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发明神话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1
作者 杨秀芝 曹仲达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以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为理论视角,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一)》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二)》中的16个文化发明神话进行了分析。首先划分了文化发明神话的功能项,并通过结构图示,呈现了... 以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为理论视角,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一)》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神话·河南卷(二)》中的16个文化发明神话进行了分析。首先划分了文化发明神话的功能项,并通过结构图示,呈现了功能项之间的深层逻辑层级关系;然后以功能项的划分为基础,根据角色在文本中的功能,对角色类型进行划分,同样以结构图示的方式厘清了角色的关系;最后,提出功能项与角色是文化发明神话叙事动力学的“二重驱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明神话 故事形态学 结构
下载PDF
故事形态学与电影文本分析结合的价值与困难:形式主义与普洛普叙事学的电影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托多洛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流结构主义叙事学遭遇危机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盛行于俄国文学批评界的形式主义方法被重新挖掘而出。[1]其中,民间文学研究者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与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 在托多洛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主流结构主义叙事学遭遇危机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盛行于俄国文学批评界的形式主义方法被重新挖掘而出。[1]其中,民间文学研究者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与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雅各布逊等名字被重新提出,这些被组织在结构主义理论阵营中的研究者比托多洛夫的理论早了40余年。普洛普的叙事理论研究从对民间故事叙事模式的把握出发,以全局性的眼光和具体的民间故事为分析文本,发掘出超越具体民间故事文本的基本结构,并力图将其应用到一切广义上的叙事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叙事学 文学批评界 什克洛夫斯基 普洛普 故事形态学 托多洛夫 叙事作品 结构主义理论
下载PDF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及列维·斯特劳斯的批评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福岩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4-57,共4页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研究强调了系统描写相对于发生学研究的优先性。然而其角色和功能分析取消了内容成分 ,导致了文本的极端缩减。 2 0世纪 60年代 ,列维·斯特劳斯针对普罗普的方法问题撰文申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 ,指出了普罗普故...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研究强调了系统描写相对于发生学研究的优先性。然而其角色和功能分析取消了内容成分 ,导致了文本的极端缩减。 2 0世纪 60年代 ,列维·斯特劳斯针对普罗普的方法问题撰文申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 ,指出了普罗普故事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因素特征。他认为形式主义的困境在于它不能重构其本身由以出发的经验。就口承文化传统研究而言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及斯特劳斯的批评在对民间叙事作品的描述与分类及文本与语境的关系等问题上给人以多方启示。普罗普试图捕捉内在于民间故事的自治原则 ,而斯特劳斯则试图发现隐匿于作品 (如神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普 列维.斯特劳斯 文学批评 结构主义 形式主义 故事形态学 人种史语境
下载PDF
略论故事形态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扬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69-177,共9页
《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较早尝试借鉴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理论研究中国民间故事。随着国内学界对普氏理论的译介和运用,这一理论逐渐得以"激活"、受到重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普氏体系被修正、深化和延展,形成故事学研究中... 《中国民间故事形态研究》较早尝试借鉴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理论研究中国民间故事。随着国内学界对普氏理论的译介和运用,这一理论逐渐得以"激活"、受到重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普氏体系被修正、深化和延展,形成故事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学术方向,并对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下载PDF
“故事形态学”视野下的鄂伦春民间文学
5
作者 张晓红 姜凡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59-161,168,共4页
