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在赤眼蜂慢性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欣 赵丹丹 +3 位作者 姚蓉 袁善奎 张燕 高聪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索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作为评价农药慢性毒性影响指标的可行性,为制定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试验准则奠定基础。[方法]用药膜法对3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及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卵卡浸渍法进行慢性毒性试验,探索5种农药(25~400 mg·L^(-1)乐果、10~160 mg·L^(-1)吡虫啉、5 000mg·L^(-1)氟铃脲、4 000 mg·L^(-1)毒氟磷及2 000 mg·L^(-1)恶唑砜)对药剂敏感性较强的不同虫态赤眼蜂羽化率、寄生率及成蜂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乐果和吡虫啉的NOEC分别为200和20 mg·L^(-1),高于二者防治水稻飞虱和螟虫田间最高推荐剂量,在应用时应避开赤眼蜂生防时期。5 000 mg·L^(-1)氟铃脲对松毛虫赤眼蜂、4 000 mg·L^(-1)毒氟磷和2 000 mg·L^(-1)恶唑砜对稻螟赤眼蜂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期是安全的。[结论]NOEC作为评价慢性毒性影响指标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农药对赤眼蜂慢性毒性影响的重要考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赤眼蜂 慢性毒性测试 无可观察效应浓度
下载PDF
藻类生物监测中测试参数对效应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林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2-37,共6页
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对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藻类生物测试作为生物测试的一部分是水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
关键词 藻类 生物监测 测试参数 效应浓度
下载PDF
95%有效量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抑制插管反应的半数效应浓度
3
作者 张晓雨 周进国 +4 位作者 刘海平 李国利 袁莉 张光信 滕金亮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95%有效量(95%effective dose,ED_(95))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抑制插管反应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方法选择择期行术中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监测下甲状腺手术成... 目的探讨使用95%有效量(95%effective dose,ED_(95))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抑制插管反应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方法选择择期行术中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监测下甲状腺手术成年患者,依次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3μg/kg、瑞芬太尼0.5μg/kg,同时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设置首例患者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3.0 mg/L,浓度梯度0.2 mg/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3 mg/kg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管后5 min内最高MAP和(或)最高心率≥基础值的120%视为插管反应阳性,反之为插管反应阴性。采用Cooper法评估患者的插管评分。记录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的BIS值和脑电爆发抑制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插管相关不良反应(呛咳、体动等)的发生情况。采用Probit分析法计算得出ED_(95)罗库溴铵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抑制插管反应的EC_(50)及其95%CI。结果共3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未见脑电爆发抑制的发生。所有患者插管评分均在6分之上,且插管反应阴性患者插管评分高于插管反应阳性患者(P<0.05)。插管过程中2例插管反应阳性患者出现呛咳、体动,其余患者未出现呛咳、体动。术后24 h内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明显咳嗽、咽喉痛等气道相关损伤的发生。使用ED_(95)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抑制插管反应的EC_(50)及其95%CI为3.523(3.310~3.796)mg/L。结论使用ED_(95)罗库溴铵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抑制插管反应的EC_(50)为3.523 mg/L,能够完善插管条件,抑制插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气管插管 95%有效量 罗库溴铵 丙泊酚 半数效应浓度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罗哌卡因的有效浓度研究
4
作者 于宝臣 王心怡 王海云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70-174,共5页
目的测定老年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术在超声引导(ultrasound-guided,USG)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联合腹直肌鞘(rectus sheath,RS)阻滞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 目的测定老年肾衰竭患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置管术在超声引导(ultrasound-guided,USG)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联合腹直肌鞘(rectus sheath,RS)阻滞时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95%有效浓度(95%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95)。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择期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于USG下TAP联合RS阻滞行PD置管术的老年肾衰竭患者3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Ⅲ/Ⅳ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 kg/m^(2)。罗哌卡因浓度采用Dixon序贯法确定,第1例患者起始浓度为0.300%,相邻浓度的比值为1︰1.1。根据上1例患者阻滞后麻醉效果决定下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采用Probit法计算EC_(50)、EC_(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结果USG下TAP联合RS阻滞用于老年肾衰竭患者PD置管术时罗哌卡因的EC50为0.293%,其95%CI为0.273%~0.315%;EC95为0.342%,其95%CI为0.319%~0.459%。结论USG下TAP联合RS阻滞,0.342%的罗哌卡因可为大部分老年肾衰竭患者PD置管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局部麻醉药全身毒性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腹膜透析置管术 浓度-效应关系
