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VOSviewer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傅立全 赖鹏 +1 位作者 吕建林 张文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05-0115,共11页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整理国内外近二十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以期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2000年至2021年经穴效应特异性... 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等方法整理国内外近二十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以期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2000年至2021年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发文量趋势、国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探索该领域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结果 ①经筛选,符合本研究文献CKNI数据库1314篇,WOS数据库1761篇;②国内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国际经穴特异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迅速;③CKNI数据库中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分别为嵇波、程凯和郭孟玮,发文量均为24篇。在WOS数据库中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Lixing Lao,发文量为38篇;④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机构主要隶属于北京;在国际中,中国研究机构占主导地位。⑤CKNI数据库中共提取到4个关键词聚类群组,WOS数据库中共提取到4个关键词聚类群组,国内外对针刺镇痛相关研究均有较高的关注度。⑥国内多以动物实验的方式开展研究;国际更侧重于临床实验和循证评价分析;⑦时间图谱分析可得,国内研究方向由针刺镇痛特异性向针刺对脑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方向转变,国际上由针灸镇痛向针灸作为补充替代医学方向转变。⑧国内外均对以针刺为主的干预措施给予高度关注。 结论 以针刺为主要干预措施成为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在临床常见疾病的应用会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特异性 针灸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百会穴调节不同机能状态大鼠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倩 黄银兰 +2 位作者 薛小卫 李洋洋 蔺耐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6-2339,I0007,I000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针刺百会穴对不同机能状态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百会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路径。方法:将200-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正常百会组、模型空白组、模型百会组。采用氯化锂-... 目的:通过对比针刺百会穴对不同机能状态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百会穴效应特异性的作用路径。方法:将200-25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正常百会组、模型空白组、模型百会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大鼠模型,连续治疗10 d后取材,运用HE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观测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阳性细胞计数经卡方检验后,海马CA1、CA3、DG区模型空白组阳性细胞数远远大于正常空白组,模型百会组大于正常百会组(P 〈0. 012 5);海马CA3、DG区正常百会组阳性细胞数低于正常空白组,模型百会组低于模型空白组(P 〈0. 012 5)。(2)神经细胞凋亡率经秩和检验后,模型空白组的早晚期凋亡率秩均值均高于正常空白组(P 〈0. 05);模型百会组晚期细胞凋亡率秩均值大于模型空白组和正常百会组(P 〈0. 05)。结论:百会穴对不同机能状态下大鼠海马CA3、DG区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具有特异的双向调节作用,同时能够靶向调节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晚期凋亡率,这可作为百会穴治疗癫痫疾病的特异起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癫痫 细胞凋亡 病理形态学 经穴效应特异性
下载PDF
经穴效应特异性量化研究中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忠人 王振宇 刘睿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9-20,共2页
如何对经穴效应特异性进行量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经络、腧穴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自动神经选择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NeurometerCPT/C)能够客观地全面分析和量化有髓鞘和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主要介... 如何对经穴效应特异性进行量化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针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经络、腧穴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自动神经选择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NeurometerCPT/C)能够客观地全面分析和量化有髓鞘和无髓鞘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主要介绍NeurometerCPT/C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经穴效应特异性量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 经穴效应特异性 量化研究 展望
下载PDF
从日本针灸操作特点浅析经穴效应特异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庄艺 王宁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8期1-4,共4页
日本针灸起源于中国,但发展独特,其主要特点为:注重经络、腹部触诊,找寻最佳最敏感的刺激点,喜用一次性管针,手不直接接触针身,干净卫生,针具细,进针快,疼痛少,以轻刺激为主等。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一直是针灸界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从日... 日本针灸起源于中国,但发展独特,其主要特点为:注重经络、腹部触诊,找寻最佳最敏感的刺激点,喜用一次性管针,手不直接接触针身,干净卫生,针具细,进针快,疼痛少,以轻刺激为主等。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一直是针灸界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从日本针灸操作特点出发,认为经穴效应特异性主要特点为:合理的辨证选穴是重要前提,合适的针刺对照组选择是关键节点,正确认识针刺非特异性效应是核心环节。日本针灸的触诊和轻刺激是腧穴"输注脏腑经络之气"功能的良好体现,对经络腧穴理论本质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针灸 触诊 轻刺激 经穴效应特异性