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普罗普以俄国民间故事为文本,从功能项划分、角色模式等方面对故事形态进行了精确分类。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民间故事都符合普罗普的神奇故事理论。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分析鄂伦春民间文学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其中存在... 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普罗普以俄国民间故事为文本,从功能项划分、角色模式等方面对故事形态进行了精确分类。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民间故事都符合普罗普的神奇故事理论。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分析鄂伦春民间文学的内部结构,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内部稳定讲述规律,进一步向读者展现鄂伦春民间文学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功能项 神奇故事 鄂伦春民间文学
下载PDF
《西游记》取经故事分类探析--以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为参考
6
作者 吴昌林 丑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4-70,共7页
以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为参考,从角色功能角度,可将《西游记》中的四十二个取经故事分为四种类型:交锋型、难题型、有交锋有难题型、无交锋无难题型。其中交锋型故事数量众多,与《西游记》正邪对立的基本叙事模式以及孙悟空英勇善战人... 以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为参考,从角色功能角度,可将《西游记》中的四十二个取经故事分为四种类型:交锋型、难题型、有交锋有难题型、无交锋无难题型。其中交锋型故事数量众多,与《西游记》正邪对立的基本叙事模式以及孙悟空英勇善战人物形象的塑造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故事 分类 故事形态学
下载PDF
“故事形态学”视野下的蒙古族民间童话叙述特色略论
7
作者 王敏 《昆明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13,共4页
蒙古族民间童话是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运用普罗普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来观照蒙古族民间童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与世界各民族民间童话的相通性,也使我们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间童话在叙事功能上的成熟与完善。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叙述不但具有... 蒙古族民间童话是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运用普罗普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来观照蒙古族民间童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与世界各民族民间童话的相通性,也使我们看到这个古老民族的民间童话在叙事功能上的成熟与完善。蒙古族民间童话的叙述不但具有各种功能的组合搭配,而且在回合的插入与衔接中也显得灵活自然,同时在不断吸纳其他民族故事元素的过程中依然执着地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民间童话 叙事功能 角色模式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下载PDF
作为历史产物的故事形态学理论——评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
8
作者 高永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3-45,共3页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书开形式主义故事学研究之先河。他在此书中提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具有伟大的创新之处。但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和扬弃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本身也在后世经历了接受与误解的境遇。文章在评述普...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一书开形式主义故事学研究之先河。他在此书中提出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具有伟大的创新之处。但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和扬弃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理论本身也在后世经历了接受与误解的境遇。文章在评述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理论的渊源和历史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普 故事形态学 理论渊源 历史境遇
下载PDF
许仙:落难的男主角——《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9
作者 郑艳 《中国文化论衡》 2020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故事形态学是俄国学者普罗普提出的考察并确定民间故事规律性的文本分析方法,其对俄罗斯流传的神奇故事进行形态比较,从中发现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并详细阐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从内部研究民间神奇... 故事形态学是俄国学者普罗普提出的考察并确定民间故事规律性的文本分析方法,其对俄罗斯流传的神奇故事进行形态比较,从中发现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并详细阐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是从内部研究民间神奇故事的实验性探讨,成为结构主义理论学的源头,也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各地民间故事,从中探求规律和异同。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版本之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情节与功能符合故事形态学的故事功能分析,可为研究《白蛇传》文本开拓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学 普罗普 《白蛇传》
下载PDF
论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以《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
10
