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默斯·希尼诗歌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研究
1
作者 夏宗凤 刘风光 侯艳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被誉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本研究在厘清不礼貌策略、诗学效果和动机语用三者内在联系基础上,构建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分析模式,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希尼诗歌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被誉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本研究在厘清不礼貌策略、诗学效果和动机语用三者内在联系基础上,构建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分析模式,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希尼诗歌加以探讨。研究发现: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产生的诗学效果动机以信息传递动机为主,辅以互动动机。不礼貌策略产生的诗学效果将诗人对个人、民族、历史和文化等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互动动机体现在诗人对爱尔兰民族国家及群体公共形象的构建和维护上。本研究可为认知语用文体研究和希尼诗歌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礼貌策略 诗学效果 动机语用 希尼诗歌
下载PDF
《枫桥夜泊》英译认知诗学效果的ERPs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孟 田莉莉 +1 位作者 高梦婷 邬德平 《外语与翻译》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该诗措词凝炼、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成为众多国内外翻译学家热译的对象。本文以古诗《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认知诗学的角度,采用认知神经科学ERPs实验手段,对该诗两个译...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该诗措词凝炼、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成为众多国内外翻译学家热译的对象。本文以古诗《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认知诗学的角度,采用认知神经科学ERPs实验手段,对该诗两个译本的认知诗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行为、脑电两种指标对两种译本认知接受效果的异同做出尝试性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夜泊》 译本 认知诗学效果 ERPs研究
下载PDF
穆旦、昌耀诗歌力感品质比较研究
3
作者 袁佳运 薛媛元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穆旦、昌耀两位诗人的创作虽然历史语境、生活经验和诗学动机迥异,却都达到了凸显力感品质的诗学效果。两人通过意象的吟咏、文本气质的打造和生命策略的选择分别实现了力感品质在火与水两个不同方向的具象化,而火、水给予读者的感官体... 穆旦、昌耀两位诗人的创作虽然历史语境、生活经验和诗学动机迥异,却都达到了凸显力感品质的诗学效果。两人通过意象的吟咏、文本气质的打造和生命策略的选择分别实现了力感品质在火与水两个不同方向的具象化,而火、水给予读者的感官体验与哲学内涵也使得力感品质的凸显有了感官、历史、文化、哲学的支撑。同样突出的力感品质,是火水同归的创作实践所达成的诗学效果,也为分析与比较穆旦、昌耀的诗学效果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昌耀 力感品质 诗学效果
下载PDF
诗学效果与诗学翻译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东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4,共7页
本文从诗学的角度出发,认同诗学功能为文学的主导功能的观点,认为文学翻译应该把保留原文的诗学功能、再现原文的诗学效果作为首要目标。本文聚焦文学作品中诗学效果的生成,分析诗学语言与标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作用,探讨文学性的... 本文从诗学的角度出发,认同诗学功能为文学的主导功能的观点,认为文学翻译应该把保留原文的诗学功能、再现原文的诗学效果作为首要目标。本文聚焦文学作品中诗学效果的生成,分析诗学语言与标准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作用,探讨文学性的特点、性质、作用,为在翻译中保留原文的诗学效果提供了参照和依据,通过译文比较对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诗学效果的不同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诗学翻译的原则:以常规对常规,以反常对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效果 诗学功能 诗学翻译
原文传递
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讽刺幽默诗学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虹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2,共4页
关联理论认为,一次成功的对话,首要条件是关联的会话目的和对方的合作诚意。为了达到相关的会话目的所设定的言语效果,作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文体手段示意读者,他所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境最为相关。读者据此调用合适的语境,正确地推导... 关联理论认为,一次成功的对话,首要条件是关联的会话目的和对方的合作诚意。为了达到相关的会话目的所设定的言语效果,作者通过运用不同的文体手段示意读者,他所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境最为相关。读者据此调用合适的语境,正确地推导出最佳相关的隐含意义以及应运而生的诗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讽刺幽默诗学效果及其突出的文体实现方式表明:该阐释机制不但拓展了文学语用学的研究层面,而且充分展现了Austen反讽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讽 关联理论 诗学效果 《傲慢与偏见》
原文传递
卡明斯视觉诗L(a的语用认知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育新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2-57,共6页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基于明示点概念,对美国著名诗人卡明斯的视觉诗经典作品L(a进行解读、分析,以确定影响其取得诗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取得诗学效果的语用认知模式。同时,通过与由L(a改写而成的横式诗的对比分析,考察了L(a作为视觉诗...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基于明示点概念,对美国著名诗人卡明斯的视觉诗经典作品L(a进行解读、分析,以确定影响其取得诗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取得诗学效果的语用认知模式。同时,通过与由L(a改写而成的横式诗的对比分析,考察了L(a作为视觉诗的独特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效果 明示点 关联理论 视觉诗