下载PDF
基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特异性关系初探
5
作者 辛思源 刘玉祁 +9 位作者 张鹏 林驰 李春华 苑鸿雯 马增斌 马良宵 解秸萍 刘仁权 陈国勇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一项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方法对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评估和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 目的通过对一项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方法对3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子宫位置评估和针刺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的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数据采用多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子宫前位患者各组VAS值在观测的1 h内有随时间变化而下降的趋势,各组间VAS值无显著差异(P>0.05)。子宫中位、子宫后位患者结果与子宫前位类似。结论现有结果尚不能提示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子宫位置 经穴效应特异性 痛经 原发性 VAS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国内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秋银 杨洋 +3 位作者 钱桂凤 郭峥嵘 朱江 马良宵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检索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内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总结近5年来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通过归纳整理,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生理状态下经穴效应特异性通过一些特... 检索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国内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文献,总结近5年来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通过归纳整理,初步认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特异性,生理状态下经穴效应特异性通过一些特定的指标实现;病理状态下,病症相关经穴疗效优于非相关经穴。目前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应用,加强实验设计严谨性,增加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效应特异性 十二五 综述
下载PDF
证实经穴效应特异性,掌握国际针灸学术话语权——访“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梁繁荣教授 被引量:1
7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梁繁荣教授,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效应临床基础重点研究室主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针灸穴位效应特异性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主持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 梁繁荣教授,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效应临床基础重点研究室主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针灸穴位效应特异性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主持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4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21篇,其中SCI源刊论文85篇、第一或通讯作者61篇、最高影响因子12.03、他引365次;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学术专著7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34人,包括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被公认为国内外针灸研究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特异性 973计划 针灸学术 成都中医药大学 经穴 科学家 话语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下载PDF
崩岗土壤液塑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
8
作者 黄碧妃 钟洪林 +3 位作者 张越 蒋芳市 林金石 黄炎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为探究崩岗土壤液塑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一处稳定型崩岗的3个土层土壤(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为研究对象,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对不同离子(Li^(+)、Na^(+)和K^(+))盐溶液交换处理后的土壤液塑限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崩岗土壤液塑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一处稳定型崩岗的3个土层土壤(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为研究对象,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对不同离子(Li^(+)、Na^(+)和K^(+))盐溶液交换处理后的土壤液塑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土层的土壤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砂土层和碎屑层(P<0.05)。土壤塑限和液限均与土壤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塑限与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K^(+)交换处理后,红土层土壤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比Li^(+)交换处理分别高5.80%、9.53%和12.99%,比Na^(+)交换处理分别高3.50%、9.77%和15.86%;K^(+)交换处理后,砂土层土壤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比Li^(+)交换处理分别高7.22%、6.69%和6.83%,比Na^(+)交换处理分别高4.33%、5.27%和7.32%;而不同离子对碎屑层土壤液塑限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离子对同一土层土壤液塑限的影响不同,K^(+)交换处理后红土层、砂土层的土壤液塑限总体高于Li^(+)和Na^(+)交换处理,即较Li^(+)和Na^(+)而言,K^(+)可提高崩岗土壤液塑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离子异性效应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锂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下载PDF