下载PDF
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吸附剂浓度效应与Langmuir方程的适用性 被引量:22
5
作者 赵芳 吴晓芙 +1 位作者 张艳丽 黄中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5-338,共4页
以蛭石吸附Zn2+和Cd2+为例,探讨Langmuir方程在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传统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W0增大而下降,吸附量qe不仅仅由液相平衡浓度Ce所决定,而是Ce和W0两个变量的函数;以Langmuir方程的线性形式对实验数据... 以蛭石吸附Zn2+和Cd2+为例,探讨Langmuir方程在固液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传统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W0增大而下降,吸附量qe不仅仅由液相平衡浓度Ce所决定,而是Ce和W0两个变量的函数;以Langmuir方程的线性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在给定吸附剂浓度水平下的实验数据与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性很好,但方程中的两个参数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降低而且差异显著,表明Lang-muir方程仅适用于给定吸附剂浓度的体系,采用单一参数的Langmuir方程难以准确描述试验检测范围内Zn2+和Cd2+的吸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浓度效应 LANGMUIR方程 蛭石
下载PDF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路志红 董辉 +2 位作者 刘明富 冯大鹏 董海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04-907,共4页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 目的:观察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方法:全身麻醉患者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和单纯丙泊酚组(P)。RP组给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待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4ng/mL时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靶控输注浓度为血浆浓度4μg/mL。P组单纯按4μg/mL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下,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e50值为0.84(0.75,0.93)μg/mL,ECe95值为1.40(1.27,1.59)μg/mL。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则分别为1.9(1.83,1.98)μg/mL和2.8(2.72,2.94)μg/mL。两组ECe50值和ECe95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RP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低于P组,Narcotrend指数则高于P组,平均动脉压降低也较P组严重(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增强丙泊酚的镇静效果,降低令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意识消失 效应浓度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时舒芬太尼抑制视频喉镜插管的效应室浓度 被引量:5
7
作者 邵伟栋 胡渤 +2 位作者 张兴安 钱传沐 徐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79-1981,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舒芬太尼抑制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3例,以效应室浓度TCI舒芬太尼,3min后给予血浆靶浓度为3 μg/mL丙泊酚,给予顺式阿曲库铵O.15mg/kg行...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舒芬太尼抑制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3例,以效应室浓度TCI舒芬太尼,3min后给予血浆靶浓度为3 μg/mL丙泊酚,给予顺式阿曲库铵O.15mg/kg行视频喉镜气管插管。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05ng/mL,舒芬太尼靶控浓度从0.4ng/mL开始。结果:舒芬太尼抑制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EC为0.32ng/mL.95%可信区间(C1)为O.29~0.35ng/mL;相应的ECZ为0.38ng/mL,95%CI为0.35—0.55ng/mL。结论:在复合TCI丙泊酚5μg/mL时,舒芬太尼抑制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ECZ和EC95分别为0.32ng/mL和0.38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效应浓度 视频喉镜
下载PDF
叶片涂施茉莉酸对玉米幼苗防御反应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远娇 王建武 骆世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2-823,共12页
