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传统政治文化“政者正也”与党的自我革命契合性探析
1
作者 马仕浩 王镜欢 《大学(思政教研)》 2023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采纳治国理政智慧的宝贵精神财富,“政者正也”作为传统政治文化典型传递着立身、为民、养德的现世价值。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党心民心、净化党员干部队伍的深厚底气和强大精神武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采纳治国理政智慧的宝贵精神财富,“政者正也”作为传统政治文化典型传递着立身、为民、养德的现世价值。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党心民心、净化党员干部队伍的深厚底气和强大精神武器。促进两者的关联互动,才能更有信心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人民价值导向、净化政治生态,从而在新时代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强、政治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者正也 自我革命 传统政治文化 治国理政 反腐败
下载PDF
孟子对孔子“政者正也”的理论推进
2
作者 解晓燕 张会芸 《社科纵横》 2022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孔子的“政者正也”构成了儒家政治构思的基本纲领。孟子继承孔子而来,进一步强化“政者正也”的论证,自仁与礼、王与霸、德与位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总结出内圣之道、外王之道及君臣之道的“正治”系统化阐述。于内圣之道而言,孟子主张存... 孔子的“政者正也”构成了儒家政治构思的基本纲领。孟子继承孔子而来,进一步强化“政者正也”的论证,自仁与礼、王与霸、德与位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总结出内圣之道、外王之道及君臣之道的“正治”系统化阐述。于内圣之道而言,孟子主张存心养性,由内往外扩充式地以仁正心进而正身,这其中囊括了“礼”的全新理解,解决了孔子“正出于二”的仁礼困局,完成了“政者正也”的本源内求化过程。于外王之道而言,孔子言“正”与孟子言“正”的含义指向不同,两人对于“政”也生发出理解上的演化,孟子将“正”的主体本源根植于不忍人之心,其理解的“政”更聚焦“不忍人之政”,着力寻求保民与安民。于君臣之道而言,孟子主张为臣者应以道辅君,将为臣者的进谏推向一种必然的道德要求,引申出儒家“正治”理念中重要的“他正”维度,使得“谏正”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气节与血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政者正也 王霸之辨 格君心之非
下载PDF
先秦儒法“正治”主张比较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张会芸 解晓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先秦儒家与法家都有“政者正也”的表述,以“正”界定“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创造性表达,政治化为“正治”。先秦儒家立足于先王之道论“政者正也”,主张回归家国一体格局下“名正言顺”的礼制,并以家为基点涵养君主体正性仁的... 先秦儒家与法家都有“政者正也”的表述,以“正”界定“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创造性表达,政治化为“正治”。先秦儒家立足于先王之道论“政者正也”,主张回归家国一体格局下“名正言顺”的礼制,并以家为基点涵养君主体正性仁的理想“正治”人格,进而以仁爱之“治人”推动礼制之“治法”,达成“天下一家”的治世。先秦法家则在哲学层面与道家接榫,立足自然天道论“政者正也”,强调“名正法备”的制度建设,引申出君主去私就公的理想“正治”人格,力图以公正之“治人”与赏罚必信的法治同频共振,达至“天下公平”的治世。两种不同的“正治”主张是先秦儒家和法家面对礼崩乐坏的时代困局所作出的不同回应。以辩证的思维继承儒法通而不同的“正治”主张,对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者正也 仁心 公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