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和列宁:暴力和敌友辨认政治 |
张文喜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
|
社群大小的敌友指数分析 |
张廷华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3
|
中美日大国博弈框架下的中日关系--兼论国际关系中的敌友转换 |
赵全胜
|
《日本研究》
|
2022 |
1
|
|
4
|
影响利他行为因素的敌友指数分析 |
张廷华
|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2
|
|
5
|
卡尔·施密特的敌友理论之诠释 |
姜涌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马基雅维利的转向——论敌友划分的限度 |
李世祥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施密特“敌友政治观”的三种诠释 |
孙伟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8
|
消费者对不同外形人工智能护理产品的敌友态度及使用意愿:物种主义的作用 |
傅鑫媛
付若然
翟若妤
杜晓娜
杨菡涤
李嘉鹏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2 |
1
|
|
9
|
分清“敌友”降血脂 |
殷海昌
张海荣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1999 |
0 |
|
10
|
语音学视角下纳塘译师梵文读法论著研究 |
边巴嘉措
边巴多吉
|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
2024 |
0 |
|
11
|
敌即吾身——汉初国家结构中的敌友政治与国家的道德性 |
李诚予
|
《历史法学》
|
2017 |
0 |
|
12
|
朝鲜半岛的对外观念演变路径:“敌友”和“文明”的视角——从三国时代到朝鲜王朝 |
李旻
|
《当代韩国》
|
2019 |
0 |
|
13
|
情感转向下的爱与政治 |
王行坤
夏永红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4
|
重思战争与和平——霍布斯、康德、施米特、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史重疏 |
吴冠军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5
|
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效用分析 |
张廷华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1999 |
6
|
|
16
|
论民族主义的怨恨心理及其超越 |
罗兆麟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7
|
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始终把握好的三大问题——重读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朱继东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21 |
1
|
|
18
|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
娄林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9
|
从人性到对立——论施米特对政治的溯源 |
冯小茫
|
《政治思想史》
CSSCI
|
2022 |
1
|
|
20
|
何为政治? 政治何为?——中国语境下的施米特政治哲学 |
王善平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