茉莉酸是环境胁迫下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重要信号物质,但它发挥生理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叶片和根系中差异性并不清楚。该文以‘高油115’玉米(Zeamays)为材料,采用4种浓度(1、2.5、5和10mmol·L–1)的外源茉莉酸溶液涂... 茉莉酸是环境胁迫下植物产生防御反应的重要信号物质,但它发挥生理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叶片和根系中差异性并不清楚。该文以‘高油115’玉米(Zeamays)为材料,采用4种浓度(1、2.5、5和10mmol·L–1)的外源茉莉酸溶液涂施玉米幼苗叶片,在3~48h的不同时间内跟踪测定叶片和根系中的直接防御物质(丁布(DIMBOA)和总酚)含量及其合成调控基因(Bx1、Bx9和PAL)、直接防御蛋白调控基因(PR-1、PR-2a和MPI)和间接防御物质挥发物调控基因(FPS和TPS)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处理对玉米叶和根系的化学防御反应具有显著的时间和浓度效应。茉莉酸处理玉米叶片后3~6h就能诱导叶片中Bx9和PAL基因的表达,使得丁布和总酚的含量显著增加,且与处理浓度有呈正比的趋势,随后诱导作用逐渐减弱;茉莉酸处理还能明显诱导叶片中PR-2a和MPI基因的表达,诱导作用分别持续到24和48h;在处理后3~6h内,高浓度茉莉酸处理对挥发物调控基因FPS表达起诱导作用,而低浓度茉莉酸则对TPS基因的表达起诱导作用。此外,茉莉酸处理玉米叶片还能间接影响到根系的防御反应,但大部分检测指标表明间接诱导作用主要出现在处理后期(24~48h)。例如,在处理后48h,茉莉酸能系统增加根系中直接防御物质丁布和总酚的含量,增强根系中防御相关基因PR-2a、MPI、FPS和TPS的表达,并有随茉莉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的趋势。可见,外源茉莉酸叶片涂施玉米幼苗对根系的间接诱导作用不如对叶片的直接诱导作用强;叶片启动防御反应的时间较根系早;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茉莉酸对叶片和根系中防御反应的诱导作用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茉莉酸 诱导防御 时间和浓度效应
下载PDF
效应室浓度作为目标浓度靶控输注异丙酚的脑摄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欧阳铭文 古妙宁 +1 位作者 林春水 盖成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contro11edinfusion,TCI)时效应室浓度(effect compartment concentration,ECC)与异丙酚的脑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12例,以ECC 4.00 μg/ml为目标浓度进行异丙酚TCI静脉全身麻醉,给...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target-contro11edinfusion,TCI)时效应室浓度(effect compartment concentration,ECC)与异丙酚的脑摄取之间的关系.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12例,以ECC 4.00 μg/ml为目标浓度进行异丙酚TCI静脉全身麻醉,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同步抽取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全血各1 ml,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异丙酚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差(area undercurve ofartenal-jugular bulb concentrationdifference,AUCa-jv值.结果给药后,ECC达目标浓度前,各时间点ECC与AUCa-JV呈显著正相关(r ECC-AUC.977,P<001),而动脉血药浓度(arterial concentration,Ca)、颈内静脉球部血药浓度(jugular bulb venous concentration,Cibv)与AUCa-jv不相关(rca-AUc=0 054,P=0.92;rcjbv-AUc=0.335,P=0.516).TCI维持ECC为4.0μg/ml至停药前,各时间点Ca与Cjbv间经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512).停止输注异丙酚至病人意识清醒时.各时间点ECC与AUCa-jv呈正相关(rECC-AUc=0.942,P<0.005),Ca、Cbv也与AUCa-jv呈正相关(rca-AUc=0.986,P<0.001;rcjby-AUC=0.974,P<0.001).结论以ECC为目标浓度的异丙酚TCI时,ECC与AUCa-jv相关性显著,可同步反映异丙酚的脑摄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靶控输注 效应浓度
下载PDF
瑞芬太尼抑制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健 卢悦淳 +1 位作者 李波 吕国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8期49-51,共3页
目的 测定瑞芬太尼抑制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均择期行经口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靶控丙泊酚诱导,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当镇静/警醒(OAA/S)评分≤1时,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 目的 测定瑞芬太尼抑制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均择期行经口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靶控丙泊酚诱导,血浆靶浓度为3μg/mL,当镇静/警醒(OAA/S)评分≤1时,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当预测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达2.5μg/mL、BIS< 60时行气管插管,观察患者的插管反应.若插管反应阳性,按序贯法依次升高下一例瑞芬太尼靶浓度;若插管反应阴性,则降低下一例瑞芬太尼靶浓度;各相邻比例为1.2.以出现插管反应阳性的上一例为入选本研究的第1例,当本研究中出现7个插管反应的阳性阴性反应拐点时,停止试验.记录抑制插管反应的有效、无效例数,进行计算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第5例出现阳性反应,因此第4例作为研究的第1例;第27例出现7个阳性阴性拐点,为本实验的最后一例,终止研究.瑞芬太尼抑制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2.85ng/mL,95% CI为2.69 ~3.01ng/mL.结论 瑞芬太尼抑制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2.85 ng/mL,提示McGrath视频喉镜气管插管时需要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以防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Grath视频喉镜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半数有效效应浓度
下载PDF
一些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紫外光谱浓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松兰 杨学谨 +3 位作者 于梅 梁树森 宋礼成 胡青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609-1612,共4页