作者 李婧涵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第4期91-91,共1页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弗·雅·普洛普,通过研究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中的典型故事,发现了神奇故事在结构上的同一性特征,指出了故事的核心是角色的"功能",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 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弗·雅·普洛普,通过研究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中的典型故事,发现了神奇故事在结构上的同一性特征,指出了故事的核心是角色的"功能",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运用普洛普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以此论证普洛普理论在新时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洛普 北京遇上西雅图 故事形态学 功能
下载PDF
故事形态学视野下的民间传说《白蛇传》
11
作者 王佳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故事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神奇故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民间故事、小说和影视等研究中。文章以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为文本对象,分析"白许相恋—法海拆散—灾难降临—获得救助—灾难消除—... 故事形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神奇故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民间故事、小说和影视等研究中。文章以中国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为文本对象,分析"白许相恋—法海拆散—灾难降临—获得救助—灾难消除—终获圆满"等功能项,挖掘其叙事功能和结构体系;通过分析白娘子、法海、许仙、小青等角色,探析《白蛇传》人物角色的类型、关系及特征,阐释故事形态学理论在中国民间传说研究上的适用性;分析《白蛇传》中蕴含的"蛇女"文化和"女性自我意识",探寻其深层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蕴,弥补形态学在故事内容和文化内涵研究上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学 《白蛇传》 角色 功能 文化意蕴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中的“两个木兰”——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12
作者 谭旭东 李昔潞 《关东学刊》 2021年第2期99-106,共8页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自我国乐府民歌《木兰辞》,其作为“木兰从军”故事最经典的改编作品之一,使“花木兰”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女性形象。但是公主木兰已经与传统的东方木兰有着显著的内在差异,其在跨文化、跨媒介、跨形态... 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改编自我国乐府民歌《木兰辞》,其作为“木兰从军”故事最经典的改编作品之一,使“花木兰”成为了风靡全球的中国女性形象。但是公主木兰已经与传统的东方木兰有着显著的内在差异,其在跨文化、跨媒介、跨形态方面的传播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使用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理论对动画电影《花木兰》和《木兰辞》进行分析,梳理电影改编演绎过程中的经验与偏差,思考其对跨文化传播中国故事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 故事形态学 《木兰辞》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花姑子》《红玉》《青凤》的故事形态探析——从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的分析角度出发
13
作者 王淑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俄国民俗学家普罗普通过研究俄国100个民间故事提出了故事形态学理论,该理论成为了研究其他民族民间故事叙述特征的重要工具。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同样有着许多相似的故事形态,其中《花姑子》《红玉》《青凤》都采用“人妖相恋-... 俄国民俗学家普罗普通过研究俄国100个民间故事提出了故事形态学理论,该理论成为了研究其他民族民间故事叙述特征的重要工具。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同样有着许多相似的故事形态,其中《花姑子》《红玉》《青凤》都采用“人妖相恋-家长拆散-灾难来临-获救-灾难解除-生子或团圆”的叙事结构,在角色设置上,也都出现阻碍者、加害者、施助者又是受助者三种类型,由此反映出《聊斋志异》诸篇叙事逻辑的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学 《聊斋志异》 叙事逻辑
下载PDF
在他者与自我的双重驱动下追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14
作者 张慧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45-150,共6页
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叙事框架上基本遵从于《一千零一夜》中第351夜中《一梦成富翁的故事》主人公因梦中的宝藏而动身离开家乡且结局圆满的故事结构。本文尝试以俄罗斯民间文艺理论家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为理论基础... 保罗·柯艾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叙事框架上基本遵从于《一千零一夜》中第351夜中《一梦成富翁的故事》主人公因梦中的宝藏而动身离开家乡且结局圆满的故事结构。本文尝试以俄罗斯民间文艺理论家普洛普的故事形态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与《一梦成富翁的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结构,理清前者故事中角色的增加以及功能项的排列与增加,进而探索柯艾略在此番沿用与改动中所要宣扬的梦的意义和在他者与自我的双重驱动下追梦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故事形态学 追梦
下载PDF
从《故事形态学》看《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
15
作者 张思羽 《雨露风》 2022年第3期38-40,共3页
本文根据《故事形态学》中提出的三十一种角色的不同功能来剖析《要一百头牛作聘礼的姑娘》这个故事,说明这个故事的结构,分析在故事中蕴藏的现代性及少数民族地区应对现代性的情形。
