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识解视角下政治隐喻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英译为例
1
作者 高文成 王永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10-514,520,共6页
从认知识解视角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政治隐喻的英译,考察其英译文背后反映出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认知识解视角的四个维度——详略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对该书中政治隐喻的英译均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背景... 从认知识解视角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政治隐喻的英译,考察其英译文背后反映出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认知识解视角的四个维度——详略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对该书中政治隐喻的英译均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背景的人们认知识解方式不同,译者应灵活调整认知识解方式,以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本国的意识形态、发展理念、国家形象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都是政治文本翻译的首要考量因素。该研究有助于人们从认知识解这一视角理解翻译活动,并为政治隐喻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认知识解 政治隐喻翻译 认知识解转换
下载PDF
日文政治隐喻语料库构建方法
2
作者 朱毅 李蔚然 刘棕楠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0期81-86,共6页
旨在构建专有日文政治隐喻语料库,解决目前针对日文政治语篇,成规模、高质量的政治隐喻语料资源匮乏、识别方式单一的问题。使用日本国会演说作为原始语料,制定一套完整的标注体系,并进一步对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该语料库可论证政治隐... 旨在构建专有日文政治隐喻语料库,解决目前针对日文政治语篇,成规模、高质量的政治隐喻语料资源匮乏、识别方式单一的问题。使用日本国会演说作为原始语料,制定一套完整的标注体系,并进一步对语料库进行统计分析。该语料库可论证政治隐喻在日文中同样被普遍使用,且种类多样。在此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搭建识别模型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该语料库可作为日文隐喻研究基础数据库,为后续日文政治隐喻的自动识别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语料库 日语文本 自动识别
下载PDF
映照与挑战:美国电影中身体恐惧的政治隐喻流变
3
作者 闫琨骜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近年来,电影对“身体”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回归之势,诸如法国新极限电影(French Cinema du Corps)对身体和感官体验的极端呈现,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类型是身体恐怖电影中对身体恐惧(body panic)的描写。身体恐惧在早期好莱坞类型电... 近年来,电影对“身体”的描写呈现出一种回归之势,诸如法国新极限电影(French Cinema du Corps)对身体和感官体验的极端呈现,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类型是身体恐怖电影中对身体恐惧(body panic)的描写。身体恐惧在早期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已经形成一种独特风格,并隐含着国家层面的政治隐喻,映照了美国政治社会的变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美国电影中身体恐惧的政治隐喻也在不断变化,从国家层面向个人层面转向并在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复杂背景下呈现出对现实的一种超越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恐惧 美国电影 政治隐喻
下载PDF
政治隐喻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
4
作者 孙文琪 姚建军 王志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并非仅作用于话语修辞层面,还以具象化认知形式上升至语意重塑的思维层面,参与意识形态构建与动员。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战略隐喻以斗争映射贯穿于话语建构过程中;道路隐喻以路线图式指引话语建构方向;有... 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并非仅作用于话语修辞层面,还以具象化认知形式上升至语意重塑的思维层面,参与意识形态构建与动员。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战略隐喻以斗争映射贯穿于话语建构过程中;道路隐喻以路线图式指引话语建构方向;有机体隐喻基于本体创建,激发话语建构动力。提炼政治隐喻时,应着眼于政治隐喻的生动性、适用性与纵深性,使其在丰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方面真正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话语 话语建构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政治隐喻的阿译研究
5
作者 吕可丁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7-84,112,共9页
论文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以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语料,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梳理报告中隐喻的分类及特征,并探究政治隐喻的阿拉伯语翻译策略。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政治隐喻 阿拉伯语翻译
下载PDF
政治隐喻的劝说话语意图探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曹春春 周青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4,共3页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 隐喻一直运用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政治领域的隐喻更具有其独特的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隐喻的各种功能不仅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能加深人们对隐语本质的认识。隐喻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因此政治隐喻潜在的劝说话语意图尤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文体分析 劝说意图
下载PDF
俄罗斯主流媒体政治话语中政治隐喻的批评隐喻分析(2000-2016)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红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3期3-10,共8页
本文在政治语言学的视域下厘定政治话语概念,梳理政治隐喻的研究现状,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研究21世纪初俄罗斯主流媒体政治话语中政治隐喻的总体结构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政治和政治文化。研究发现,俄罗斯主流媒体政治话语中大... 本文在政治语言学的视域下厘定政治话语概念,梳理政治隐喻的研究现状,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研究21世纪初俄罗斯主流媒体政治话语中政治隐喻的总体结构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俄罗斯政治和政治文化。研究发现,俄罗斯主流媒体政治话语中大量使用日常隐喻、单一隐喻而非政权隐喻和扩展隐喻。在隐喻的语义模式分布中,人工制品(技术)隐喻占比最高,其次是拟人隐喻、战争和体育(竞技)隐喻。俄罗斯政治隐喻主要与四类政治主题有关,分别是经济金融类;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类;政党选举类;内政类。在俄罗斯政治隐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反映保守主义价值观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隐喻分析 政治话语 政治隐喻 政治隐喻结构
