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文本视阈下政治文献英译注释研究
1
作者 冯志国 毛馨 童玉珍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政治文献外译是一项跨文化对外宣传行为,是争取和影响国际舆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成为新征程上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核心任务。政治文献中的注释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副文本,在文... 政治文献外译是一项跨文化对外宣传行为,是争取和影响国际舆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已成为新征程上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核心任务。政治文献中的注释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副文本,在文献文本翻译的跨文化交流与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在副文本理论视阈下结合语料分析,挖掘译本中使用的注释副文本内容,探究政治文献英译注释的类型、功能及其背后蕴含的译者翻译理念,探索副文本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学术价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政治文献的英译策略与外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政治文献 注释英译 宣传翻译
下载PDF
语料库视角下政治文献外译语言特征研究
2
作者 刘营 崔晗 《海外英语》 2024年第8期19-21,共3页
外宣翻译对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尤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向的重要手段。因此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2019—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及同期美国《国情咨文》为研... 外宣翻译对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尤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向的重要手段。因此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2019—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及同期美国《国情咨文》为研究对象,使用AntConc3.5.8自建语料库,辅以Wordsmith6.0和TagAnt软件主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对两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使其达到预期的对外传播效果。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实词使用数量多,名词和形容词使用频率高,动词名词化现象多,规划类语块使用多,多能体现中国特色主题;多使用长句,并列结构使用多,从属结构使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政治文献翻译 语言特征 《政府工作报告》 《国情咨文》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下的外宣政治文献翻译策略——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为例
3
作者 郑昊冉 巩志浩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是国务院新闻办于2019年印发的白皮书,书中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以及回答中国促进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国与世界怎样建立起联系的相关问题。因此,本书外宣翻译的好坏直接...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是国务院新闻办于2019年印发的白皮书,书中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以及回答中国促进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国与世界怎样建立起联系的相关问题。因此,本书外宣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以及对中国国际形象与政治话语结构的间接理解。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在(Eco-translatology)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生态翻译学,是对“生态理性”的应用,从生态学视角综合分析翻译,则是对“翻译就是一个适应与选择的过程”的整体阐释。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文章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一书为例,讨论了外宣政治文献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宣文本 外宣政治文献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生生之谓译”视角下政治文献翻译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4
作者 于强福 佘语嫣 谭祎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54-61,共8页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从“生生之谓译”视角比较分析二十大报告英译示例与学术译例、以前的政治文本译例,探析“十化”方法论体系中的综衡化原则、原生化策略及译生化策略等对政治文献翻译的适用性,以期为中国政治文献汉英翻译...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从“生生之谓译”视角比较分析二十大报告英译示例与学术译例、以前的政治文本译例,探析“十化”方法论体系中的综衡化原则、原生化策略及译生化策略等对政治文献翻译的适用性,以期为中国政治文献汉英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文章发现,“生生之谓译”是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切入点,可予政治文献翻译实践以恰当指导,其应用研究也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及政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生生之谓译 政治文献翻译 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关联翻译理论视域下政治文献英译探究
5
作者 刘世文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西方主流媒体在非常态化情况下,为维护本国利益,从政治角度大肆恶意抹黑中国国家形象的事例不在少数,造成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民众对中国的主观印象出现“反差”。政治文献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最好注解,是对外传播的核心内容... 西方主流媒体在非常态化情况下,为维护本国利益,从政治角度大肆恶意抹黑中国国家形象的事例不在少数,造成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民众对中国的主观印象出现“反差”。政治文献是我国改革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最好注解,是对外传播的核心内容。关联翻译理论主要探讨译者在推理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时的思维活动。在语篇释意过程中,译者充分体现主体性意识,根据原文的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以及文本内外因素所设置的语境,推理出与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等同的最佳关联。依托关联翻译理论,聚焦微观语言技巧层面,从语境、词汇、语言风格3个维度阐述译者在翻译政治文献时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策导向性,准确推理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寻找最佳关联。本研究对自塑国家形象,建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政治文献 关联翻译理论 主体性政治意识
下载PDF
国内政治文献(1978~2022)英译研究现状
6
作者 姚克勤 李盈盈 朱思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第6期91-93,共3页
政治文献翻译是对外宣传我国政策方针、政治制度、政治立场等的重要媒介。本文梳理了1978~2022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330篇文献,试图理清国内政治文献英译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变迁规律,管窥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结果表明: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趋... 政治文献翻译是对外宣传我国政策方针、政治制度、政治立场等的重要媒介。本文梳理了1978~2022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330篇文献,试图理清国内政治文献英译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变迁规律,管窥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结果表明: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趋势;核心作者研究成果颇丰,研究团队引领作用显著,研究内容和视角多样,但研究力量分散,领域壁垒特征明显;研究主题聚焦于翻译策略、原则和方法及翻译文本的传播与接受;中国政治话语体系构建、政治文献英译传播与接受、政治话语外宣翻译之于中国形象的构建作用等是未来政治文献英译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 英译研究 研究动态
下载PDF
政治文献翻译境界评价研究
7
作者 顾伟 《民族翻译》 2023年第3期35-43,共9页