离子特异性效应对紫色土孔隙状况的影响机制研究
9
作者 宋孝帅 丁武泉 +1 位作者 刘新敏 李廷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2-298,共7页
土壤孔隙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及水土保持有着关键作用,不同离子条件下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控制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对土壤孔隙状况起重要影响。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代表性土壤之一,探究离子特异性效应下颗粒的相互作... 土壤孔隙对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及水土保持有着关键作用,不同离子条件下土壤颗粒相互作用控制着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结构对土壤孔隙状况起重要影响。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代表性土壤之一,探究离子特异性效应下颗粒的相互作用对紫色土孔隙状况的影响,对三峡库区水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工业CT扫描技术和联合测定法分别对不同类型离子条件下的土壤孔隙状况和颗粒表面电荷性质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形成土壤孔隙特征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当浓度为0.01 mol·L^(−1)时,Cs^(+)体系下土壤孔隙的数量分别是Li^(+)、Na^(+)和K^(+)体系下的2.90、2.23和1.44倍,其中,Li^(+)、Na^(+)、K^(+)和Cs^(+)体系下>1 mm孔隙数量分别占0.33%、1.06%、1.57%和1.88%;同时,Cs^(+)体系下土壤最大孔隙的直径分别是Li^(+)、Na^(+)、K^(+)体系下的1.97、1.81、1.30倍。(2)当浓度为0.01 mol·L^(−1)时,Li^(+)、Na^(+)、K^(+)、Cs^(+)体系土体中>1 mm土壤孔隙体积占所有孔隙比例分别为22.7%、40.1%、56.5%、59.9%,并且,Cs^(+)体系下土体中>1 mm土壤孔隙体积分别为Li^(+)、Na^(+)、K^(+)体系的13.70、5.22、2.70倍;同时,土壤孔隙度在Li^(+)、Na^(+)、K^(+)、Cs^(+)体系下分别为1.36%、2.06%、2.84%、7.22%。(3)在测定孔隙相同离子浓度条件下,Li^(+)、Na^(+)、K^(+)、Cs^(+)体系中紫色土颗粒表面电位分别为−210.34、−198.63、−186.29、−175.57 mV,绝对值表现为Li^(+)>Na^(+)>K^(+)>Cs^(+),进一步计算发现,在相同颗粒间距离3 nm时,Li^(+)、Na^(+)、K^(+)、Cs^(+)体系下颗粒间净作用力分别为4.68、3.90、2.32、−0.15 atm,同样表现为Li^(+)>Na^(+)>K^(+)>Cs^(+)。该研究表明Li^(+)、Na^(+)、K^(+)、Cs^(+)通过改变紫色土表面电荷性质,进而引起土壤颗粒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土壤的孔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 相互作用力 CT扫描 离子异性效应 联合测定法 紫色土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研究的思路 被引量:31
10
作者 贾春生 李晓峰 +1 位作者 王建岭 徐晶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F0003,共4页
刺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病症或疾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刺灸法治疗,其效应特异性客观存在,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提出,应该从不同刺灸法与病证的效应特异性关系着手,采集所需刺灸法文献,提取... 刺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病症或疾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刺灸法治疗,其效应特异性客观存在,并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笔者提出,应该从不同刺灸法与病证的效应特异性关系着手,采集所需刺灸法文献,提取、分析信息形成标准化格式,建立刺灸法文献数据库并设计文献数据应用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析数据资料,设计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研究的主题,建立刺灸法数据挖掘模型。此模型需经专家论证和刺灸法效应特异性信息测试得以验证和修正。最后,分析、测试数据,揭示在大量模糊、不完全的刺灸法文献数据中潜在的刺灸法应用的知识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刺灸法 效应特异性 思路与方法 数据挖掘 数据库
原文传递
刺灸法效应特异性概念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被引量:18
11
作者 贾春生 徐晶 +1 位作者 李晓峰 王建岭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7-579,共3页
刺灸法是针灸施治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对于不同病症或疾病的不同阶段,临床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首次明确提出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概念,即不同刺灸法因其临床效应各异而有着不同的最佳适应证或病症阶段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通过针对不... 刺灸法是针灸施治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对于不同病症或疾病的不同阶段,临床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首次明确提出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概念,即不同刺灸法因其临床效应各异而有着不同的最佳适应证或病症阶段的对应关系。与此同时,通过针对不同种类的刺灸法、同种刺灸法的不同具体方法以及刺灸法相同而参数不同的针灸治疗对某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的文献资料,佐证了其刺灸法效应特异性存在的客观性,并阐述了国内专家对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相关认识;论证了提出和研究刺灸法效应特异性,可通过挖掘刺灸法效应特异性的规律与特点,发挥其对于针灸临床决策、教学实施和科研设计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效应特异性 刺灸法 概念 研究价值
原文传递
浅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对性与整体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艳英 任晓暄 +6 位作者 吉毛先 蓝莹 王珊 李凯歌 谭莉华 郭孟玮 张红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9-733,共5页
