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衔接与连贯在政治文本英译中的运用——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英译本为例
1
作者 谢君鑫 谭秋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23-26,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各方面事业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政治类文本的翻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对于部分政治类中文文本中出现的文字堆砌、形式单调的情况,外译工作者为求忠实性原则,...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各方面事业不断发展,影响力不断提升,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政治类文本的翻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对于部分政治类中文文本中出现的文字堆砌、形式单调的情况,外译工作者为求忠实性原则,不得不牺牲文章的可读性和连贯性。为更好展现我国形象,提高政治文本外宣水平,该文采取案例分析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英译本中的衔接与连贯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类翻译实践需要做到显性和隐性的双重连贯,要考虑到思维差异、文化传统、国家利益和政治局势,并采取指称、省略、同现、复现等翻译技巧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衔接 连贯 政治文本 英译 英汉差异
下载PDF
政治文本中性状词“好”的英译研究
2
作者 翟清永 郭芳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28-31,61,共5页
近年来基本层次范畴词已被国内学者深入探讨,而性状词英译这一领域极少受到关注。作为基本范畴词,性状词广泛存在于汉语文本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成分,在政治文本中尤为常见。政治文本是外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其英译质量的好坏影响中国... 近年来基本层次范畴词已被国内学者深入探讨,而性状词英译这一领域极少受到关注。作为基本范畴词,性状词广泛存在于汉语文本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成分,在政治文本中尤为常见。政治文本是外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其英译质量的好坏影响中国形象的塑造。为探讨性状词在政治文本中的英译现象,该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政治文本中的性状词为研究对象,对性状词“好”这一词英译的词法翻译方式展开研究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文本中性状词“好”字的英译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不仅是对等译法,而且还根据语境和意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确保源文本内容准确传递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词 基本范畴 政治文本 政治翻译 英译 词法翻译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政治文本英译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青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政治文本是国际宣传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的提高是多维度提升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以《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英译文为例,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的几个经典例句,从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探讨... 政治文本是国际宣传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的提高是多维度提升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以《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英译文为例,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英文版的几个经典例句,从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其国际宣传能力。外宣翻译者在对政治文本进行汉英语言转换时,应该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上做出适应性选择,从而使政治文本的翻译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政治文本 《中国的民主》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文本中的疾病隐喻英译研究
4
作者 陈灵 林静 +1 位作者 林思为 魏诗琦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0期61-63,共3页
以2012—2021年间国家领导人、外交官在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场合发表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中英对照文本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采用文本细读法及MIP隐喻识别法,针对以上文本中的疾病隐喻英译... 以2012—2021年间国家领导人、外交官在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场合发表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中英对照文本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采用文本细读法及MIP隐喻识别法,针对以上文本中的疾病隐喻英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任何文化背景下,人们拥有相同的疾病恐惧感,使用与原隐喻完全相同的隐喻(MM)能使外国读者在不受文化差异影响下正确理解原文含义,因此使用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疾病隐喻 政治文本英译
下载PDF
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综述
5
作者 乔静雯 高雅古丽·卡德尔 《时代人物》 2023年第18期0016-0018,共3页