本文将翻译境界作为政治文献英译的评价标准,尝试以“译意”和“译味”这两个翻译境界层级为主要评价指标建构政治文献翻译的评价模式,并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以及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语料验证该模式的可操作性。研... 本文将翻译境界作为政治文献英译的评价标准,尝试以“译意”和“译味”这两个翻译境界层级为主要评价指标建构政治文献翻译的评价模式,并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以及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语料验证该模式的可操作性。研究发现,“译意”“译味”层级递进的评价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政治文献翻译评价重内容、轻审美,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弊端,为政治文献翻译质量评价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境界论 译意 译味 政治文献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探析政治文献翻译——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
8
作者 梁盛楠 于盛鹃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63-166,共4页
政治文献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内政外交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治文献翻译的权威,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是极具研究意义的。通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 政治文献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内政外交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作为政治文献翻译的权威,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是极具研究意义的。通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用功能主义四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并从词汇层面探析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政治文献翻译策略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政治文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下载PDF
政治文献日译的显化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治理”一词为例
9
作者 陈会林 何佳欣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2期76-79,共4页
作为政治文本中的高频词,“治理”一词含义抽象、意蕴丰富。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手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治理”进行全数统计,并从显化翻译策略的角度,对其翻译策略进行考察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显化翻译策略可以将“治理”... 作为政治文本中的高频词,“治理”一词含义抽象、意蕴丰富。基于语料库语言学手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治理”进行全数统计,并从显化翻译策略的角度,对其翻译策略进行考察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显化翻译策略可以将“治理”一词的文化内涵明晰化,翻译层次感得以加强,有利于传播我们的思想和文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显化翻译策略对含义丰富的政治文献高频词翻译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 日译 治理 显化翻译
下载PDF
中阿国家概念不等值现象及相关术语在政治文献中的阿译策略——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译文为例
10
作者 孙璐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0-102,111,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踏上新征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党的外宣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中外政治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做好重要政治文献外译传播是外宣工作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踏上新征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党的外宣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中外政治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做好重要政治文献外译传播是外宣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中外词汇,特别是政治概念的不等值现象给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术语的外译带来了重大挑战。论文以国家概念为例,阐释了中外概念的不等值现象,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译文为基础文本,分析“国家”等相关术语的阿译策略,为政治文献的阿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概念 不等值 政治文献 外译策略
下载PDF
政治文献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探析
11
作者 魏婧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1-109,113,共10页
翻译人才作为政治文献翻译质量和传播效能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至关重要。论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梳理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尝试探索政府支持、高校培养、基地培训、人才库培优、常态化演练、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政治... 翻译人才作为政治文献翻译质量和传播效能的重要因素,其作用至关重要。论文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梳理翻译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尝试探索政府支持、高校培养、基地培训、人才库培优、常态化演练、动态管理为一体的政治文献复合型翻译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进一步提升政治文献翻译水平和对外传播能力,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 翻译与国际传播 人才队伍建设
下载PDF
创造性诠释学视域下政治文献典故翻译研究——以《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外交卷)》韩译为例
12
作者 方瑞晴 《民族翻译》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从创造性诠释学中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个诠释意义层面分析了政治文献的典故翻译现象,指出译者应辨析语言色彩、探究语义变化、注重语篇衔接、结合时代语境,在准确理解典故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流畅自然的表述传达其含义,... 本文从创造性诠释学中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个诠释意义层面分析了政治文献的典故翻译现象,指出译者应辨析语言色彩、探究语义变化、注重语篇衔接、结合时代语境,在准确理解典故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流畅自然的表述传达其含义,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翻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诠释学 政治文献 典故 翻译
下载PDF
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研究体系的构建探索
13
作者 陈双双 《语言教育》 2023年第1期90-100,共11页
研究体系的系统构建对于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对该领域的一个宏观审视,涉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有助于廓清研究领域的范畴,并能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研究而言,该领域目前成果不多,有理论深度... 研究体系的系统构建对于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对该领域的一个宏观审视,涉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有助于廓清研究领域的范畴,并能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研究而言,该领域目前成果不多,有理论深度的文章更少,因而它需要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借鉴莫斯科语义学派释义理论的义素分析法,将中国政治文献外译研究体系划分为7个研究子系统,它们分别是目的研究、主体研究、客体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研究、受众研究与效果研究,最后详述了每一个研究子系统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文献外译 研究体系 构建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献能愿动词“要”的日译研究
14
作者 宋本超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28-33,共6页
以能愿动词“要”的日译为切入点,自建《邓小平文选》(1975–1982)中日对译语料库,对外文社译本和风媒社译本两个日译本中能愿动词“要”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原创政治文本为参照语料,对译本中出现的道义情态表达进行了对比。考察... 以能愿动词“要”的日译为切入点,自建《邓小平文选》(1975–1982)中日对译语料库,对外文社译本和风媒社译本两个日译本中能愿动词“要”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原创政治文本为参照语料,对译本中出现的道义情态表达进行了对比。考察发现外文社译本和风媒社译本对于能愿动词“要”的翻译具有相同的倾向,但外文社译本更加倾向于使用道义情态表达,风媒社译本中能动情态表达和认识情态表达的使用比例更高,且风媒社译本中道义情态表达的使用比例更接近原创政治文本中的使用比例。源语的影响以及译者的选择导致了上述差异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政治文献 能愿动词“要” 日译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下政治文献特色句法“虚”与“实”的俄译研究
