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2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对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因应
1
作者 汪效驷 王鹏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淞沪会战结束的全面抗战初期,上海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抗日斗争有不同的因应。国民党充其量是顺势而为,本质上是对民众运动的管控。共产党积极推动上海民众的抗日斗争,主张对民... 从七七事变爆发到淞沪会战结束的全面抗战初期,上海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入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国共两党对民众的抗日斗争有不同的因应。国民党充其量是顺势而为,本质上是对民众运动的管控。共产党积极推动上海民众的抗日斗争,主张对民众进行彻底的、革命式的动员。国共双方对民众运动的因应差异是这一时期片面抗战路线与全面抗战路线之对立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初期 国共两党 上海 抗日救亡运动
下载PDF
马华作家金枝芒:救亡、本土化与冷战
2
作者 张松建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1-46,共16页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冷战研究和身份认同研究的兴起,马华作家金枝芒的文学创作得到新的审视。金枝芒的文学创作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救亡”“本土化”与“冷战”是其作品中相互交织的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文艺现象,也是文化政治,它们虽... 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冷战研究和身份认同研究的兴起,马华作家金枝芒的文学创作得到新的审视。金枝芒的文学创作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救亡”“本土化”与“冷战”是其作品中相互交织的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文艺现象,也是文化政治,它们虽然源自马来亚本土文化文学场域,但与区域和全球的历史存在无法避免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枝芒 救亡 本土化 冷战
下载PDF
走出“启蒙与救亡”:从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说起
3
作者 贺玉高 牛旭阳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新世纪初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虽然争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却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即民族主义/个性主义、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框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鲁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 新世纪初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鲁迅是否为民族主义者的争论。虽然争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他们却具有同样的思想基础,即民族主义/个性主义、中国/西方、传统/现代等二元对立框架。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鲁迅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这种框架导致双方貌似合理的论证中都频繁出现了对“西方”“西方文化”“现代性”“民族主义”等概念绝对化、简单化的理解与使用。1980年代以来“启蒙与救亡”的二元对立思想所带来的盲点在这场争论中暴露无遗。国内外思想史研究界早已超越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鲁迅研究界的最重要成果也都是建立在这种超越之上的,但这场争论及后来的回响说明它的影响依然强大,现代文学研究界需要继续对“启蒙与救亡”二元对立的基础思维框架进行深入总结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族主义 启蒙与救亡 二元对立
下载PDF
妇女与救亡:抗日救亡语境中《全民报·妇女周刊》与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
4
作者 张朋 张瞿惠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6-106,共11页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北平、上海等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以争取妇女权益为主旨的妇女运动汇入救亡大潮中。彼时北平发行的重要报纸《全民报》为国民党北平特别市政府掌控,但该报“公开讨论妇女问题”的副刊《妇女周刊》吸纳孙文淑、张晓梅等进步知识女性,并与进步妇女团体北平妇女救国会建立紧密关系。在言论取向上,《妇女周刊》积极探讨妇女运动与救亡运动之关系,大胆批评国民党政府的妇女政策,关注底层劳动妇女的职业和教育等,体现了进步的言论立场。《妇女周刊》对妇女运动的宣传动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控制下都市报纸的正刊与副刊存在的割裂状况,即关注社会文化议题的副刊有可能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言说平台。这既与抗日救亡运动大潮紧密相关,复又促进了抗日救亡舆论的发展和高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报》 《妇女周刊》 妇女运动 抗日救亡
下载PDF
略述马叙伦为抗日救亡作出的重要贡献
5
作者 王恩宝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指出马叙伦是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的本质,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的政治身份。抗日战争时期,马叙伦教书不忘革命、一心投入北平抗日运动,助力统战工作、三次赴川劝说刘湘抗... 指出马叙伦是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的本质,以及中国民主促进会和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创始人和杰出领导人的政治身份。抗日战争时期,马叙伦教书不忘革命、一心投入北平抗日运动,助力统战工作、三次赴川劝说刘湘抗日,保持民族气节、困居上海革命之心不已,为中华民族解放伟大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叙伦 抗日救亡 重要贡献
下载PDF
杭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述论
6
作者 杨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 1937年7月至1945年10月期间,杭州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恢复期三个主要阶段,呈现出高—高—低的发展趋势。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杭州各类歌咏组织的建立和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抗日救亡 歌咏运动
下载PDF
从清末到民国的民族救亡运动——评《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媛元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I0027-I0027,共1页
1840年始,在一次次列强的侵占和清政府专制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为了拯救祖国,进行了无数次艰难探索和艰苦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初中华民族写下的最... 1840年始,在一次次列强的侵占和清政府专制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为了拯救祖国,进行了无数次艰难探索和艰苦斗争。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初中华民族写下的最早的光辉篇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促进了中国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的传播。《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一书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以及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而撰写的,于2021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觉醒 专制统治 救亡运动 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 民国
下载PDF
社会动员与抗战救亡——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公演活动
8