下载PDF
诠释非静态平衡的后空间美学
7
作者 陈顺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4,共2页
作为一种新的美学思想,非静态空间平衡的设计思想已渗透到数字化与城市环境的空间设计中,具体表现在当代各种新的商业、娱乐、文化及居室空间模式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新的空间构筑形式。本文拟用非静态空间理论框架来解释源于新美学思想的... 作为一种新的美学思想,非静态空间平衡的设计思想已渗透到数字化与城市环境的空间设计中,具体表现在当代各种新的商业、娱乐、文化及居室空间模式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新的空间构筑形式。本文拟用非静态空间理论框架来解释源于新美学思想的两种空间:后表现性空间及新体诗式诗效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态平衡 后表现性空间 诗学效果
下载PDF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交际
8
作者 周小末 毛现桩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斯珀伯和威尔逊在其1986年的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在翻译、语用等领域中得到频繁应用。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不同类型的广告个例进行语言分析,以期能总结出广告语言... 斯珀伯和威尔逊在其1986年的著作《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并在翻译、语用等领域中得到频繁应用。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不同类型的广告个例进行语言分析,以期能总结出广告语言如何通过不同的手段完成交际功能、实现劝说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广告交际 最佳关联 最大关联 诗学效果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中的身份建构——以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瑞洁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92-96,共5页
新认知语用学是关于人类在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研究,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身份建构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以概念隐喻系统为理据,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 新认知语用学是关于人类在言语交际中的认知研究,语言中的隐喻正是这种认知活动的反映和手段之一。身份建构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以概念隐喻系统为理据,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中的隐喻使用情况,探讨隐喻所带来的诗学效果在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功能及其认知机制。研究发现,颁奖辞的生动语言与人物的事迹和身份特征有着完美的契合点,其中既有存在巨链隐喻,又有事件结构隐喻,有的甚至是将二者进行巧妙的结合,其所带来的诗学效果加强了人们对人物经历和体验的认识,从而完成对人物形象身份的进一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关联理论 诗学效果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翻译研究批评导论》评析
10
作者 张敏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1-23,共3页
《翻译研究批评导论》是英国文学大师、翻译家琼·博厄斯-贝耶尔2011年出版的有关于诗学、认知文体学与翻译研究关联的新作。作者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具体内容,并对认知文体学和翻译诗学等要点概括总结,同时还就该书的一些观点和优缺... 《翻译研究批评导论》是英国文学大师、翻译家琼·博厄斯-贝耶尔2011年出版的有关于诗学、认知文体学与翻译研究关联的新作。作者详细介绍了该书的具体内容,并对认知文体学和翻译诗学等要点概括总结,同时还就该书的一些观点和优缺点进行批判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批评导论》 贝耶尔 认知文体学 诗学效果 批判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Nin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Mao Zedong Poems
11
作者 LI Chun-f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8期1140-1148,共9页
A poem can not be interpreted to its exact meaning,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ensu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nine versions of Mao... A poem can not be interpreted to its exact meaning, which determin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he ensu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nine versions of Mao Zedong's poems from its form, choice of words, imagery and meters, finds that Prof. Li Zheng-shuan's version has reproduced both the lyrical and spiritual effects in the translation: Looking at it, it's pleasant to the eyes; listening to it, it's agreeable to the ear; thinking about it, it's penetrating to the mind; reading it, it's flowing fluently on the tong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 Zedong Poems English translation COMPARISON
下载PDF
西方修辞化文学观一辩
12
作者 卢白羽 《东吴学术》 2023年第6期49-59,共11页
在18世纪提出文学审美自律之前,延续了近两千年的西方文学观是西方的修辞化诗学传统。古代时期,修辞学作为一门研究言辞的学科,是统摄欧洲文教体系的庞大学科。诗作为有韵律和节律的言辞,也必须遵守修辞学厘定的规范。本文从文学的修辞... 在18世纪提出文学审美自律之前,延续了近两千年的西方文学观是西方的修辞化诗学传统。古代时期,修辞学作为一门研究言辞的学科,是统摄欧洲文教体系的庞大学科。诗作为有韵律和节律的言辞,也必须遵守修辞学厘定的规范。本文从文学的修辞化本质、作为修辞技艺的文学创作观(或谓规范诗学)、修辞学的情感学说以及作为效果学说的风格理论等几方面出发,阐述在古典修辞学视野下诗/文学的修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 诗学 规范诗学 情感学说 效果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