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害人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基于司法实务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沈岿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6,共9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款因受害人故意伪证所致的损害国家免于赔偿责任的规定,我国司法实务业已发展出对其进行解释的框架和理论。该条款的适用,可理解为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1)受害人提供自证其罪的伪证;(2)受害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款因受害人故意伪证所致的损害国家免于赔偿责任的规定,我国司法实务业已发展出对其进行解释的框架和理论。该条款的适用,可理解为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1)受害人提供自证其罪的伪证;(2)受害人"故意"伪证;(3)伪证足以使司法机关认定其符合被羁押或被判刑的条件;(4)故意伪证的国家赔偿豁免主要限于人身损害。在各要件之下,伪证的意义、故意的具体认定、伪证与损害的充分因果关系以及国家豁免的范围等问题,皆须立足于实务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赔偿法 故意伪证 国家赔偿 豁免 受害人
原文传递
略论伪证和误证
2
作者 朱一文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品德不良以及消极情绪情感的影响,知情人常常故意作虚假证言。司法实践中,可以采取细致观察,了解知情人情况,分析知情人作证方式,审查证言来源等方法识别是否伪证。无意误证是在证人存在一系列心理障碍的情况下... 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品德不良以及消极情绪情感的影响,知情人常常故意作虚假证言。司法实践中,可以采取细致观察,了解知情人情况,分析知情人作证方式,审查证言来源等方法识别是否伪证。无意误证是在证人存在一系列心理障碍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和故意伪证在作证的自然结果上是相同的,即证言都是虚假的,但两者的作证动机不同.后果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伪证 无意误证 证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