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情感转向下的爱与政治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行坤
夏永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53,共15页
通过对巴丢、哈特与奈格里关于爱和政治的论述进行批判性考察,可以发现巴丢对两个人之间的浪漫爱的论述并不能为共产主义政治奠定基础,相反会消解政治;而哈特和奈格里对诸众爱的论述因为缺乏敌人的视野而成为一种无力的政治。通过施米...
通过对巴丢、哈特与奈格里关于爱和政治的论述进行批判性考察,可以发现巴丢对两个人之间的浪漫爱的论述并不能为共产主义政治奠定基础,相反会消解政治;而哈特和奈格里对诸众爱的论述因为缺乏敌人的视野而成为一种无力的政治。通过施米特和墨菲重新引入"敌友区分"问题,将敌与友的生成过程展现为一种巴特勒式的政治表演,并将爱理解为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情感,可提出一种纳入敌人视角的表演之爱,真正激活爱和政治之间的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爱
诸众爱
表演爱
敌友区分
情感
爱与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娄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3,共6页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固然是对自由主义尖锐的抨击,但他更主要的目的是对政治现象奠定基础。"政治的概念"这个标题首先表明施米特对"国家"这个现代政治哲学概念的不满。从根本上说,《政治的概念》处理两个核心问...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固然是对自由主义尖锐的抨击,但他更主要的目的是对政治现象奠定基础。"政治的概念"这个标题首先表明施米特对"国家"这个现代政治哲学概念的不满。从根本上说,《政治的概念》处理两个核心问题:关于国家的理论问题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前者而言,他描述了政治的敌友区分的基本原则,就后者而言,他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从哲学奠基还原到现实的国际政治生存状态。而所有这些得以成立的一个根本前提,则是施米特的人性论看法:人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危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的概念》
国家
区分
敌友
自然状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政治概念的延伸:施米特论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明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施米特对毛泽东游击战的阐释是以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的相关分析范式为工具,将区分敌友作为理解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点。战争作为政治的呈现形式,本身就是敌对性关系的彰显。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游击战是政治延续的基本观点,同时又赋予...
施米特对毛泽东游击战的阐释是以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的相关分析范式为工具,将区分敌友作为理解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点。战争作为政治的呈现形式,本身就是敌对性关系的彰显。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游击战是政治延续的基本观点,同时又赋予了游击战以重要的战略意义。施米特认为毛泽东游击战实现了实际敌人与绝对敌人的结合,这构成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显著理论特色。毛泽东区别于列宁之处在于他长期根植于乡土大地的品格,使其更能在复杂情势下具体而有效地处理绝对敌人与实际敌人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米特
毛泽东
游击战
政治的概念
敌友区分
原文传递
崛起国如何争取国际支持:兼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外交
被引量:
4
4
作者
谢超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52,152-153,共29页
文章主要研究在崛起加速阶段,崛起国如何应对主导国的楔子战略和其他国家的对冲策略,从而为成功崛起赢得更多国际支持。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争取更多国际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群体,但是受到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的影响,一些国家采取...