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对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190~400 nm)研究发现,π-π~*跃迁紫外吸收峰的λ_(max)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明显红移,而对含孤立C—S键或C—O键化合物未见明显移动。本文还研究了一些含n-π、π-π共轭化合物的... 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对有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190~400 nm)研究发现,π-π~*跃迁紫外吸收峰的λ_(max)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明显红移,而对含孤立C—S键或C—O键化合物未见明显移动。本文还研究了一些含n-π、π-π共轭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现除π-π跃迁λ_(max)随溶液浓度增加红移外,π-π~*跃迁λ_(max)还随溶液浓度增加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合物 紫外光谱 浓度效应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时复合芬太尼对患者效应室丙泊酚浓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育 黄洁 袁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时复合芬太尼对患者效应室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n=35)和芬太尼组(F组,n=35).2组患者均用丙泊酚靶控诱导;F组在输注丙泊酚前3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P组不使用芬太尼... 目的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诱导时复合芬太尼对患者效应室浓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n=35)和芬太尼组(F组,n=35).2组患者均用丙泊酚靶控诱导;F组在输注丙泊酚前3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P组不使用芬太尼.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开始前(T1)、意识消失时即睫毛反射消失时(T2)、气管插管完成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开始TCI输注丙泊酚至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丙泊酚浓度以及开始TCI输注丙泊酚至插管完成时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结果P组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较T1显著降低,T3较T1明显升高;F组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较T1显著降低.F组从TCI输注丙泊酚开始至患者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和丙泊酚剂量均较P组明显降低.结论 2μg/kg的芬太尼可以降低患者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缩短诱导时间,减少丙泊酚的使用量,有效的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使诱导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效应浓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BIS和NTI与靶控输注丙泊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阳红卫 杨浩波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EC)值与麻醉趋势指数(NT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ASAⅠ或Ⅱ级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诱导插管前均TCI丙泊酚镇静,靶浓度从0.5mg/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mg/L,每一浓度输注5m...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丙泊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EC)值与麻醉趋势指数(NT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ASAⅠ或Ⅱ级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30例,诱导插管前均TCI丙泊酚镇静,靶浓度从0.5mg/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mg/L,每一浓度输注5min,直至OAA/S评分为0,5min后停止。监测并记录患者NTI、麻醉趋势分级(NTS)及BIS。计算5%、50%及95%患者在语言反应消失(LVC)及意识消失(LOC)时的预测EC、BIS和NTI。结果丙泊酚预测EC与BIS和NTI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787、0.792)。5%、50%及95%患者出现LVC时的预测EC分别为1.2、1.8和2.5mg/L,BIS分别为78.2、68.2和59.2,NTI分别为73.9、64.9和55.8。5%、50%及95%患者出现LOC时的预测EC分别为1.6、2.6和3.5mg/L,BIS分别为74.6、58.2和41.5,NTI分别为66.2、55.8和45.3。结论 TCI丙泊酚时患者出现LVC及LOC时预测EC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波动。丙泊酚预测EC与BIS和NTI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BIS比较,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时NTI数值变化范围较小,用于反映麻醉中患者LVC及LOC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预测效应部位浓度 麻醉趋势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靶控输注
下载PDF
靶控异丙酚时不同意识状态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及与BIS和CSI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胜辉 钟涛 +1 位作者 郭曲练 潘韫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讨靶控异丙酚镇静的患者在出现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时的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以及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的关系。方法:ASAⅠ~Ⅱ... 目的:探讨靶控异丙酚镇静的患者在出现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时的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以及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预测效应部位浓度的关系。