总结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的研究文献,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是否存在,分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对性与整体性关系。电子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结果共检索出39篇... 总结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的研究文献,探讨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是否存在,分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对性与整体性关系。电子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结果共检索出39篇符合文献,分别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经络学说的整体观及现代研究3个方面总结分析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经穴效应特异性不仅具有相对性,还存在整体性;经穴效应特异性的整体性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经络学说的整体性密切相关;正是因为经穴效应特异性存在整体性,所以它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特异性 整体性 相对性 穴位研究
原文传递
“十一五”期间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春华 刘玉祁 +9 位作者 张鹏 李静 辛思源 郭峥嵘 苑鸿雯 林驰 赵素彦 马良宵 程凯 朱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3-576,共4页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数据库,对"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发表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相关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发表的英文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发现研究者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的经穴刺激效应特异性研究,从中枢机制的角度来看经穴的刺激效应存在一定差异;经穴的治疗效应明显优于非穴;不同经穴的治疗效应不同;病症相关经穴的效应优于非相关经穴,初步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存在。但部分研究的研究结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总结分析及凝练提升,需要在研究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低水平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 效应特异性 综述
原文传递
经穴效应特异性在穴位注射多巴酚丁胺增效作用中的体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晶晶 高俊虹 +5 位作者 付卫星 王玉敏 马淑骅 张萌 崔海峰 喻晓春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体现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内关+穴位注射组(EA-PC6+AI组)、电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组(EA-ST36+AI组)和电针常规肌肉注射部位+注射组(EA-IMIS+IMI组),每组8只。电针各组分... 目的:探讨药物穴位注射是否体现穴位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内关+穴位注射组(EA-PC6+AI组)、电针足三里+穴位注射组(EA-ST36+AI组)和电针常规肌肉注射部位+注射组(EA-IMIS+IMI组),每组8只。电针各组分别电针10min后,再于相应部位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的激动剂盐酸多巴酚丁胺(DH,100μg/kg)。分析比较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前,电针+注射DH后2、5、15和30min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率(HR)和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变化。结果:相应部位电针+注射DH后2min时,以EA-PC6+AI组增加LVSP、HR和+dp/dtmax的药理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各组相应指标与同时间点EA-PC6+AI组比较P<0.01或P<0.05)。注射DH后30min时,EA-ST36+AI和EA-IMIS+IMI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而EA-PC6+AI组LVSP、HR和+dp/dtmax的回落幅度最低(与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加穴位注射确实有作用较强、作用时间窗宽大等优势,体现了其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电针 穴位注射 经穴效应特异性 心脏效应
原文传递
从三阴交穴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探讨经穴与脏腑的联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鹏 林驰 +6 位作者 王培 赵珉一 胡妮娟 郝杰 胡尚卿 吴桂雯 朱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861-864,共4页
本文通过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调治作用的分析,探讨三阴交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的联系。梳理与三阴交穴直接相连的肝、脾、肾三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分析三阴交穴与心、胞宫间接相连的途径,归纳心、肝、脾、肾、... 本文通过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调治作用的分析,探讨三阴交穴的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及经穴与脏腑的联系。梳理与三阴交穴直接相连的肝、脾、肾三条经脉的循行路线,分析三阴交穴与心、胞宫间接相连的途径,归纳心、肝、脾、肾、胞宫的生理功能,结合具体病症,探讨三阴交穴对心、肝、脾、肾、胞宫的调治作用。认为刺灸三阴交穴可以调治心、肝、脾、肾、女子胞的功能,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三阴交穴可对与其直接或间接相连的脏腑功能产生治疗作用,是其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的体现,说明三阴交穴与上述脏腑之间的确存在某种联系,且这种联系是通过经络作为媒介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交 经穴效应特异性 经穴脏腑相关
下载PDF
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与证型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玉祁 苑鸿雯 +7 位作者 李春华 张鹏 李静 辛思源 林驰 薛立文 李淳 朱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77-25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是否与证型相关。方法:总结分析古今经穴反应和效应特异性及证型研究相关文献。结果:经穴具有生理和病理反应特异性及治疗疾病的效应特异性,证型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病位、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 目的:探讨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是否与证型相关。方法:总结分析古今经穴反应和效应特异性及证型研究相关文献。结果:经穴具有生理和病理反应特异性及治疗疾病的效应特异性,证型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病位、病性、病势及机体抗病能力的本质概括。结论:证型不同则机体的病理状态不同,故经穴的特异性反应及刺激经穴所产生的特异性效应也不同,即经穴反应/效应特异性与证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反应异性 经穴效应特异性 证型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从“腰背委中求”谈经穴效应的特异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富昱 董宝强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4期21-23,共3页
