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政治韧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马晓星 《理论导刊》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政治韧性作为中国共产党具备的一种典型特质,是深刻理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全新理论框架。以政治韧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源于政治韧性自身的独特作用,取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客观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政治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新时代新征程... 政治韧性作为中国共产党具备的一种典型特质,是深刻理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全新理论框架。以政治韧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源于政治韧性自身的独特作用,取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客观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政治实践的历史经验总结。新时代新征程,以政治韧性破解大党独有难题,需始终坚持以自信自立为实践原则,全面提升党的政治定力;坚持以敏捷思维为指引,全面提升党的应变力;坚持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目标,全面提升党的学习力;坚持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基石,全面提升党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韧性 大党独有难题
下载PDF
政治韧性、结构优化与能力提升:党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逻辑 被引量:12
2
作者 方雷 孟燕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8,共8页
基层政治建设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建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并维持稳定政治秩序的系统行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就是要增强党的领导政治韧性,明确党建构基层治理秩序的政治责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提... 基层政治建设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建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并维持稳定政治秩序的系统行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就是要增强党的领导政治韧性,明确党建构基层治理秩序的政治责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提高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政治优势,夯实基层治理的政治根基;优化基层党政结构,实现党政行为联动、价值同构与责任共担,创新基层治理党政统合机制、基层群众参与机制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基层政治能力,引领提升社会再组织化程度,增强基层群众治理主体性,实现基层治理的实质性治理参与,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治建设 基层治理 政治韧性 结构优化 能力提升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韧性的学理追溯、多维阐释与生成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晓星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中国共产党是韧性政党,拥有强大的政治韧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政治韧性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其哲学基础是人的政治主体性,逻辑内核是政治适应性。党的百年政治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斗争性的集中表现,是对党面临的复杂... 中国共产党是韧性政党,拥有强大的政治韧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政治韧性作为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其哲学基础是人的政治主体性,逻辑内核是政治适应性。党的百年政治韧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斗争性的集中表现,是对党面临的复杂政治生存环境的能动反映,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晶,更是对世界政党兴衰史的历史反思。百年来,党始终以坚毅的政治意志为政治韧性生成的精神支撑;以有效化解危机为政治韧性生成的关键内容;以自觉学习为政治韧性生成的战略路径;以民主集中制为政治韧性生成的制度保障;以自我革命为政治韧性生成的动力源泉。政治韧性贯穿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诠释着党的独特魅力,更是党历久弥新的政治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韧性 政治适应性 斗争性 政治意志
下载PDF
政治韧性: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晓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0,共7页
政治韧性是一定政治主体在复杂政治实践中形成的,能够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并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以不断延续自身生命的政治能力与特质。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着党的长期执政能力高低,也是党的重要政治品质之... 政治韧性是一定政治主体在复杂政治实践中形成的,能够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并有效应对各种危机以不断延续自身生命的政治能力与特质。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尺度,直接影响着党的长期执政能力高低,也是党的重要政治品质之一。新时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取向在于增强党的政治韧性,有效提高自身政治适应力与修复力,以夯实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新时代增强党的政治韧性:一要始终坚持使命自觉,明确党治国理政的共同目标;二要保持政治定力,锤炼党治国理政的政治意志;三要有效完善政治激励机制,提升党治国理政的内在势能;四要积极创新政治艺术,激发党治国理政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长期执政能力 政治韧性 使命自觉 政治激励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韧性的内涵本质、能力图谱与实践向度
