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义文化学视角下政治精神文化述要
1
作者 董伟武 程银 贺升杰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年第1X期1-5,共5页
政治精神文化,即反映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特定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其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抱负等的观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是马克思的政治精神文化观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国... 政治精神文化,即反映一定社会环境下的特定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其政治信念、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抱负等的观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是马克思的政治精神文化观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文化成果,是对马克思的政治精神文化观和中国传统政治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的文化观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党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文化、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文化,从而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理论体系,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场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动力是人民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精神文化 东西方文明 马克思的政治精神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
作者 董伟武 程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14,共5页
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问题实质上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能否被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接受、认同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现实性问题,是影响我国政治体系在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运行的基础性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政治精神... 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问题实质上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能否被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接受、认同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现实性问题,是影响我国政治体系在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运行的基础性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认同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政治精神文化建设 问题 思想根源 对策
下载PDF
试析日本政治文化的思想根源 被引量:8
3
作者 苑崇利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4-50,共7页
针对近年来日本的政治现象和社会思潮 ,本文就日本传统的思想观念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集团主义精神在表现出巨大的集体力量的同时 ,由于“村”意识的狭隘性和对个性的抹杀 ,导致日本民族性格带有从众心理的特点和“与... 针对近年来日本的政治现象和社会思潮 ,本文就日本传统的思想观念对日本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认为集团主义精神在表现出巨大的集体力量的同时 ,由于“村”意识的狭隘性和对个性的抹杀 ,导致日本民族性格带有从众心理的特点和“与强为伍”的倾向。如此这些对集团主义无原则认同的观念依然影响着当代日本人 ,而且在当今日本的国内国际政治上有所体现。应该指出集团主义精神是日本政治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日本政治文化s集团主义精神
下载PDF
郭沫若与创造精神——郭沫若新中国思想反思之三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4期45-49,共5页
郭沫若一生 ,多变、善变 ,这是其性格和时代要求综合决定的。其变化的属性 ,孕育并体现了郭沫若的创造精神 ,成就了他多方面的事业 ,最终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就像时代这柄双刃剑既培育他的创造精神又消磨他的创造精神一样 ,变... 郭沫若一生 ,多变、善变 ,这是其性格和时代要求综合决定的。其变化的属性 ,孕育并体现了郭沫若的创造精神 ,成就了他多方面的事业 ,最终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化巨人。就像时代这柄双刃剑既培育他的创造精神又消磨他的创造精神一样 ,变化的属性 ,既有利于其创造精神的发展 ,又制约其创造精神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创造精神 性格 时代政治五四文化精神 创造性 历史剧
下载PDF
中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变迁与启示--基于逻辑机理、发展进程视角的分析与阐释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雷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7-155,160,共29页
作者运用政治文化变量对中国崛起的性质、内涵、演进动力、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重新解读和诠释,重点探讨了中国崛起与政治文化及其变迁的互动关系,阐释了二者之间的宏观演进逻辑以及政治文化变迁内在的运作机理。通过对应的哲理思... 作者运用政治文化变量对中国崛起的性质、内涵、演进动力、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重新解读和诠释,重点探讨了中国崛起与政治文化及其变迁的互动关系,阐释了二者之间的宏观演进逻辑以及政治文化变迁内在的运作机理。通过对应的哲理思考和历史分析,作者认为,中国崛起与政治文化在宏观层面的互动为彼此的演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崛起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们在应对内外挑战、摆脱困境时所做的一种努力。进化主义、变革主义、民族主义、特殊主义四种基本价值取向构成了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内在核心线索。政治文化崛起是中国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要追求一种文化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依据这一标准,当前的中国崛起很大程度还是一种不平衡的崛起。中国应积极培育政治文化建设的几项关键要素,对内要着力打造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外要坚定不移地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推动国际文化秩序的多极化和民主化。除此之外,中国还要持之以恒地处理好文化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两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政治文化 文化精神独立 国际政治文化秩序
原文传递
论政治文化建构及其引领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亚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127,共9页
革命文化是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党的革命性的重要保障。在执政条件下,社会公共精神日益成为革命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着革命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这使得我国政治文化也必须遵循国家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在生活政治时代,党的人民性成为... 革命文化是党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党的革命性的重要保障。在执政条件下,社会公共精神日益成为革命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着革命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这使得我国政治文化也必须遵循国家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在生活政治时代,党的人民性成为政治文化建构的重要支撑,同时人民性上升为公共精神和社会意识的过程也是政治文化建构的过程,政治文化形成需要公共生活来保障。党的革命性为公共精神培养提供方向和动力,政治家培养是关键。只有将日常生活与党的解放政治相联系,才能建构起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这需要不断创新革命的内涵,探索建立将革命与生活融合的生活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化 公共精神生活政治文化引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