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是当前针灸学科科研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以委中穴为例,从"腰背委中求"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委中穴的效应体现以及生理效应机制、生理解剖机制和脑功能成像机制等相关机制研究方面阐述"... 经穴效应的特异性是当前针灸学科科研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之一。以委中穴为例,从"腰背委中求"的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委中穴的效应体现以及生理效应机制、生理解剖机制和脑功能成像机制等相关机制研究方面阐述"腰背委中求"所体现的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从而为委中穴与腰背部的特异性联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中穴 腰背 经穴效应特异性
下载PDF
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关系的ERP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春彦 朱滢 +1 位作者 丁锦红 范思陆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63,共9页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 (ERPs)探讨了在“学习$C再认”模式条件下的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选择首要特异性特征为深、浅加工 ,次要特异性特征为高、低词频。研究结果表明 ,(1 )行为数据支持了低频词的再认比高频词更精确 ;深加工...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 (ERPs)探讨了在“学习$C再认”模式条件下的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选择首要特异性特征为深、浅加工 ,次要特异性特征为高、低词频。研究结果表明 ,(1 )行为数据支持了低频词的再认比高频词更精确 ;深加工的再认比浅加工更精确 ,并且深加工存在着显著的字频效应 ,浅加工没有显著的字频效应。 (2 )低频词比高频词有更大的ERP晚正成分 (LPC) ;在低频词条件下 ,存在着显著的相继记忆效应 ,随后再认正确的ERPs比随后再认不正确的ERPs更正。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异性效应 记忆编码 相继记忆效应 词频效应
下载PDF
隔药灸脐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盼碧 齐爽爽 +6 位作者 崔瑾 杨孝芳 陈静 王兴桂 杨志虹 冯麟 宣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4,135,共6页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目的:比较神阙穴与相同神经节段非任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差异性,探讨药物在隔药灸脐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大横组、艾炷灸脐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第1、10天0.5mg/只,第2~9天0.2mg/只)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2U/只,末次给药24h后)制备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大横组采用隔药灸"大横"穴,艾炷灸脐组采用艾炷灸"神阙"穴,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d。治疗结束后,观察30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和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大鼠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1),血浆β-EP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及艾炷灸脐组比较,隔药灸脐组扭体次数减少更显著(P<0.05,P<0.01),血浆中β-EP、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更显著(P<0.01,P<0.05),PGF2α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P<0.01);与隔药灸大横组比较,隔药灸脐组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隔药灸脐对胞宫的效应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体现为循经性和相对性;在神经内分泌方面药物是影响神阙穴效应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 直接灸 神阙 经穴效应特异性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原文传递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结核感染的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建岭 刘晓灵 +8 位作者 孙琳 焦伟伟 肖婧 尹青琴 吴喜蓉 郭雅洁 韩锐 李勤静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 目的通过γ干扰素释放试验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效应T细胞斑点数(简称T细胞斑点数)鉴别儿童活动性结核病(TB)与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价值。方法纳入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且未经过抗结核治疗的93例活动性TB(重症TB27例,非重症TB66例)和47例LTBI儿童,根据T.SPOT.TB结果对T细胞斑点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动性TB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84(6~710)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非重症TB患儿的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为99(6~710),显著高于重症TB的44(6~268),P=0.011,也显著高于LTBI组17(6~316),P=0.000;重症TB儿童T细胞斑点数中位数高于LTBI组儿童(44vs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T细胞斑点数分布在活动性TB、重症TB、非重症TB和LTBI之间均有较大范围重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T细胞斑点数43.5作为区分活动性TB与LTBI的最佳界值,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9%和70.2%。结论 T细胞斑点数在活动性TB尤其是非重症TB患儿显著高于LTBI儿童;T细胞斑点数的数量可反映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负荷,但不能用于区分儿童活动性TB与LT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异性效应T细胞 儿童 活动性结核病 潜伏结核感染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