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救亡群体在中共接收东北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1
作者 张万杰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军民14年的流亡岁月中,东北军爱国将领、东北爱国民主人士、东北籍共产党员等构成了东北救亡群体,共同为收复东北、打回老家而努力奋斗。在抗战胜利后,他们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接收东北,迅速建立起各级民...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军民14年的流亡岁月中,东北军爱国将领、东北爱国民主人士、东北籍共产党员等构成了东北救亡群体,共同为收复东北、打回老家而努力奋斗。在抗战胜利后,他们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接收东北,迅速建立起各级民主政权。在国共内战开始后,他们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谴责其武力抢夺东北的行径,为维护东北的民主和平及建设新东北做出不懈努力。究其原因,中共中央对东北救亡群体的高度信任、东北救亡群体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中共接收东北的策略方针才使其在东北的接收和建设中取得重要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群体 东北接收 万毅 吕正操 刘澜波
下载PDF
东北救亡群体在西北大联合中的历史作用
2
作者 张万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31,共7页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 1936年9月,在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北地区形成"三位一体"军事大联合之局面。东北救亡群体为西北大联合的最初策划者、主动联络者和积极践行者。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及共产党人的启发下,杜重远首先策划"三位一体",高崇民、孙达生、刘澜波等人为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而奔走,栗又文等人还赴新疆进行联合盛世才、联合苏联的活动。此外,东北救亡群体还做了大量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思想转变的工作,坚定了他们进行联合抗日的决心和信心。东北救亡群体的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群体 “三位一体” 历史作用
下载PDF
东北籍救亡群体在西北抗日救亡活动中的历史作用
3
作者 张万杰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5-198,共4页
西北时期的救亡活动是全国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籍救亡群体为西北抗日救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重要领导者。在他们的影响下,不仅使张学良思想发生转变、西北实现三位一体的大联合、促使张学良采取扣蒋行动,而且在西安事变后,支... 西北时期的救亡活动是全国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籍救亡群体为西北抗日救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重要领导者。在他们的影响下,不仅使张学良思想发生转变、西北实现三位一体的大联合、促使张学良采取扣蒋行动,而且在西安事变后,支持与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其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运动 东北籍救亡群体“东工委”“东救”
下载PDF
甲午战后“四万万”话语的救亡意蕴
4
作者 李金飞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 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的败因、性质以及中国如何御外等问题;其次,救亡群体对“四万万”代表的国民全体进行了思想与身体上的检讨,从而揭露出国民的诸多旧有属性;再次,“四万万”概念还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四万万”与“国家”之间形成了互相决定的关系,“四万万”在国家中的“主人”角色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后,“四万万”还与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被用以形容“种族”“中华民族”等概念。这些关于“四万万”话语的认知与运用也标志着该话语的意蕴基本定型。总之,甲午战后,在救亡群体的话语表达中,“四万万”与战争、国民、国家、民族等密切相关,成为审视这一时期救亡图存下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救亡群体 四万万 国家 民族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探析——兼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万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3,共7页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毅然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他对内进行"东北新建设",增强东北的实力,以抵制日本势力的入侵;在对日外交上,他设法限制或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甚至公开实施对日抵制政策,并支持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张学良对日抵制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维护了国权,促进东北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日本的极大恐慌,日本以"中国官民共同排日"致使"满蒙危机"为借口之一,打造战争舆论,发动九一八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新建设 东北救亡运动 东北救亡群体 满蒙新五路交涉
下载PDF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与东北救亡运动再探讨
6
作者 张万杰 《理论界》 2015年第9期1-7,共7页
张万杰认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最广泛地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遵循着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在东北救亡运动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与时俱进,从... 张万杰认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最广泛地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遵循着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在东北救亡运动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与时俱进,从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成为东北救亡运动取得胜利的强大思想保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东北的解放做出了历史贡献。王希亮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爱国军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这其中,也有一批少数民族志士,他们冲杀在抗日斗争的第一线,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强虏的英雄篇章。张洪军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籍部分人士流亡关内,他们组建了若干抗日救亡团体,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其中的杰出代表有阎宝航、高崇民、杜重远、卢广绩、王化一、王卓然、车向忱、陈先舟、于毅夫、栗又文、于炳然、刘澜波等,他们形成了东北籍抗日救亡群体,这个救亡群体为了救国救民、复土还乡,经历了一个从自发组织运动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发展历程,为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王惠宇认为,"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囿于其"一边交涉,一边抗日"的对日方针,对待东北自发的抗日义勇军运动,其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公开镇压要求抗日的群众示威游行,另一方面又在暗地支持与默认东北义勇军的抗日,甚至给予一定经济、武器援助。国民政府对义勇军的援助主要是通过救亡团体来实施的,但这种支持是消极有限的,尤其是1933年后,甚至对义勇军采取限制取缔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运动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义勇军 少数民族抗日英豪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群体 南京国民政府 救亡团体 援助
原文传递
全国抗战时期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7
作者 张海艳 《抗战史料研究》 2017年第2期96-103,共8页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东北大地,削弱、钳制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东北爱国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扰乱了敌人的后方基地;东北籍爱国同胞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以多种形式进行抗日活动,一直...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东北大地,削弱、钳制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东北爱国工人、农民、青年学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扰乱了敌人的后方基地;东北籍爱国同胞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以多种形式进行抗日活动,一直在白色恐怖中坚持到抗战胜利;东北军广大官兵在全国战场上英勇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抗战 东北军民 抗日联军 东北救亡群体 东北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