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夏商周三代政治疆域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健
-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
出处
《殷都学刊》
2002年第4期12-19,共8页
-
文摘
古代国家的政治疆域是统一王朝中央权力控制下的、具有大致范围的政治统治区域。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平行并进式”特点 ,决定了夏商周三代政治疆域的传承与包容关系。三代政治疆域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一、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变性 ;二、早期国家政治疆域中的数都并存意义 ;三、政治疆域中的“点”、“面”与“虚”、“实”关系 ;四、三代政治疆域统治传承的法理性。
-
关键词
夏商周三代
政治疆域
主要特征
点面虚实
法理性
-
Keywords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political territories
main characteristics
spot and area
reason
-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孤竹古国疆域探析
- 2
-
-
作者
蔚华萍
李强华
-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
-
出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9-32,共4页
-
基金
2011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孤竹文化的标记及其品牌化策略"(HB11SH029)
2013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伯夷叔齐文化意象的考辨与研究"(HB13WX013)
-
文摘
孤竹古国疆域是孤竹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寥寥传世文献及一些考古发现虽使孤竹国存在具有其可考性,但因对考古学文化认识的不同、对文献考证的不同,研究者对孤竹疆域范围的认识还存在差别,因此,要依托商朝疆域研究的成果,结合当时疆域的"点"、"面"和"虚"、"实"特点,科学分析孤竹国疆域的层次性,理清其政治疆域和文化治域。
-
关键词
孤竹国
疆域
政治疆域
文化治域
-
Keywords
Guzhu
territory
political territory
cultural territory
-
分类号
G127.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商代的王畿、四土与四至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宋镇豪
-
出处
《南方文物》
1994年第1期55-59,48,共6页
-
文摘
商代的王畿、四土与四至宋镇豪商代纪年大致在公元前17世纪末至公元前11世纪初,自成汤革夏命,在冀、豫、鲁之间建立商王朝,先后历十七世三十一王,直至帝辛灭于周,王覆没。历代商王的经营,其政治疆域概念已牢牢确立,用商人的语言说,即恒以"商"或"商邑",与...
-
关键词
商邑
政治疆域
商王朝
王畿
帝辛
成汤
小屯南地甲骨
殷契粹编
文化面貌
商文化
-
分类号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我国自主知识产品创新的特征和战略需求
- 4
-
-
-
出处
《现代焊接》
2007年第9期41-42,共2页
-
文摘
所谓自主知识产权,是指由我国主体所拥有、能由自己主导或控制创新成果实施的、不受国外主体知识产权限制的知识产权。在这里,所谓自主,就是能够由自己主导或控制创新成果的实施,能够将技术成果直接服务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利。可见,自主在这里是一个政治疆域概念,涉及到国家利益。
-
关键词
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限制
科技创新成果
社会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成果
国家利益
成果产业化
技术壁垒
政治疆域
-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北极疆域及其变迁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振福
刘永麟
王浩瞩
-
机构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
大连海事大学
-
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77-90,149,150,共1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通实力’研究”(19FZZB0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历史海域研究”(18ZDA207)
大连海事大学重点科研培育项目“极地政治法律研究”(31320193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疆域是一个使用广泛但却含义有待明确的词汇,疆域的内涵与边疆界定目前仍是疆域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通常来说,对于疆域问题的研究,主要注重于解释国家的地理空间范围。其实,疆域的概念不仅仅限于国家的角度,国际区域也有其疆域。因此,北极疆域的概念是成立的,而且北极疆域的范围在历史上是变动的,在未来也有变迁的趋势和可能。为此,本文以边疆构建论为切入点,提出北极疆域问题,以历史视角分析北极疆域的历史变迁规律与现状,探讨北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疆域的发展趋势,借以为北极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
关键词
北极
北极疆域
北极政治疆域
北极经济疆域
北极文化疆域
北极交通疆域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世界各国对区时的实际应用
- 6
-
-
作者
岳国豪
-
机构
厦门外国语学校
-
出处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995年第9期19-19+18,18,共2页
-
文摘
为了克服采用地方时而造成的不同经度地方在时间上的混乱,统一时间标准,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与会国家创立了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标准时间制度:规定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把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其中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但是,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标准时制度。它仅因经度而不同,完全不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政治疆域,因而只适用于航海。而在实际上,不论是时区的划分或者是标准时的采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是各不相同的。
-
关键词
实际应
世界各国
理论时区
区时制
政治疆域
标准时间
海陆分布
时间标准
格林尼治时
干旱地区
-
分类号
G634.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