文章主要研究在崛起加速阶段,崛起国如何应对主导国的楔子战略和其他国家的对冲策略,从而为成功崛起赢得更多国际支持。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争取更多国际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群体,但是受到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的影响,一些国家采取了“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对冲策略,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损害,给中国崛起的周边环境带来巨大挑战。文章提出,建立区分敌友、区分亲疏的外交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国外交行为的可预测性,增加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战略信誉,从而降低他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和威胁认知,为中国崛起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区分敌友、区分亲疏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关系,区分敌友可以向外界表明中国外交的底线意识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区分亲疏可以防止区分敌友带来的国家间关系“非敌即友”的两极化弊端,防止简单地通过硬实力解决国家间问题。文章通过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不同、对中国安全利益重视程度的不同,以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但态度不同等情况,展示了区分敌友、区分亲疏的理念是如何帮助中国正确处理与部分国家的外交分歧,既没有因为一味忍让而导致自身利益遭受更大损失,也没有因为特定条件下区分敌友的坚决主张而失去更多国家的国际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崛起国
国际支持
发展中国家外交
区分
敌友
区分
亲疏
原文传递
题名
情感转向下的爱与政治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行坤
夏永红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9-53,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87)
文摘
通过对巴丢、哈特与奈格里关于爱和政治的论述进行批判性考察,可以发现巴丢对两个人之间的浪漫爱的论述并不能为共产主义政治奠定基础,相反会消解政治;而哈特和奈格里对诸众爱的论述因为缺乏敌人的视野而成为一种无力的政治。通过施米特和墨菲重新引入"敌友区分"问题,将敌与友的生成过程展现为一种巴特勒式的政治表演,并将爱理解为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情感,可提出一种纳入敌人视角的表演之爱,真正激活爱和政治之间的链接。
关键词
浪漫爱
诸众爱
表演爱
敌友区分
情感
爱与政治
Keywords
romantic love
multitudinous love
performative love
friend/enemy distinction
affects
loveand politics
分类号
I0-0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被引量:
1
2
作者
娄林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3,共6页
文摘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固然是对自由主义尖锐的抨击,但他更主要的目的是对政治现象奠定基础。"政治的概念"这个标题首先表明施米特对"国家"这个现代政治哲学概念的不满。从根本上说,《政治的概念》处理两个核心问题:关于国家的理论问题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前者而言,他描述了政治的敌友区分的基本原则,就后者而言,他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从哲学奠基还原到现实的国际政治生存状态。而所有这些得以成立的一个根本前提,则是施米特的人性论看法:人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危险的存在。
关键词
《政治的概念》
国家
区分
敌友
自然状态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政治概念的延伸:施米特论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明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2015年度项目"问题意识
特色情结与理论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15MLC006)
文摘
施米特对毛泽东游击战的阐释是以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的相关分析范式为工具,将区分敌友作为理解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点。战争作为政治的呈现形式,本身就是敌对性关系的彰显。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游击战是政治延续的基本观点,同时又赋予了游击战以重要的战略意义。施米特认为毛泽东游击战实现了实际敌人与绝对敌人的结合,这构成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显著理论特色。毛泽东区别于列宁之处在于他长期根植于乡土大地的品格,使其更能在复杂情势下具体而有效地处理绝对敌人与实际敌人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
施米特
毛泽东
游击战
政治的概念
敌友区分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崛起国如何争取国际支持:兼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外交
被引量:
4
4
作者
谢超
机构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出处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52,152-153,共29页
基金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项目编号:15JZD03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文章主要研究在崛起加速阶段,崛起国如何应对主导国的楔子战略和其他国家的对冲策略,从而为成功崛起赢得更多国际支持。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争取更多国际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群体,但是受到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的影响,一些国家采取了“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对冲策略,一方面增加了中国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损害,给中国崛起的周边环境带来巨大挑战。文章提出,建立区分敌友、区分亲疏的外交理念,有助于提高中国外交行为的可预测性,增加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战略信誉,从而降低他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和威胁认知,为中国崛起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区分敌友、区分亲疏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关系,区分敌友可以向外界表明中国外交的底线意识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区分亲疏可以防止区分敌友带来的国家间关系“非敌即友”的两极化弊端,防止简单地通过硬实力解决国家间问题。文章通过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态度不同、对中国安全利益重视程度的不同,以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但态度不同等情况,展示了区分敌友、区分亲疏的理念是如何帮助中国正确处理与部分国家的外交分歧,既没有因为一味忍让而导致自身利益遭受更大损失,也没有因为特定条件下区分敌友的坚决主张而失去更多国家的国际支持。
关键词
崛起国
国际支持
发展中国家外交
区分
敌友
区分
亲疏
Keywords
Rising Power
International Support
Developing Country Diplomacy
Distinguishing Friend and Foe
Differentiating Close and Remote Relations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情感转向下的爱与政治
王行坤
夏永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由的抑或危险的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的一种读法
娄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作为政治概念的延伸:施米特论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
张明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4
崛起国如何争取国际支持:兼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外交
谢超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