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亟须在多领域加深对外交往,就中国外文局出版的多语种文献来看,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领域的交往更加深入。政治文本翻译促进人类政治文明交流,准确的政治文本翻译介绍,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了解中国... 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亟须在多领域加深对外交往,就中国外文局出版的多语种文献来看,政治、文化、社会发展领域的交往更加深入。政治文本翻译促进人类政治文明交流,准确的政治文本翻译介绍,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了解中国政治,推进中外政治文明交流互鉴。因此,政治文本的翻译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以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象,从翻译策略和方法、理论、语种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现有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翻译 策略 理论 语种
下载PDF
政治文本阅读何以形成政治认同?——基于新时代中国共青团组织青年阅读实践的观察
6
作者 刘佳 闫金鑫 《青年发展论坛》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过程中构建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体系,成为理论武装青年、思想引领青年的最权威政治文本。政治文本的青年阅读并不必然导致政治认同。实现政治文本阅读向青年政治认同转化,关键在于将政治文本阅...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过程中构建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体系,成为理论武装青年、思想引领青年的最权威政治文本。政治文本的青年阅读并不必然导致政治认同。实现政治文本阅读向青年政治认同转化,关键在于将政治文本阅读嵌入青年的需求结构中,而政治文本自身的特性同青年需求之间存在着隐形的张力和鸿沟,这就要求共青团首先要以青年需求结构为中心,深度开发政治文本的功能形态;在此基础上构建政治文本青年阅读的响应机制、政治文本的青年化生产机制、政治文本的话语转译机制等制度形态,强化制度规范性要素在青年政治文本阅读实践中的支撑性作用。在开发政治文本的需求功能与构建政治文本阅读的引导机制的双重力量作用下,青年政治文本阅读被有机嵌入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观念的再生产系统中,进而增进和强化青年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政治认同 青年阅读实践 中国共青团 组织青年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本英译特征分析——以201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情咨文》为例
7
作者 李婷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640-2649,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政治文本作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翻译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内关于政治文本的英译研究大多都是针对某一年的单个文本,对其系统的总体特征关注不足...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政治文本作为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翻译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内关于政治文本的英译研究大多都是针对某一年的单个文本,对其系统的总体特征关注不足。因此,本文以201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同时期美国《国情咨文》为参照,利用AntConc和Wordsmith两种语料库工具,从类符–形符比、词频、句长、关键词四个方面分析政治文本英译的语言特征,并从齐普夫定律来验证《报告》英译本的用词是否符合自然语言规律,以期探索政治文本翻译的特征及规律,从而为今后的政治文本翻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政治文本 《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PDF
场景、视角与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从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说起
8
作者 杨柯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3期19-23,共5页
改革报道是新闻关注的重点。从内容侧重方向来看,既有偏向群众侧的体验报道,也有侧重政府侧的主题类报道。但不论侧重点如何,报道的实质都是通过解释改革政治文本,传递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共识。而在实践过程中,改革话语体系与群众话语... 改革报道是新闻关注的重点。从内容侧重方向来看,既有偏向群众侧的体验报道,也有侧重政府侧的主题类报道。但不论侧重点如何,报道的实质都是通过解释改革政治文本,传递改革精神、凝聚改革共识。而在实践过程中,改革话语体系与群众话语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媒介对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存在“先天性”障碍。如何建立桥梁,解决两种话语体系的转换问题,打通新闻报道的壁垒?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公共阐释”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其本质,分析改革政治文本的结构、视角、语境,为阐释寻求定位方向和路径。文章从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类获奖作品《(数字化改革之道)省市场监管局:“闪电速度”的背后》(以下简称《数字化改革之道》)说起,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政治文本为例,分析电视语言中场景、视角与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关系,结合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研究电视新闻报道中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改革政治文本的阐释核心并非简单的词语转换,而是将记者作为阐释关系中的“第三者”,构建开放性和对话性的交流场景。场景成为改革政治文本阐释的基本单元,它将改革政治文本置于历史视域中融入当下,为受众开辟更加多元的视角,在人与人共同的精神层面,把改革者的理念之变“融通”“共情”,转化为群众可以理解的语言。因此,政府应适时转换宣传思路,从阐释名词到阐释理念,从名词翻译到阐释改革逻辑,从而更有效地传递理念、引导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政治文本 话语体系 阐释 场景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培养重要论述的话语注意力与实践要旨——以45篇政治文本为分析对象
9