方法:ASAⅠ~Ⅱ级患者20例,所行手术不限,诱导插管前均予以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靶浓度从0.5mg/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mg/L,每一靶浓度输注5min,直至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为O后5min停止,试验中监测并记录患者CSI值及BIS值。每间隔20S行改良OAA/S评分,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每变化0.1mg/L时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数值及时间。计算5%,50%及95%患者在丧失语言反应及意识消失时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BIS和CSI值。结果: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与BIS和CSI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787与0.792)。5%,50%及95%患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时的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分别为1、1,1、8与2.4mg/L;5%,50%及95%患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时的BIS值分别为79、2,69.2与59.2;CSI值分别为74.9,65.9与56.8。5%,50%及95%患者出现意识消失时的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分别为1.5,2.5与3.4mg/L;BIS值分别为73.6,57.1与40.6;CSI值分别为65.2,54.8与44.3。结论:靶控异丙酚时患者出现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时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波动;异丙酚预测效应部位浓度值与BIS和CSI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BIS比较,出现意识状态改变时CSI数值变化范围较小,用于反映麻醉中患者语言反应消失及意识消失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镇静 二异丙酚 药物投与系统 预测效应部位浓度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期间效应室浓度及麻醉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景俊 徐晖 +2 位作者 程亮 潘松 吴鸿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 TCI)诱导期间泵注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EC)、熵指数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手术患者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以血浆血药浓度为靶目标进行TCI,丙泊酚靶控血药初始浓度设为1.5μg/ml,每4 min增加0.5μg/ml,当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1分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静脉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当MOAA/S为0分时给予肌松药3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丙泊酚EC、熵指数[反应熵( RE)、状态熵( SE)]、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于诱导前( T0)、气管插管前3 min即给肌松药时(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结果:观察组T1-T3丙泊酚EC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T1-T3 RE和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 MAP和T1-T3 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TCI诱导期间泵入雷米芬太尼使麻醉深度不变的情况下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血压和HR被抑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熵指数 效应浓度
下载PDF
不同效应室靶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舒芬太尼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盛龙 魏晓 +2 位作者 林赛娟 王卡 刘佳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76-1977,1978,共3页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使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2月4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P0、P1、P2、P3组,每组各100例。在全麻诱导前分别接受0、2.0μg/m L、3.0...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使用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12月4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P0、P1、P2、P3组,每组各100例。在全麻诱导前分别接受0、2.0μg/m L、3.0μg/m L、4.0μg/m L效应室浓度的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当效应室浓度达到靶浓度后,均由左上肢静脉给予0.4μg/kg舒芬太尼(5 s内快速注入),观察给药后1 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率、呛咳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P0组及P1组比较,P3组患者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组与P0组比较,P2组呛咳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组与P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P1、P2、P3组呛咳发生时间分别为(18.2±5.6)s、(18.3±5.2)s、(18.9±4.9)s、(18.8±5.1)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0组比较,P1组、P2组及P3组在靶控输注不同剂量丙泊酚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下降明显(P<0.05),而各组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μg/m L及4.0μg/m L效应室靶浓度的丙泊酚均能有效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但4.0μg/m L靶浓度的丙泊酚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舒芬太尼 呛咳 效应浓度 靶控输注
