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文与科学并重:《国风》抵抗日本侵略的救亡主张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彭雷霆
罗福惠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7,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与态度>系列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为06JJD770012。
-
文摘
《国风》创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1936年。其作者主要是柳诒徵、张其昀、竺可桢、秉志等身处南京、上海等地的东南学人。他们在国难非常时期,积极投身公众领域,围绕《国风》提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救亡主张,尽到了他们“对于国家之应尽责任”。《国风》认为日本对华侵略不会仅满足于东北三省,其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必将爆发。对此中国必须发扬固有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提高国力;注重加强国人的国家观念,动员民众,以巩固国防。与北方的《独立评论》相比,《国风》或有不及之处,但它的救亡主张注意到了民族文化与广大民众对民族救亡的重要,这又是其独特所在,也是其优于前者的地方。
-
关键词
《国风》
日本侵略
救亡主张
人文与科学
-
Keywords
Guofeng
Japanese invasion
saving protest
humanities and science
-
分类号
K264.3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析李烈钧“御外患、修内政”的救亡主张
- 2
-
-
作者
黄晓弘
-
机构
惠州大学
-
出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九·一八”事变以后 ,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的初浅考察表明 ,“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所提“御外患、修内政”的主张 ,虽然带有其阶级的局限性 ,但总体上在于对抗日与民主的追求 。
-
关键词
李烈钧
"御外患、修内政"
救亡主张
抗日救亡
阶级局限性
"九.一八"事迹
政治主张
-
Keywords
Li Liejun
resisting Japanese and saving the nation
proposition
-
分类号
K26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略论谭嗣同的救亡主张及其生死观
- 3
-
-
作者
肖洲
姜程
马洪义
-
机构
莱阳农学院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1-113,共3页
-
文摘
谭嗣同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的时间较晚,但他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超过了与之同时代的所有维新派人士。在谭嗣同的思想中,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他维新变法的领导人士最为不同的则是其救亡主张和生死观。
-
关键词
谭嗣同
救亡主张
生死观
-
Keywords
Tan Sitong
saving- the- nation position
outlook on life and death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邹韬奋的失望与悲愤——《生活日报》社论拾零
- 4
-
-
作者
刘宝珍
-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3-54,共2页
-
文摘
从1936年6月7日到7月31日,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的《生活日报》存世共55天。在这55天里,邹韬奋在《生活日报》上共发表了55篇社论,在社论中,他以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的气概十分大胆地、全面地、多角度地、鞭辟人里地也是十分成功地宣传了他的抗日救亡主张,同时也非常深刻地、尖锐地、多视角地、人木三分地揭露了某些政界要人和文化界名人的懦弱和无耻!
-
关键词
《生活日报》
邹韬奋
社论
悲愤
失望
救亡主张
革命者
创办
-
分类号
G219.29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