15
作者 李雯君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语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的字里行间,使语言更具内涵、层次。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的转换过程不仅涉及语言,还与文化、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政治文献用语在结构、意义和文化内涵上都有虚... 语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渗透在语言的字里行间,使语言更具内涵、层次。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的转换过程不仅涉及语言,还与文化、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政治文献用语在结构、意义和文化内涵上都有虚实相间的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先后从三个层面综合分析理解原文本,层层推进,将尽可能多的内容信息译入目标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句法 政治文献 文化翻译
下载PDF
浅析政治文献的概念隐喻及其越译版翻译策略
16
作者 何雨芯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57-161,共5页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隐喻才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隐喻翻译研究的文本以小说体裁居多,政治文本较少,在语种上也多倾向于英语等西方语言。概念隐喻视域下探究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越译...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隐喻才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大多数隐喻翻译研究的文本以小说体裁居多,政治文本较少,在语种上也多倾向于英语等西方语言。概念隐喻视域下探究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越译版翻译策略的研究数量较少。本文以二十大报告及其越译版为研究语料,对报告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梳理分类,并探究各类隐喻表达的翻译策略,藉此丰富中国特色政治文本的概念隐喻研究及其越译研究。中国特色政治文本的准确翻译,有利于准确传达国家的政治理念、输出源语国家的意识形态,更加准确地向外界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政治文献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政治文献外译的历时性考察
17
作者 刘彬彬 《炫动漫》 2023年第5期0049-0051,共3页
本文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政治文献外译中的作用与挑战。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及其在政治文献翻译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译者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展示了译者主体性在政治文献外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本文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在政治文献外译中的作用与挑战。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及其在政治文献翻译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译者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展示了译者主体性在政治文献外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方式。译者主体性历时性的变化特征由早期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演变成了当前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对未来政治文献外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技术智能化应用、跨学科交叉应用等方面的趋势。总的来说,译者主体性在政治文献外译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通过合理运用译者主体性,政治文献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到目标读者,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政治文献 外译 历时性
下载PDF
国家叙事视域下的政治文献英译策略研究——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18
作者 陈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0期37-41,共5页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通过翻译国家叙事文本来实现,对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具有战略性意义。该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以国家叙事目的为切入点对译文进行研究,探索译者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所...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通过翻译国家叙事文本来实现,对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具有战略性意义。该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以国家叙事目的为切入点对译文进行研究,探索译者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所使用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阐释并探讨诸如注释、补充、同化、意译、直译、拆分句子、增加衔接词和重构句子结构等一系列翻译技巧。该文可加深人们对政治文献翻译中国家叙事目的的认识,同时也为政治文献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这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叙事 时政 政治文献 英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政治文献翻译研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为例
19
作者 王嘉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1期54-58,共5页
文化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充分认可和积极践行。新时代以来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代表的政治文献,阐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党和国家的立场和方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党... 文化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充分认可和积极践行。新时代以来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代表的政治文献,阐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党和国家的立场和方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范本,探讨政治文献翻译中文化自信的彰显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表明,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中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对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信息的处理。语言层面多采用归化,以意译达意为旨,以降低受众认知难度,具体策略可归纳为显化、弱化和信息重构等。文化层面则多采用异化,以直译传神为旨,从而真实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具体表现为采用直译、直译加注释、创新术语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文献 翻译策略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被引量:23
20
作者 肖水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出现在政治文献当中。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翻译必须反映语言的这种变化。如何使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能"与时俱进"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问题。在这些文献的翻... 随着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特色词汇出现在政治文献当中。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翻译必须反映语言的这种变化。如何使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也能"与时俱进"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问题。在这些文献的翻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时要注意译文应作出相应的变化,对一些透射时代变迁和文化差异而产生新含义的词汇的不妥译法应给予及时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 对外宣传 中国特色词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