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敌我之分:20世纪中国乡村的社会变迁和革命运动——以土改时期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罗衍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100,共8页
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考察土地革命过程中的"敌"、"我"划分,可从微观视角阐释中国乡村革命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土改过程中的"敌"、"我"划分,不单是从地主与贫雇农对立角... 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为中心,考察土地革命过程中的"敌"、"我"划分,可从微观视角阐释中国乡村革命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土改过程中的"敌"、"我"划分,不单是从地主与贫雇农对立角度出发的以阶级成分为标准的划分,而且乡村各阶层的政治身份、政治态度、人际关系以至个人观念等各种因素在"敌"、"我"划分中都具有各自的影响。土改时期的"敌"、"我"划分过程,也正是整合乡村民众思想、确立新的革命性表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土改 敌我划分 革命逻辑
下载PDF
德意志自由的第一缕气息——克莱斯特《日耳曼尼亚》中的民族与战争观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4-75,100,共13页
1809年,德国戏剧家及中篇小说家克莱斯特为自己计划出版的《日耳曼尼亚》杂志撰写了一系列政治文章,目的是要为德意志的反拿破仑战争作舆论宣传。这批政治文章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需要在政治历史的框架下进行解读。本文结合《... 1809年,德国戏剧家及中篇小说家克莱斯特为自己计划出版的《日耳曼尼亚》杂志撰写了一系列政治文章,目的是要为德意志的反拿破仑战争作舆论宣传。这批政治文章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需要在政治历史的框架下进行解读。本文结合《日耳曼尼亚》成文时的政治局势和历史事件,从地缘政治、敌我划分及“总体战”策略等角度出发,揭示了《日耳曼尼亚》中提出的实现德意志民族身份认同的方法及巩固民族认同的途径,认为在克莱斯特那里,民族认同与解放战争构成了德意志民族自由的关键因素。上述结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克莱斯特的作者身份,同时正确认识克莱斯特的民族思想及其作品展现出的特殊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斯特 日耳曼尼亚 民族认同 地缘政治 敌我划分 总体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