作者 刘世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5-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培养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列重要政治文本,是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武器,为做好青年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根本遵循。借助内容分析法,对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青年培养的45篇政治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习近平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培养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列重要政治文本,是引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武器,为做好青年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根本遵循。借助内容分析法,对习近平总书记论述青年培养的45篇政治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培养重要论述的话语注意力在认知青年、引领青年和青年工作等三个维度上呈现不同特质,因而要从识“要”知“根”的内核性要素、导“行”担“责”成“才”的支持性要素和明“旨”强“域”的主导性要素来把握新时代青年培养的实践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培养 注意力 实践 政治文本
下载PDF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 政治文本标题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0
作者 吕纹语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0期0070-0073,共4页
本文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视角,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中的324条标题的日语翻译为研究语料,结合实例分析了译者采用的日译策略与方法。研究发现,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同时注重读者的接受性,主要采用了引申、增译、省译、调整逻辑关系... 本文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视角,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中的324条标题的日语翻译为研究语料,结合实例分析了译者采用的日译策略与方法。研究发现,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同时注重读者的接受性,主要采用了引申、增译、省译、调整逻辑关系、名词化处理等多种翻译方法,借助“融通中外”的表达方式,进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翻译 政治文本 标题日译
下载PDF
现代汉语政治文本的隐喻模式及其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政治文本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朱晓敏 曾国秀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2-86,128,共5页
隐喻频繁地运用于政治文本和政治实践中,政治隐喻能够为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思路,直接或间接地为政治利益集团服务。Pragglejaz小组的隐喻判定"三步曲"和语料库定量分析方法为我们统计汉语政治文本的隐喻模式提供了科学... 隐喻频繁地运用于政治文本和政治实践中,政治隐喻能够为政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思路,直接或间接地为政治利益集团服务。Pragglejaz小组的隐喻判定"三步曲"和语料库定量分析方法为我们统计汉语政治文本的隐喻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平行语料库检索软件则为定性分析隐喻翻译策略提供了绝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隐喻 翻译策略 平行语料库
下载PDF
政治文本翻译探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杨大亮 赵祥云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根据莱斯和纽马克等人提出的功能主义文本类型理论,官方文献和报告属于表达功能的文本,政论和演讲属于召唤功能的文本。但就语言功能而言,同一政治文本常常包括表达、信息、呼唤等诸多功能。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政治文本的文本功能... 根据莱斯和纽马克等人提出的功能主义文本类型理论,官方文献和报告属于表达功能的文本,政论和演讲属于召唤功能的文本。但就语言功能而言,同一政治文本常常包括表达、信息、呼唤等诸多功能。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政治文本的文本功能和类型,讨论了政治文本翻译应该遵循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翻译策略 异化 归化
下载PDF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政治文本英译特点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晓敏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7,128,共5页
自从以Mona Baker为代表的西方翻译理论家提出翻译普遍性假设之后,对于翻译中是否存在普遍特性的探讨方兴未艾。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为大规模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提供了工具和范式。基于对自建语料库中的政治文本英译的研究表明:政治文本英... 自从以Mona Baker为代表的西方翻译理论家提出翻译普遍性假设之后,对于翻译中是否存在普遍特性的探讨方兴未艾。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为大规模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提供了工具和范式。基于对自建语料库中的政治文本英译的研究表明:政治文本英译中存在明晰化、规范化和平整化的倾向,而简约化倾向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政治文本英译 翻译普遍性
下载PDF
政治文本中中国特色用语英译研究——以李克强总理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讲话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京京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以李克强总理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讲话为例,探讨中国特色用语在政治文本中的使用及英译。介绍中国特色用语的特点,在文本类型划分原则和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语、四字格、谚语、句式四个方面分别举例分析,讨论了政治文... 以李克强总理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讲话为例,探讨中国特色用语在政治文本中的使用及英译。介绍中国特色用语的特点,在文本类型划分原则和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从词语、四字格、谚语、句式四个方面分别举例分析,讨论了政治文本中特色用语翻译应遵循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鳌论坛 中国特色用语 政治文本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概念整合理论下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的认知探微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根福 李珍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5-78,共4页