下载PDF
黄河沉积物对磷酸盐吸附的固体浓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晓丽 郭博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研究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用修改的Langmuir吸附模型将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数据进行有效拟合,通过吸附实验和模型计算得到描述黄河天然沉积物对P吸附特性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倾向;沉积物对磷的吸... 研究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用修改的Langmuir吸附模型将黄河沉积物对P的吸附数据进行有效拟合,通过吸附实验和模型计算得到描述黄河天然沉积物对P吸附特性的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倾向;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存在明显的固体浓度(Cs)效应,吸附滞后角随着Cs的增加而增大,在解吸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即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物 吸附 固体浓度效应
下载PDF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的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涤洁 陈杖榴 冯淇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报告了抗菌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postantibiotic sub- MIC effect,PASME)、亚抑菌浓度效应 (sub- MIC effect,SME)研究的方法学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对金葡菌抗菌后效应及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 :2、4MIC的恩诺沙星对金葡菌的 PAE为 1.0 3、1.5 0 h,1/2、1、2、4MIC的环丙沙星的 PAE为 0 .5 1、0 .88、1.47、1.92 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对经 4MIC药物诱导 1h的金葡菌可产生0 .38、1.15、>12 .31h的 PASME,1/8、1/4、1/2 MIC的环丙沙星的 PASME为 2 .6 9、>10 .17、>13.17h;1/8、1/4、1/2 MIC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葡菌产生的 SME分别为 0 .40、0 .91、>9.44 h和 0 .42、1.14、>9.0 2 h。上述结果说明 ,PAE、PASME和 SME的大小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金黄色 葡萄球菌 抗菌效应 亚抑菌浓度 浓度效应
下载PDF
睡眠障碍患者血浆食欲素A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袁媛 程岑 +2 位作者 汪欢 刘学胜 顾尔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观察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of effect-site,Ce)的变化,探讨血浆食欲素A与丙泊酚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择期手术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 目的观察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靶控输注效应室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of effect-site,Ce)的变化,探讨血浆食欲素A与丙泊酚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择期手术患者66例,男31例,女35例,年龄40~60岁,ASAⅠ或Ⅱ级,于术前1 d根据PSQI量表得分分为两组:睡眠障碍组(SD组,n=32)和正常睡眠组(NS组,n=34)。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面罩吸氧,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浆食欲素A浓度。在BIS监测下进行丙泊酚阶梯式血浆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target concentration of plasma,Cp)设定为1.0μg/ml,当Ce达到1.0μg/ml后,每30秒以0.2μg/ml递增Cp,并呼唤患者姓名直至意识消失。继续每30秒以0.2μg/ml递增Cp直至BIS<60稳定30 s以上,停止增加Ce稳定5 min后停止输注。停药后每30秒轻拍并呼唤患者姓名直至有反应。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Ce(Ce1)、BIS<60稳定30 s以上对应的丙泊酚Ce(Ce2)和苏醒时丙泊酚Ce(Ce3)。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Ce与食欲素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NS组比较,SD组丙泊酚Ce1[(2.53±0.26)μg/ml vs(2.38±0.30)μg/ml]、Ce2[(3.30±0.35)μg/ml vs(3.15±0.28)μg/ml]和Ce3[(1.76±0.38)vs(1.59±0.26)μg/ml]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血浆食欲素A浓度明显升高[(75.09±16.50)pg/ml vs(39.96±13.78)pg/ml,P<0.05]。NS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与Ce1、Ce2、Ce3均存在中度正相关(r=0.636,0.578,0.344),SD组血浆食欲素A浓度与Ce1、Ce2、Ce3也存在中度正相关(r=0.635,0.415,0.467)(P<0.05)。结论术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丙泊酚全身麻醉需要更高的效应室靶浓度,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血浆食欲素A浓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丙泊酚 效应室靶浓度 靶控输注 意识消失 食欲素
下载PDF
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光棒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阳 姜文强 谢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7-608,共2页
光棒(lightwand)技术是利用红外线在颈部软组织处形成透亮光斑的原理引导的非窥喉气管插管术[1]。光棒插管具有耗时短、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小等优点,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急救、临床麻醉等领域。
关键词 插管反应 效应浓度 复合丙泊酚 光棒 瑞芬太尼 气管插管术 颈部软组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