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电影下乡与政治日常化探析——以河北昌黎农村为例
1
作者 李小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116,共5页
新中国初期,国家主导并推动电影下乡普及放映,积极构建农村电影放映网。农村电影放映寓教于乐,深受农民喜爱。它不仅充实了农村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农民日常,更充当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输,... 新中国初期,国家主导并推动电影下乡普及放映,积极构建农村电影放映网。农村电影放映寓教于乐,深受农民喜爱。它不仅充实了农村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农民日常,更充当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输,宣教效果显著。作为全国性政治事件,电影下乡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乡村社会的日常生产、生活结构,有利于塑造新中国之新农民,助推了新中国政治社会化、大众化、日常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电影下乡 政治日常化 河北昌黎
下载PDF
圣俗之间:中山陵集体谒陵与民国时期的政治日常化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恭忠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83,共10页
中山陵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两方面的特质。神圣性主要体现为集体谒陵行为的政治象征和仪式规训因素,它强化了以"孙中山""国民党""革命"为关键词建构起来的国族记忆。世俗性主要体现为谒陵行为兼有的休闲... 中山陵兼具神圣性与世俗性两方面的特质。神圣性主要体现为集体谒陵行为的政治象征和仪式规训因素,它强化了以"孙中山""国民党""革命"为关键词建构起来的国族记忆。世俗性主要体现为谒陵行为兼有的休闲观光因素,它有利于政治内容逐渐嵌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结合,使中山陵得以承担"党治国家"模式之下政治日常化的功能。经由日常生活的循环往复,中山陵这一政治符号所承载的政治内涵逐渐沉淀为一种集体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陵 谒陵 政治日常化
原文传递
漫水家园的多维建构——论王跃文的乡土小说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晏杰雄 《昭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0-55,共6页
王跃文因对政府机关人际生态的精微叙写在图书市场走红,被遮蔽其他题材的写作以及纯文学底色。近年来,学界往往着眼于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创作,对其乡土小说研究较少,缺少综合性整体性观照。事实上,王跃文乡土小说也是颇为丰富的。首先... 王跃文因对政府机关人际生态的精微叙写在图书市场走红,被遮蔽其他题材的写作以及纯文学底色。近年来,学界往往着眼于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创作,对其乡土小说研究较少,缺少综合性整体性观照。事实上,王跃文乡土小说也是颇为丰富的。首先,他秉承“文学即人学”的理念,以辩证眼光透视了乡村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次,把民俗文化作为小说生发的土壤,通过对湘西的民俗描写,描绘出一个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漫水家园;再者,以政治日常化处理,实现政治权力话语的参与消解,形成一个与政治权力话语对峙的乡村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跃文 乡土小说 人性人情 民俗文化 政治日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