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政治表征与政治文明之间:印度达利特文学评述
1
作者 张春晖 叶汝惠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8-61,共4页
阐发达利特文学在艺术表现与思想、审美意涵方面的异质性;在分析达利特人格建构的基础上论证文学作为政治表征与政治理想之间的关系,揭示文学是达利特群体介入政治、解构现行种姓制度、重构伦理秩序、实现其文明理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异质性 政治表征 政治理想
下载PDF
“面具”背后的族裔表征政治——解读汤亭亭小说《孙行者》的“身份扮演”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双如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表征是社会权力集团通过语言意指实践争夺意义的过程,涉及权力关系的运作,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政治内涵。由于社会权力的不平衡,强势权力集团占据着表征场域,掌控着表征话语,在文化实践中自命为表征代理人,而弱势群体则沦为被表征者,... 表征是社会权力集团通过语言意指实践争夺意义的过程,涉及权力关系的运作,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政治内涵。由于社会权力的不平衡,强势权力集团占据着表征场域,掌控着表征话语,在文化实践中自命为表征代理人,而弱势群体则沦为被表征者,成为各种错误的、虚构性表征的对象。在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以阿新为代表的美国亚/华裔以"身份扮演"为自我表征和反表征实践,抗击宰制性表征体系,为族群争夺表征场域,宣告族群文化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孙行者》 身份扮演 表征政治 文化在场
下载PDF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3
作者 伏珊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2年第1期307-317,共11页
保罗·吉罗伊是伯明翰学派思想集大成者。"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是其理论建构中的核心主题。他以独特的文化身份为底色,对种族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阐释"黑色大西洋"中间通道中"船"的文化意象、黑色大西... 保罗·吉罗伊是伯明翰学派思想集大成者。"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是其理论建构中的核心主题。他以独特的文化身份为底色,对种族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阐释"黑色大西洋"中间通道中"船"的文化意象、黑色大西洋文化,进而表征黑色大西洋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美学价值,突出"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对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后殖民理论和后殖民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保罗·吉罗伊 "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 黑色大西洋文化 后殖民文学
下载PDF
文化表征——后财富政治经济学视域中意义的生产
4
作者 孔智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20-25,共6页
运用表征理论和文化循环概念,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杜盖伊等英国文化研究者重新整合了语言学、符号学和福柯等法兰西思想资源,不仅以随身听为案例探讨了现代工业的表征方式和运作机制,而且将意义表征的生产与争夺作为一项议题... 运用表征理论和文化循环概念,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杜盖伊等英国文化研究者重新整合了语言学、符号学和福柯等法兰西思想资源,不仅以随身听为案例探讨了现代工业的表征方式和运作机制,而且将意义表征的生产与争夺作为一项议题,置入更为广阔的社会理论场域中,深化了对种族、性别、意识形态等议题的讨论,力图将“文化诗学”转变为实践的“表征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表征 意指实践 文化循环 表征政治
下载PDF
伯明翰学派“双重意识”表征政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威华 伏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3,共7页
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吉罗伊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双重意识"表征政治是其思想中最重要的内核。本文以"双重意识"为主题,以他们独特的文化身份认知... 斯图亚特·霍尔和保罗·吉罗伊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双重意识"表征政治是其思想中最重要的内核。本文以"双重意识"为主题,以他们独特的文化身份认知为底色,深入考察该理论研究缘起和流变,着力阐释"双重意识"蕴含的丰富内核,为思考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话语空间,突显它对后殖民文学和文化理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政治 “双重意识” 双重刻写 熟悉的陌生人 “黑色大西洋” 后殖民文学
原文传递
论斯图亚特·霍尔“族裔散居美学” 被引量:4
6
作者 邹威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族裔散居"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族裔散居的美学意象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族裔散居、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的出发点,阐释其文化内涵,以霍尔的"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重点,彰显其"差异的政治"... "族裔散居"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族裔散居的美学意象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族裔散居、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的出发点,阐释其文化内涵,以霍尔的"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重点,彰显其"差异的政治"的美学价值,突显其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为我们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提供参照点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族裔散居美学 表征政治 差异的政治
下载PDF
美国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笔下的性别表演及表征政治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双如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4期88-93,共6页
《蝴蝶君》(M.Butterfly)是美国当代杰出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以往对此剧的评论多集中于作品对东方主义话语模式的解构或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其实,若将《蝴蝶君》置于当今性别政治和文化政治语境之中,可发现作品所触及的文化层面要... 《蝴蝶君》(M.Butterfly)是美国当代杰出剧作家黄哲伦的代表作。以往对此剧的评论多集中于作品对东方主义话语模式的解构或是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其实,若将《蝴蝶君》置于当今性别政治和文化政治语境之中,可发现作品所触及的文化层面要更为深入和广泛。本文围绕剧中"蝴蝶"图像的建构与解构,以及性别表演的戏仿修辞,分析此剧所反映的性别和种族表征政治,探究造成东西方文化误识和错误表征的根源。黄哲伦以一只伪装的"蝴蝶"戏仿了西方人的"东方蝴蝶"迷梦,目的在于揭示符号与权力、表征与心态的关系,揭示表征的权力本质和符号的虚构性,但其意不在鼓动权力的争夺,而是说明不同文化之间平等对话、坦诚相待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哲伦 《蝴蝶君》 性别表演 表征政治
原文传递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与参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中建 王子月 孟利艳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6,共4页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可以分为共意性参与和冲突性参与两种形式,分别是政治表征和政治认同作用的两个过程。基于参与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青年网络政治共意性参与的动力机制有政治情感表征拉动机制、政治价值表征推动机制、政治愿望表征驱...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可以分为共意性参与和冲突性参与两种形式,分别是政治表征和政治认同作用的两个过程。基于参与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青年网络政治共意性参与的动力机制有政治情感表征拉动机制、政治价值表征推动机制、政治愿望表征驱动机制、政治意识表征促动机制,动员与组织机制有政治表征建构机制、政治表征惯习机制。青年网络政治冲突性参与的动力机制有国家认同极化机制、民族认同异化机制、政党认同分化机制、制度体制认同离化机制,动员与组织机制有政治认同归类机制、政治认同符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政治参与机制 政治表征 政治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