下载PDF
“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 被引量:29
8
作者 潘祥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2,共11页
"祖国-母亲"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作为一种"隐喻结构",它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建构了国家的合法性,也塑造了公民的国家想象和国家认同。"祖国... "祖国-母亲"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作为一种"隐喻结构",它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建构了国家的合法性,也塑造了公民的国家想象和国家认同。"祖国母亲"是一个将人伦伦理转化为政治伦理的隐喻概念,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从历史来看,"祖国母亲"的政治隐喻是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和民主革命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她主要来自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移植。这一隐喻植根于西方的宗教及政治传统。晚清以来,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引入,这种国家象征女性化的欧洲传统也传入中国,法国及苏联政治文化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一隐喻的移植与内化也受到中国自身政治演变逻辑及文化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国母亲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政治隐喻 政治传播
下载PDF
跨语认知映射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隐喻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晶 何中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18-525,共8页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译后概念域的认知映射关系可分为映射匹配、映射缺失和映射转移三种,映射匹配对应保留喻体的直译法,映射缺失对应舍喻体、留喻义的释译法和舍喻体、舍喻义的省译法,映射转移对应转换喻体的借译法。其中,实现认知映射匹配的直译法占比最为突出,彰显了对外政治翻译中译者的话语自信。隐喻翻译是译者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书中的政治隐喻英译呈现出回归源语文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隐喻的认知映射,进而再现领导人的话语风格,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概念隐喻 认知映射 外宣翻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下载PDF
政治隐喻探讨——以德语和汉语隐喻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小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隐喻用于政治在中国和西方国家自古有之,它们大都用来为治国、为政、劝君、政辩服务,用于揭露时弊、反映政党关系、描写政治斗争等。政治隐喻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来源于疾病、交通、气候、战争和亲属等五个领域的隐喻,来揭示隐... 隐喻用于政治在中国和西方国家自古有之,它们大都用来为治国、为政、劝君、政辩服务,用于揭露时弊、反映政党关系、描写政治斗争等。政治隐喻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来源于疾病、交通、气候、战争和亲属等五个领域的隐喻,来揭示隐喻与政治之间的相似性与认知关系,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政治隐喻作为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共性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德语 汉语
下载PDF
网络政治隐喻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爱军 秦小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84,共12页
政治隐喻是政治情感信念认知域向政治认知域的结构映射,赞扬、批判与讽刺是政治隐喻的基本功能,流动性、动态性、平面性是网络政治隐喻的基本特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象、具象、夸张、动漫、快捷五位一体是网络政治隐喻的表现形态。... 政治隐喻是政治情感信念认知域向政治认知域的结构映射,赞扬、批判与讽刺是政治隐喻的基本功能,流动性、动态性、平面性是网络政治隐喻的基本特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形象、具象、夸张、动漫、快捷五位一体是网络政治隐喻的表现形态。网络政治隐喻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政治特点,体现了其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利用和传播网络政治隐喻要掌握好网络政治隐喻的法治限度、道德限度和理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隐喻 功能
下载PDF
诗意化的政治隐喻——论毛泽东革命诗词的政治审美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彭自成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0期16-18,共3页
毛泽东诗词是诗意化的政治隐喻,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独具魅力的高级统战形式和政治外交桥梁,透射着共产党人的政治审美追求,标示着领袖卓尔不群的伟人魅力。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诗意化 政治隐喻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转“喻”为“义”:一种行之有效的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以《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永刚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34-136,144,共4页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模式,隐喻在政治文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除用来表达某一政治观点外,还有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因而其翻译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英译后,发现...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模式,隐喻在政治文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治隐喻除用来表达某一政治观点外,还有激发大众情感、引导民众政治倾向的作用,因而其翻译便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了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治隐喻的英译后,发现转"喻"为"义"不失为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笔者也期望本研究能为更好地翻译政治隐喻以及政论文章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政治翻译 转喻为义
