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文献资深翻译家程镇球研究——对政治翻译中“忠实”原则的理解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栩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06-207,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程镇球关于政治翻译理论的梳理,从文化、语言及文体风格三个角度理解政治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以期纠正将政治翻译中的"忠实"简单等同于"直译"的错误看法。同时程镇球的政治翻译理论...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家程镇球关于政治翻译理论的梳理,从文化、语言及文体风格三个角度理解政治翻译中的"忠实"原则,以期纠正将政治翻译中的"忠实"简单等同于"直译"的错误看法。同时程镇球的政治翻译理论不仅对我国当代政治翻译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也为我国非文学翻译研究及我国翻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镇球 政治翻译 忠实原则
下载PDF
政治翻译“二元”标准的对立与消解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20-123,共4页
政治翻译因其较强的政治属性,对译者的政治意识、价值判断、翻译方法的选择及译文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翻译既不能过分依赖"忠实"而导致刻板直译,也不能过分宣扬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给政治翻译的不忠找借... 政治翻译因其较强的政治属性,对译者的政治意识、价值判断、翻译方法的选择及译文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翻译既不能过分依赖"忠实"而导致刻板直译,也不能过分宣扬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给政治翻译的不忠找借口,应努力寻求"忠"与"不忠"的平衡点。通过分析政治翻译具体案例,从解构主义方法论视角探讨传统翻译伦理观对政治翻译实践指导的局限性,倡导实际、可操作的政治翻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翻译 “二元”标准 “忠实”翻译 “不忠”翻译 解构主义方法论
下载PDF
近二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李志丹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4-88,共5页
为了理清近20年来国内政治翻译研究脉络,运用文献计量法梳理了100篇2000—2017年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及部分重点大学学报上的政治翻译研究类文献,运用知网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工具,从发文量及引证量、研究主题、关键词共现网络、学科领... 为了理清近20年来国内政治翻译研究脉络,运用文献计量法梳理了100篇2000—2017年间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及部分重点大学学报上的政治翻译研究类文献,运用知网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工具,从发文量及引证量、研究主题、关键词共现网络、学科领域分布、主要学者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同时从翻译理论与政治翻译实践的验证性分析、政治翻译特征、原则、策略、翻译批评、著作评述、信息化建设和实证研究等7个层面进行系统梳理和定性分析。指出,目前国内政治翻译研究理论基础薄弱,本土理论创新滞后,严谨性不足,典型案例缺乏,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探讨了下一阶段国内政治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注重本土理论创新,加强系统性理论研究;加大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研究力度;倡导研究视角及方法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翻译 可视化分析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政治类文本英译翻译转换中的文化自信——以党的二十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白瑀恒 《海外英语》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语义等值和传达我国政治类文本中语言语句的文化自信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政治思想,基于政治类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采取翻译转换策略可以在语义等值...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政治文献翻译中的语义等值和传达我国政治类文本中语言语句的文化自信变得越发重要。为了更好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政治思想,基于政治类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翻译过程中采取翻译转换策略可以在语义等值上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英译本为例,从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英译过程中的翻译转换现象,进而分析英译本中所展现的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献翻译 党的二十大报告 翻译转换理论 语义等值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生生之谓译”视角下政治文献翻译研究——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5
作者 于强福 佘语嫣 谭祎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54-61,共8页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从“生生之谓译”视角比较分析二十大报告英译示例与学术译例、以前的政治文本译例,探析“十化”方法论体系中的综衡化原则、原生化策略及译生化策略等对政治文献翻译的适用性,以期为中国政治文献汉英翻译...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基础,从“生生之谓译”视角比较分析二十大报告英译示例与学术译例、以前的政治文本译例,探析“十化”方法论体系中的综衡化原则、原生化策略及译生化策略等对政治文献翻译的适用性,以期为中国政治文献汉英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文章发现,“生生之谓译”是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切入点,可予政治文献翻译实践以恰当指导,其应用研究也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及政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生生之谓译 政治文献翻译 二十大报告
下载PDF
基于翻译政治策略的中华学术外译新理念
6
作者 胡伟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9-155,共7页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国家翻译行为浓墨重彩之笔,译者在进行学术作品的对外翻译时,应采取相应的政治策略,以提高中华学术外译作品以及国家外交宣传的域外接受度和传播效果。基于中华学术外译2010—2018年发展现状,即立项...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国家翻译行为浓墨重彩之笔,译者在进行学术作品的对外翻译时,应采取相应的政治策略,以提高中华学术外译作品以及国家外交宣传的域外接受度和传播效果。基于中华学术外译2010—2018年发展现状,即立项数量、资助文版、立项学科、项目负责人状况,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文本择取、译者选择、翻译过程、译本宣传路径进行全流程剖析,提出基于跨文化翻译政治策略的中华学术外译“柔性翻译”新理念,以期对优秀作品外译以及域外接受度和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学术外译 翻译政治策略 柔性翻译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政治语篇翻译策略研究