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本,政治家们在其政治报告、施政演说中经常借用概念隐喻,旨在提高其话语表现力与感染力。由于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事物理解并体验另一事物,政治文本的受众如果简单地从语言层面对概念隐喻进行解读,他们势必因生活经... 隐喻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文本,政治家们在其政治报告、施政演说中经常借用概念隐喻,旨在提高其话语表现力与感染力。由于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事物理解并体验另一事物,政治文本的受众如果简单地从语言层面对概念隐喻进行解读,他们势必因生活经历、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而很难准确理解、掌握政治家们的思维、态度及目的等。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有效阐释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与机制,对人们正确认知和理解政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可以起到很好的除弊作用,帮助人们拨开概念隐喻的神秘面纱,从而领悟隐喻背后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整合理论 政治文本
下载PDF
应制诗:妥协策略下的政治文本——以梁及唐访寺应制诗中佛教因素的消长为观照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建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117,共5页
梁和唐是访寺应制诗创作的繁荣期,梁访寺诗的结尾多弘阐佛理,表达对佛法的解会、赞叹和皈依之情,而唐诗的结尾则无一例外为颂圣,并且以"大风"、"湛露"、"南薰"等有儒家意味的典故入诗。梁帝王多笃信佛教... 梁和唐是访寺应制诗创作的繁荣期,梁访寺诗的结尾多弘阐佛理,表达对佛法的解会、赞叹和皈依之情,而唐诗的结尾则无一例外为颂圣,并且以"大风"、"湛露"、"南薰"等有儒家意味的典故入诗。梁帝王多笃信佛教,且躬自修持,唐诸帝王虽尊崇佛教,然其目的在于利用佛教,援佛助儒,以为治国之纲。应制诗人考虑到身为"裁判"的帝王对佛教的态度,对自己诗歌的内容作出了微调,甚至不惜隐藏自己对佛法的怀疑或信仰,从而使梁和唐访寺应制诗出现了微妙的区别。这种情况反映出应制诗作为一种优质"文化资本"所具有的政治性、功利性以及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掩蔽"性,而对信仰的"隐藏"则表现出应制诗所具有的工具性。这些都使应制诗成为一种政治文本,反映出士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采取的妥协策略及其与王权"博弈"中的焦虑和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寺应制诗 佛教 妥协策略 政治文本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识解的政治文本英译描写研究——以十九大报告英译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俊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汉语政治文本的英译中表现出对场景不同的识解方式,其与英汉语言的规约与文化密切相关。创造性的识解转换则体现在使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灵活翻译活动中。基于识解转换的外宣翻译不仅有效对外传递了信息,很好地传播了文化和情感,也积极展... 汉语政治文本的英译中表现出对场景不同的识解方式,其与英汉语言的规约与文化密切相关。创造性的识解转换则体现在使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灵活翻译活动中。基于识解转换的外宣翻译不仅有效对外传递了信息,很好地传播了文化和情感,也积极展示了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识解 政治文本英译 识解转换 十九大报告
下载PDF
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
18
作者 杨向荣 杨雪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鲁迅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比较,学界多有研究,但两人文艺批评思想的对话研究,却为学界所忽略。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文艺批评思想通过文学文本呈现出来,而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通过政治文本呈现出来。
关键词 毛泽东 鲁迅 文艺批评 文学文本 政治文本
下载PDF
政治文本中专有数名结构短语英译探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大山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数名结构,古代汉语中就有。现代汉语中的数名结构衍生出很多变体。中国的政治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很有特色的数名结构短语,它多以四字构成,主要为“数词+个+名词”或者“数名数名”结构。在对此类数名结构的短语进行英译时,可以赖斯的文本... 数名结构,古代汉语中就有。现代汉语中的数名结构衍生出很多变体。中国的政治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很有特色的数名结构短语,它多以四字构成,主要为“数词+个+名词”或者“数名数名”结构。在对此类数名结构的短语进行英译时,可以赖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为指导,将文本划分为内容性文本、形式性文本及呼吁性文本三种,分别进行“显化”“认同”或“归化”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专有数名结构 英译策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下载PDF
从翻译角度看最具普世意义的政治文本英译
20
作者 陆刚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在中文语境中谈翻译,最经典的论述莫过于严复的信达雅,这"三难论"之甘苦当推"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方知落笔前踌躇与"名"、"实"间的张力。但是,对普世本质... 在中文语境中谈翻译,最经典的论述莫过于严复的信达雅,这"三难论"之甘苦当推"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方知落笔前踌躇与"名"、"实"间的张力。但是,对普世本质的思考,其意义在于理解微观操作背后的宏观意义,在于通过这种理解为人类知识体系的演进、对人类的宇宙观认识,从翻译的角度提供最具普世意义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本 普世意义 中文语境 英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