下载PDF
政治隐喻的文体功能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春春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48-51,共4页
在对英汉语政治隐喻实例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探讨政治隐喻的解读功能、表现功能、扩展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各种文体功能。隐喻的文体功能展示了隐喻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研究隐喻的文体功能可以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 政治隐喻 文体功能 隐喻
下载PDF
论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的历史书写和政治隐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美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的《家族》融科学幻想小说、新奴隶叙事与历史书写小说于一炉,以穿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奴隶制的罪恶,引发对美国现实种族关系、两性关系的思考。小说通过新奴隶叙事的形式再现了不可再现之过去,... 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的《家族》融科学幻想小说、新奴隶叙事与历史书写小说于一炉,以穿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奴隶制的罪恶,引发对美国现实种族关系、两性关系的思考。小说通过新奴隶叙事的形式再现了不可再现之过去,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言说了黑人无法言说之创痛。其历史书写隐喻着美国黑人和白人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共生关系这一美国国族寓言。《家族》表明,黑白血脉相连,其历史经历交织,黑白的许多经历是共同体验的结果。为了避免历史重演,黑人和白人必须在历史记忆和重访过去中了解历史真相,并对美国当下语境下自由的概念和美国黑人乃至美国整个国族的整体命运加以关注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历史书写 政治隐喻 国族寓言
下载PDF
政治隐喻对现实的除蔽与设障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建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99-106,共8页
隐喻是语言的固有成分,是人们重要的认知工具。在概念传递的过程中,政治隐喻通过相似性联通起政治概念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人们理解那些政治概念除蔽。但政治隐喻在呈现某一相似性的同时,也藏匿了其它相似性,而且它所呈现的... 隐喻是语言的固有成分,是人们重要的认知工具。在概念传递的过程中,政治隐喻通过相似性联通起政治概念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人们理解那些政治概念除蔽。但政治隐喻在呈现某一相似性的同时,也藏匿了其它相似性,而且它所呈现的相似性也未必是现实,它又成了人们理解现实的屏障。因此,政治隐喻为人们的认知活动设定了框架,成为构建现实的重要方式,并以此影响和激发人们的行动。政治隐喻的研究揭示那些看似中性、自然、恰当的语言如何对现实进行染色和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概念 凸显 消隐
下载PDF
“巨人的碰撞”——中美关系政治隐喻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9-232,共4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之间有诸多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既有政治、经济、战略上的互利互惠,也有在各自利益责任、意识形态、全球战略上的相互制约和牵制。政治隐喻"巨人的碰撞"既形象地映射出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之间有诸多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既有政治、经济、战略上的互利互惠,也有在各自利益责任、意识形态、全球战略上的相互制约和牵制。政治隐喻"巨人的碰撞"既形象地映射出了这两个大国间存在巨大分歧和摩擦也反映出了其相互合作的需要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人的碰撞 中美关系 政治隐喻
下载PDF
政治隐喻的说服机制与知觉过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建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2-128,共7页
政治隐喻通过激活人们在非政治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而形成人们对政治的理解。把理解继而转变为人们的态度,是政治隐喻的真正诉求,因此,政治隐喻始终是动机的渗透,而构建和说服则是它的本质。政治隐喻的说服机制主要在于它既是情感的又是理... 政治隐喻通过激活人们在非政治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而形成人们对政治的理解。把理解继而转变为人们的态度,是政治隐喻的真正诉求,因此,政治隐喻始终是动机的渗透,而构建和说服则是它的本质。政治隐喻的说服机制主要在于它既是情感的又是理性的,并且还具有正名的重要意义。在隐喻式的推理中,政治隐喻启动人们的知觉过程,主要利用知觉过程具有的选择性、恒常性、整体性的特点,通过"常见不疑"、"结构复制"、"闭合完形"的功能实践,在为理解政治除蔽的同时又遮蔽了一些视角,在使一些观点合法化的同时迫使另一些观点被视为不合法,从而实现政治隐喻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隐喻 说服 知觉
下载PDF
非言语外交:政治隐喻化表达和政治语境化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朴钟锦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8-74,共7页
非言语外交看似微不足道,却极具政治敏感性,这是由外交的政治属性和非言语的特点所决定的。非言语外交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具体表现有三:一是高度的政治隐喻化表达;二是高度的政治语境化解读;三是不同的政治隐喻化表达和政治语境化解读对... 非言语外交看似微不足道,却极具政治敏感性,这是由外交的政治属性和非言语的特点所决定的。非言语外交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具体表现有三:一是高度的政治隐喻化表达;二是高度的政治语境化解读;三是不同的政治隐喻化表达和政治语境化解读对外交关系的不同影响作用。由此可知,非言语外交不是小事,不可小觑,它所具有的高度政治敏感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外交 外交非言语 政治敏感性 政治隐喻化表达 政治语境化解读
下载PDF
政治隐喻与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评介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卫红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39-41,90,共4页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从善用形象比喻、巧用俗文俚语和活用诗文古语3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特点,从语源、语义、思想内涵、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讲话中的重要引文进行了解读,展示了其独具...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从善用形象比喻、巧用俗文俚语和活用诗文古语3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特点,从语源、语义、思想内涵、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讲话中的重要引文进行了解读,展示了其独具魅力的语言特点。作为典型的政治话语,习近平讲话中处处充满了政治隐喻。这些政治隐喻不仅帮助他表明观点、亮明态度,也有助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建构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话语 政治隐喻 中国国家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