7
作者 刘冬梅 《大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中国与各国交流变得更加紧密。跨文化发展背景下,各国人民通过翻译方式作为彼此交流的工具,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政治思想与观点,通过专业人员的翻译,能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中国与各国交流变得更加紧密。跨文化发展背景下,各国人民通过翻译方式作为彼此交流的工具,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政治思想与观点,通过专业人员的翻译,能够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良好形象,借助营销的方式实现跨文化交流互动,促进政治语篇翻译发挥出自身作用与价值。主要对跨文化视角下政治语篇翻译的原则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研究案例的基础,提出跨文化视角下的政治语篇翻译策略,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政治语篇翻译 策略
下载PDF
转“喻”为“义”: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34-136,144,共4页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模式,隐喻在政治文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除用来表达某一政治观点外,还有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因而其翻译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英译后,发现...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模式,隐喻在政治文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除用来表达某一政治观点外,还有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因而其翻译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英译后,发现转"喻"为"义"不失为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笔者也期望本研究能为更好地翻译政治隐喻以及政论文章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政治翻译 转喻为义
下载PDF
语料库视角下政治文献外译语言特征研究
9
作者 刘营 崔晗 《海外英语》 2024年第8期19-21,共3页
外宣翻译对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尤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向的重要手段。因此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2019—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及同期美国《国情咨文》为研... 外宣翻译对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尤为重要,《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方向的重要手段。因此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2019—202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及同期美国《国情咨文》为研究对象,使用AntConc3.5.8自建语料库,辅以Wordsmith6.0和TagAnt软件主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对两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使其达到预期的对外传播效果。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实词使用数量多,名词和形容词使用频率高,动词名词化现象多,规划类语块使用多,多能体现中国特色主题;多使用长句,并列结构使用多,从属结构使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政治文献翻译 语言特征 《政府工作报告》 《国情咨文》
下载PDF
政治文本中性状词“好”的英译研究
10
作者 翟清永 郭芳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28-31,61,共5页
近年来基本层次范畴词已被国内学者深入探讨,而性状词英译这一领域极少受到关注。作为基本范畴词,性状词广泛存在于汉语文本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成分,在政治文本中尤为常见。政治文本是外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其英译质量的好坏影响中国... 近年来基本层次范畴词已被国内学者深入探讨,而性状词英译这一领域极少受到关注。作为基本范畴词,性状词广泛存在于汉语文本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成分,在政治文本中尤为常见。政治文本是外国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其英译质量的好坏影响中国形象的塑造。为探讨性状词在政治文本中的英译现象,该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政治文本中的性状词为研究对象,对性状词“好”这一词英译的词法翻译方式展开研究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政治文本中性状词“好”字的英译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不仅是对等译法,而且还根据语境和意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确保源文本内容准确传递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词 基本范畴 政治文本 政治翻译 英译 词法翻译
下载PDF
翻译的政治:马儒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其柱 贾永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0,101,共6页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都存在语言沟通的难题。但是,英方由于聘用马儒翰等人担任翻译,有效解决了政治沟通和情报收集等问题。他们充分借助马儒翰等人的中文知识,作出了合理的战略决策和军事安排。而反观中方,林则徐之后的几个主帅,出于...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都存在语言沟通的难题。但是,英方由于聘用马儒翰等人担任翻译,有效解决了政治沟通和情报收集等问题。他们充分借助马儒翰等人的中文知识,作出了合理的战略决策和军事安排。而反观中方,林则徐之后的几个主帅,出于怀疑汉人、明哲保身等心理,竟将为数不多的几个译员拒之门外,倚赖英方的马儒翰"居中翻译"。在缺乏翻译的情况下,清军前线主帅根本无法摸清敌人的真实动向,更无法核对所签条约文本的准确性。结果,清政府不但丧失了战争主动权,也丧失了谈判主动权,造成了很多原本可避免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儒翰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翻译政治
下载PDF