5
作者 王瑞芳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105-110,123,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韧性是应对多重价值挑战问题衍生而来的重要课题,已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应变力与稳定性的重要思路,具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冲击时的承受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以消纳、适应、变革为韧性能力的界定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韧性是应对多重价值挑战问题衍生而来的重要课题,已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应变力与稳定性的重要思路,具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冲击时的承受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以消纳、适应、变革为韧性能力的界定依据,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取向,思想政治教育韧性的能力图谱包括对外政治风险的抵御能力、对内思想分歧的协调能力、调整与适应的能力、创新和应变的能力,以及知识和理性的防御能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韧性,需要从链条塑造与优化精进并行、硬性能力与软性价值强化、系统的完善与韧性模型地构建三方面着手,提高其因应演进与适应能力,化解风险叠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韧性 能力图谱 实践向度 三重维度 多级协调机制
下载PDF
聆听的颠覆性:平台音综《乐队的夏天2》的阴性噪音与声音政治
6
作者 曲舒文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3,共11页
摇滚乐是音乐工业非秩序化噪音生产的重地,其中负载着性别主体身份符码的摇滚乐人的歌唱中潜藏着大量性别化的噪音。由平台发起,独立唱片公司与乐人共同参与制作的平台音综《乐队的夏天2》在全面呈现另类噪声的同时创造了不少性别化的... 摇滚乐是音乐工业非秩序化噪音生产的重地,其中负载着性别主体身份符码的摇滚乐人的歌唱中潜藏着大量性别化的噪音。由平台发起,独立唱片公司与乐人共同参与制作的平台音综《乐队的夏天2》在全面呈现另类噪声的同时创造了不少性别化的“聆听的颠覆性”时刻,为剖析女性乐人的另类发声美学、反思性别秩序与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了土壤。结合音乐学,性别研究与文化研究理论提出嗓音/发声的阴性噪音分析框架,指出了非韧性的、身体性的阴性噪音再现了位于工业和社会边缘的生命体验和族群历史,是反抗新自由主义韧性生命政治与平滑数字审美的颠覆性声音。不过,仍需留意音综噪音中看似颠覆实则与音乐工业和平台资本同构的伪阴性噪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性噪音 平台音综 身体性 韧性生命政治 平滑美学 《乐队的夏天2》
下载PDF
俄罗斯的复合型政党体制与政治韧性
7
作者 朱积慧 杨康书源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170-200,共31页
“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普遍未按西方预想的轨道进行民主化转型,相当多国家形成了选举型威权、竞争性威权等混合政体,同时建立起霸权型政党体制,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明显的政治韧性。作为“第三波”国家中的主要代表,俄罗斯也建立起了... “第三波”民主化国家普遍未按西方预想的轨道进行民主化转型,相当多国家形成了选举型威权、竞争性威权等混合政体,同时建立起霸权型政党体制,并且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明显的政治韧性。作为“第三波”国家中的主要代表,俄罗斯也建立起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混合政体,其政党体制同霸权型政党体制在形式上相似,但存在实质性差异,是一套以“政权党、卫星党、反对党”为主体的复合型政党体制。尽管面临一系列国内外重大挑战,在2016和2021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克里姆林宫均能通过充分调动资源,有效运作复合型政党体制,成功确保统一俄罗斯党取得宪法多数席位,实现控制议会的目标,对维护俄罗斯国家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政党体制 俄罗斯政治韧性 俄罗斯国家杜马 俄罗斯政党自主性
原文传递
碳治理中的政治动员:必要、可能与限度 被引量:1
8
作者 余敏江 李子为 《公共治理研究》 2023年第4期5-12,共8页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碳治理体系正经历内在形式理性与外在效用理性的双重困境。如何动员多元主体参与,把他们引导到“低碳”甚至“零碳”的行动方向上来,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碳治理体系正经历内在形式理性与外在效用理性的双重困境。如何动员多元主体参与,把他们引导到“低碳”甚至“零碳”的行动方向上来,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作为反科层治理的典型方式之一,政治动员能够有效化解碳治理中的价值脱嵌、结构离散和“集体行动困境”。嵌入“双碳”目标的政治动员通过政治注意力的持续分配、内外复合的行动者网络和政治营销的策略性应用,推动碳治理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整体性动态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碳治理中,政治动员是必要且可能的。然而,政治动员所产生的强大“政治势能”容易诱发碳治理行为过度,扩大碳治理公、私权两端的失衡状态,产生竞赛式减碳、“一刀切式”减碳、“包装式”减碳等行为。优化碳治理中的政治动员模式,应将其纳入法治框架中、秩序范围内和效率阈值下。在这个基础上,从制度化协商和情感动员两个维度构建并完善碳治理中的政治动员机制,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可行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碳治理 政治动员 韧性政治动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