的概念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发展实际,提出新时期农村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途径。
-
关键词
农村政治文明主体
政治文明
社会转型
-
Keywords
Rural political civilization subjec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