严复译著与“翻译的政治”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蕾 李里峰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准则,分别代表了翻译活动中的不同权力关系,其中“信”体现了传统翻译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权力支配关系;“达”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选择和改写,从而将翻译改造为挪用,体现出一种“思想...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大翻译准则,分别代表了翻译活动中的不同权力关系,其中“信”体现了传统翻译活动中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权力支配关系;“达”意味着译者对原文的选择和改写,从而将翻译改造为挪用,体现出一种“思想挪用的政治”;“雅”代表了译者在主体文化与客体文化的特定权力关系背景下,通过归化策略护存主体语言之纯粹性、主体文化之凝聚力的努力,构成了一种“语言归化的政治”。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社会背景中,严复译著充分展现出翻译活动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从而成为“翻译的政治”命题的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译著 翻译政治 思想挪用 语言归化
下载PDF
翻译的政治与译者伦理思想的彰显——以严复、鲁迅、瞿秋白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律 胡东平 张智雄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6-119,共4页
严复"求同"的伦理思想指导其采用"归化"形式去完成翻译,鲁迅"再现"的伦理思想指导其采取"硬译"、"宁信而不顺"的翻译策略,瞿秋白"忠诚"的翻译伦理思想提倡翻译要用"... 严复"求同"的伦理思想指导其采用"归化"形式去完成翻译,鲁迅"再现"的伦理思想指导其采取"硬译"、"宁信而不顺"的翻译策略,瞿秋白"忠诚"的翻译伦理思想提倡翻译要用"绝对的白话"。通过对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的分析,证实了翻译的政治对译者的翻译伦理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译者翻译风格和策略的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政治 译者 翻译伦理 严复 鲁迅 瞿秋白
下载PDF
鲁迅的翻译模式与翻译政治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友贵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本文分析了1919-1979年间的四种翻译模式,即'弱国模式、西化模式、名士模式和通俗文学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后面的中西翻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以鲁迅为代表的翻译模式里边的翻译政治.
关键词 翻译模式 翻译关系 翻译政治
下载PDF
论翻译与政治 被引量:20
15
作者 朱耀先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4,64,共5页
中国传统的译论主要以作者—文本为中心来讨论诸如“信达雅”、“神似说”和“化境论”等问题,“忠实”是翻译的最高标准,是译者的终极追求。这一点与西方传统译论相比并无二致,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翻译研究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学者所... 中国传统的译论主要以作者—文本为中心来讨论诸如“信达雅”、“神似说”和“化境论”等问题,“忠实”是翻译的最高标准,是译者的终极追求。这一点与西方传统译论相比并无二致,已成为西方当代文化翻译研究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学者所抨击的主要标靶。事实上,翻译并非是中立的,远离政治、意识形态斗争和利益冲突的纯粹文字转换活动,而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对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改造、变形与再创作。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去考察“翻译的政治”问题,披露翻译在两种不同文化碰撞和交融过程中显现或隐含的政治权力关系,认为翻译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丰富了翻译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权力话语 翻译政治
下载PDF
晚清翻译与“翻译的政治”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6-79,共4页
所谓“翻译的政治”,是指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相关的操纵策略。文章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在其翻译活动中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 所谓“翻译的政治”,是指翻译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关系以及相关的操纵策略。文章选取对晚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三人的翻译,探讨在其翻译活动中体现出的各种权力关系和操纵策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晚清翻译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与阐释,同时也为“翻译的政治”理论提供近代中国语境下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政治 晚清 翻译
下载PDF
翻译政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艳 刘宇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8-89,共2页
翻译自古以来与政治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翻译政治性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探讨了翻译政治性的体现及其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将翻译从传统的技术层面解放出来,促进翻译研究。
关键词 翻译政治 体现 影响
下载PDF
俄罗斯政治语言学视域下 外宣文本政治隐喻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江治刚 阳海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0年第1期91-96,共6页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喻.外交场合的各国领导人、发言人频繁使用政治隐喻为其服务.政治色彩浓重的外宣翻译有助于世界认识中国,抵御西方对中国的抹黑和妖魔化,所以将政治隐喻包含的"政治性&q...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喻.外交场合的各国领导人、发言人频繁使用政治隐喻为其服务.政治色彩浓重的外宣翻译有助于世界认识中国,抵御西方对中国的抹黑和妖魔化,所以将政治隐喻包含的"政治性"有效翻译出来尤为重要.本文以外宣文本政治隐喻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目的论的观点出发,借助俄罗斯政治语言学研究成果,意在探究我国外宣文本政治隐喻的翻译策略,以更好服务我国的外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翻译 认知 外宣文本 俄罗斯政治语言学 目的论
下载PDF
政治外宣翻译的文体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康晓芸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9-100,共2页
政治文献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政治外宣翻译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典型译例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政治外宣翻译文体的基本特点: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大量的文化空缺现象,旨在提高我国政治外宣翻译质量,促进对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政治外宣翻译 政治敏感性 文化空缺
下载PDF
翻译政治之比较:斯皮瓦克与鲁迅 被引量:2
20
作者 关熔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斯皮瓦克 翻译政治 鲁迅 逻辑方法 同一关系 比较方法 曹顺庆 中国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