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效果驱动的大学生课程思政调查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缪新颖 葛泰亨 单玉鹏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1期13-15,共3页
以效果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对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课程思政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课程思政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效果驱动 调查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效果驱动和探索性分析的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建荣 郭齐胜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13,共6页
针对基于威胁和基于能力的作战能力需求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描述作战能力需求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效果驱动和探索性分析的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方法:通过作战目标及效果、作战行动及效果双重驱动,依次探索生成逻辑作战任务、作战能力、物... 针对基于威胁和基于能力的作战能力需求研究存在的不足,在描述作战能力需求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效果驱动和探索性分析的作战能力需求生成方法:通过作战目标及效果、作战行动及效果双重驱动,依次探索生成逻辑作战任务、作战能力、物理作战任务、任务条件和任务标准,将多元不确定威胁转化生成作战能力需求。此方法能有效综合作战指挥人员和军事需求人员的观点,其分析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健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驱动 探索性分析 作战能力 需求生成
原文传递
双轮驱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克华 任条娟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基于网络的学习正逐步成为一项常规学习形态,但目前大多网络学习平台缺乏约束和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效果反馈驱动和学习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平台,并对该平台的学习流程、学习效果评价算法模型、系统功能结构及核心... 基于网络的学习正逐步成为一项常规学习形态,但目前大多网络学习平台缺乏约束和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效果反馈驱动和学习任务驱动的网络自主平台,并对该平台的学习流程、学习效果评价算法模型、系统功能结构及核心实现技术进行阐述。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高校学生开展网络自主学习提供可靠有效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任务驱动 学习效果驱动 学习效果评价算法
下载PDF
压电冲击式步进马达的驱动 被引量:2
4
作者 涂承杰 黄文浩 林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76-279,共4页
本文给出了压电冲击式步进马达(PISM)的驱动条件;分析比较了三角型电压波与抛物线型电压波驱动PISM的结果;实验证明抛物线型电压波具有良好的驱动效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压电陶瓷 步进马达 电压波 冲击式 抛物线型 驱动效果 驱动条件 加速度 理论分析 三角型
下载PDF
压电智能结构中压电驱动器最优厚度的研究
5
作者 杜世民 颜云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年第1期96-98,共3页
利用弹性力学和压电学的有关理论,基于线性应变假设,深入探讨了压电智能结构中各层材料特别是粘结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对驱动效果及驱动器最优厚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基体和压电层的厚度比存在... 利用弹性力学和压电学的有关理论,基于线性应变假设,深入探讨了压电智能结构中各层材料特别是粘结层材料的物理特性对驱动效果及驱动器最优厚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基体和压电层的厚度比存在最优值,使得驱动效果达到最佳;文中定量地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智能结构 线性应变假设 粘结层 驱动效果 厚度比 压电驱动
下载PDF
基于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的电动汽车防滑驱动
6
作者 于洪霞 魏来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6年第2期19-24,共6页
电动汽车在行驶中会出现驱动轮过度滑转现象,驱动轮过度滑转大大降低了汽车的驱动性能。本文采用传统的路面识别的方法 ,识别出不同路况下的最优滑转率,然后通过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将实际滑转率控制在最优滑转率附近,保证了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在行驶中会出现驱动轮过度滑转现象,驱动轮过度滑转大大降低了汽车的驱动性能。本文采用传统的路面识别的方法 ,识别出不同路况下的最优滑转率,然后通过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将实际滑转率控制在最优滑转率附近,保证了电动汽车在不同路况下行驶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驱动防滑控制效果。依据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可以将实际滑转率控制在最优滑转率附近达到提高驱动效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滑转率 实际滑转率 变比例因子模糊控制 驱动效果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s for evaluating buoyancy-driven ventilation due to stack effect in a shaft considering heat transfer from shaft interior boundaries 被引量:1
7
作者 阳东 李百战 +1 位作者 杜涛 李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51-656,共6页
Stack effect is a dominant driving force for building natural ventilation.Analy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ack effect in a shaft,accounting for the heat transfer from shaft interior boundaries.... Stack effect is a dominant driving force for building natural ventilation.Analy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ack effect in a shaft,accounting for the heat transfer from shaft interior boundaries.Both the conditions with constant heat flux from boundaries to the airflow and the ones with constant boundary temperature were considered.The prediction capabilities of these analytical model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LES) for a hypothetical shaf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airly good agreements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analytical models and the LES predictions in mass flow rate,vertical temperatures profile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as well.Both the results of analytical models and LES show that the neutral plane could locate higher than one half of the shaft height when the upper opening area is identical with the lower opening area.Further,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analytical models perform better than KLOTE's model does in the mass flow rat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 effect theoretical analysis large eddy simulation vertic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IXYS推出全系列MOSFET/IGBT驱动IC,是世界最优秀的MOS驱动器
8
《电源世界》 2002年第10期79-79,共1页
1)有业界最强大的驱动能力,能高效驱动业界最大的场效应管(MOSFET),驱动电流高达15A(1XDD415),频率可高达500KHz。 2)采用45V硅片制程,工作电压从4.5V到25V(市面产品一般仅至18V),有效防止尖峰干扰导致的过压损坏。
关键词 驱动 驱动能力 驱动效果 场效应管 驱动电流 尖峰干扰 工作电压 业界 优秀 工作频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