关键词 故事形态学 角色功能 现代性
下载PDF
走出疑古与释古之争——故事形态学与“层累成长的中国古史说”建构
16
作者 黄东阳 成祖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9,159,160,共22页
自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以来,一场围绕古史真伪的百年学术之争在疑古学派与释古学派间展开,从某种意义上书写了整个中国近代学术史,但在这场学术之争中,作为历史研究前提,文本的文学考察严重缺位。普罗普的故事形... 自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以来,一场围绕古史真伪的百年学术之争在疑古学派与释古学派间展开,从某种意义上书写了整个中国近代学术史,但在这场学术之争中,作为历史研究前提,文本的文学考察严重缺位。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可帮助我们辨识古史传说中深层的故事形态结构并为我们走出疑古与释古之争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顾颉刚先生和后来很多研究古史传说学者的重要起点——鲧禹传说的故事形态考察可知,鲧禹与尧舜传说都有着悠长的生长过程,鲧禹传说有着不同的生长源头,它们通过两个回合的形态结合,奠定了层累叙事的基础结构,尧舜传说进而融入这一深层结构中,形成了古史并层累附着于其上,成为尧舜及后来禅让叙事的基础性底层结构。当禅让制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时,整个传说经历了一场文人化的历史改造,在尚贤理想政治的不断建构与调适中,越来越多的诸贤汇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帝廷,并在与现实政治实践的碰撞中增益调整。很多古史传说在以民间神话或故事形态进入书写文本之前,就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民间流传过程,进而形成层累的现象,并且在进入书写文本之后也会经历一些重构和改造,但其本身绝非战国某家凭空臆造的作伪。换言之,古史形成不是一个人为“层累伪造或编造”的过程,而是一个“层累成长”或“层累生长”的过程。顾颉刚先生“层累地造成”说,不应是层累的“伪造”,而是一种在传说语境中“层累地成长”或“层累地生成”,我们将之称为“层累成长的中国古史说”,以修正顾先生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学 普罗普 鲧禹神话 禅让 中国古史
原文传递
故事形态学与“层累成长的中国古史”
17
作者 黄东阳 成祖明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2期166-166,共1页
黄东阳、成祖明在《南京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自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以来,一场围绕古史真伪的百年学术之争在疑古学派与释古学派间展开。但在这场学术之争中,文本的文学考察严重缺位。通过对禹传说故事形态... 黄东阳、成祖明在《南京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撰文指出,自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以来,一场围绕古史真伪的百年学术之争在疑古学派与释古学派间展开。但在这场学术之争中,文本的文学考察严重缺位。通过对禹传说故事形态的考察可知,禹和尧舜传说都有悠长的生长过程,禹传说有着不同的生长源头,它们通过两个回合的形态结合,奠定了层累叙事的基础结构,尧舜传说进而融入这一深层结构中,形成了古史并层累地附着于其上,成为尧舜及后来禅让叙事的基础性底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形态学 底层结构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古史 学术之争 顾颉刚 深层结构 层累
原文传递
《故事形态学》的问题意识——兼谈列维—斯特劳斯对普罗普的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涵之 马丹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3,共6页
从《故事形态学》一书来看,普罗普对作为情节基础的叙事功能有着清楚的问题意识,他认为功能是稳定的、故事已知的功能是有限的、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这一预设有助于他在对功能的结构把握... 从《故事形态学》一书来看,普罗普对作为情节基础的叙事功能有着清楚的问题意识,他认为功能是稳定的、故事已知的功能是有限的、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这一预设有助于他在对功能的结构把握和对结构的功能把握两个层次上理解功能作为情节的基础的形式意义。在功能—结构模式当中,其故事形态学研究之着眼于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处理的恰恰是"功能"的自足性问题。普罗普将功能视为探讨故事形态的决定性力量,这明显带有形式主义的看法,但同时也构成列维—斯特劳斯利用结构主义由抽象到具体的结构属性诘问普罗普的理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普《故事形态学》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功能
原文传递
传统藏戏情节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砚淼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3,共4页
本文以解构主义民俗学中故事形态学的方法论,通过对中国传统地方戏剧——藏戏剧目情节的分析,研究宗教融合传说在藏戏中的反映及叙事推进过程特征、起源与角色模式及其特定意义。
关键词 藏戏 故事形态学 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形态学研究——以基本功能、序列及其变化为中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漆凌云 《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第5期39-47,共9页
本文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从功能、序列角度对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进行分析,发现功能顺序没有完全符合普罗普所划定的功能顺序,其原因有功能的省略、重复和偏离,功能(对)的移动。但在同一序列里,核心功能的顺序是一致的。引发故事形态结构... 本文运用故事形态学方法从功能、序列角度对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进行分析,发现功能顺序没有完全符合普罗普所划定的功能顺序,其原因有功能的省略、重复和偏离,功能(对)的移动。但在同一序列里,核心功能的顺序是一致的。引发故事形态结构变化的因素有主角在情感、经济和地位等方面处于缺乏状态,故事角色的转换,结束性功能的中断或未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处女型故事 故事形态学 功能 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