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强效力与补充规则:中国案例制度的目标定位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世荣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如何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审判,将已有案例作为法律学习、研究和适用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司法权运作的程序,增强司法活动的社会效果,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法院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困扰面前,我国一些地方法院尝试了... 如何通过对具体案件的审判,将已有案例作为法律学习、研究和适用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规范司法权运作的程序,增强司法活动的社会效果,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法院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困扰面前,我国一些地方法院尝试了案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在2006年提出了“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任务。正是借助案例制度,法院才得以通过制度复现手段,补强已有规则的效力,树立法律在整个社会中的权威;借助法定诉讼程序,保证制度的开放性,完成补充规则的任务。在补强效力与补充规则的关系上,补强效力是根本性目标,补充规则是辅助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例 补强效力 补充规则
下载PDF
民事检察和解的效力补强路径
2
作者 周国勇 高永秀 黄瑶 《中国检察官》 2022年第23期41-4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检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随着民法典的全面实施,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得到充分彰显。而民事检察和解作为民事诉讼监督的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能够节约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检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随着民法典的全面实施,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得到充分彰显。而民事检察和解作为民事诉讼监督的重要工作机制,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能够节约司法资源,有效化解矛盾,实现案结事了。但现实中,民事检察和解依赖于当事人的最终自愿履行,欠缺强制执行力,效力受限难以保证实际效果。应围绕树立正确理念、发挥上层引领、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检法衔接等方面,努力探索司法确认、深化听证审查、纳入信用体系等做法,全方位推进民事检察和解机制建设,不断补强其效力,切实发挥民事检察和解参与社会治理、定分止争、增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检察和解 意思自治 案结事了 效力补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