作者 贾萌萌 郭常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政府的内迁,重庆成为陪都,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国民政府的内迁,重庆成为陪都,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39年1月16日,以周恩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南方局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开展文化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其中,也包括利用公演这一为社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抗战工作。由于国民党的限制,南方局只能开展秘密工作,通过“第三厅”、“文工会”、“文协”及“中艺”等机构开展公演活动。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公演活动类型多样,以话剧、电影、音乐等形式为主,在社会动员、抗战救亡及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南方局 重庆公演 抗战救亡 社会动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甲午战后“四万万”话语的救亡意蕴
9
作者 李金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7,共9页
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 甲午战后,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四万万”话语迅速且广泛地传播开来,成为救亡群体反思败亡致因与政治理想表达时较为常用的概念。该话语在促进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救亡群体使用“四万万”思考甲午一役乃至整个中外之战的败因、性质以及中国如何御外等问题;其次,救亡群体对“四万万”代表的国民全体进行了思想与身体上的检讨,从而揭露出国民的诸多旧有属性;再次,“四万万”概念还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四万万”与“国家”之间形成了互相决定的关系,“四万万”在国家中的“主人”角色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最后,“四万万”还与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相结合,被用以形容“种族”“中华民族”等概念。这些关于“四万万”话语的认知与运用也标志着该话语的意蕴基本定型。总之,甲午战后,在救亡群体的话语表达中,“四万万”与战争、国民、国家、民族等密切相关,成为审视这一时期救亡图存下中华民族走向觉醒时应当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救亡群体 四万万 国家 民族
下载PDF
广东红色报刊《救亡日报》广州版
10
作者 许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救亡日报》于1937年8月28日在上海创刊,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统一战线形式出现的报纸,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停刊。1938年1月1日,《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社长为郭沫若,总编辑为夏衍。
关键词 救亡日报》 统一战线 红色报刊 郭沫若 机关报 停刊 报纸
下载PDF
李大钊爱国救亡翻译活动的行动主义考释
11
作者 郑剑委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变革旧社会、挽救中华民族,李大钊自主发起爱国救亡翻译活动,且具有鲜明的行动主义色彩。李大钊翻译活动的社会启动、社会生成和社会启用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组织上具有整体性。李大钊作为发起者、译者甚至出... 为变革旧社会、挽救中华民族,李大钊自主发起爱国救亡翻译活动,且具有鲜明的行动主义色彩。李大钊翻译活动的社会启动、社会生成和社会启用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组织上具有整体性。李大钊作为发起者、译者甚至出版者,运用全译、摘译、译评、译写、参译、合作翻译、间接翻译等方式生成译作,并通过出版发行予以启用,灵活高效地契合了时代需求,同时其译作文体从文言文演变为白话文,使翻译成为其救亡图存运动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行动主义 爱国救亡 翻译行动
下载PDF
宜昌大撤退档案:记录中国抗战救亡图存历史
12
作者 李荣坤 李方富 程锡勇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3,共2页
1938年,发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宜昌大撤退是中国的敦刻尔克奇迹,是民族救亡的生动体现。围绕大撤退形成的档案资料是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为介绍这段历史的重要意义和档案文献的重要价值,笔者从事件经过、档案现状和开发成果3个方... 1938年,发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宜昌大撤退是中国的敦刻尔克奇迹,是民族救亡的生动体现。围绕大撤退形成的档案资料是珍贵的档案文献遗产。为介绍这段历史的重要意义和档案文献的重要价值,笔者从事件经过、档案现状和开发成果3个方面分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资料 档案文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开发成果 救亡图存 档案现状 民族救亡
下载PDF
在“启蒙”与“救亡”之间——论梁斌短篇小说《姊姊》中的“九一八”叙事
13
作者 赵牧 李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姊姊》是梁斌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聚焦于九一八事变时代背景下若霖一家人的生存图景,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揭露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展现出了青年梁斌身上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文人的使命感。梁斌在早期作品中呈现出“启蒙... 《姊姊》是梁斌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聚焦于九一八事变时代背景下若霖一家人的生存图景,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揭露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展现出了青年梁斌身上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和文人的使命感。梁斌在早期作品中呈现出“启蒙+救亡”的文学观念,小说《姊姊》在揭露战争残酷的同时又对国民性弱点展开批判,但受制于创作技巧的青涩,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主题含混与批判失焦的效果,而其中对于女性困境的讨论又无意间显露出男权中心思想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姊姊》 青年梁斌 启蒙与救亡 女性困境
下载PDF
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见证——东北救亡总会成立签到会旗背后的故事
14
作者 文思 《共产党员》 2024年第6期50-51,共2页
在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中,陈列着一面长130厘米、宽100厘米白地蓝边的旗帜,上面绘有20世纪30年代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的地图,并用鲜血写着“打回老家去”5个大字,旗上签满了268名爱国志士的名字。这面旗帜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会旗,... 在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中,陈列着一面长130厘米、宽100厘米白地蓝边的旗帜,上面绘有20世纪30年代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的地图,并用鲜血写着“打回老家去”5个大字,旗上签满了268名爱国志士的名字。这面旗帜是东北救亡总会的会旗,也是该会成立之日的签到簿。这面旗帜,见证了东北救亡总会的成立和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全过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民众开展抗日斗争的光辉业绩,也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民众在抗日斗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救亡总会 抗日斗争 东北民众 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见证 张学良 陈列馆 爱国志士
下载PDF
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
15
作者 白琳 《求知》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道王兰庄村。1935年12月9日,为揭露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的侵略阴谋,抗议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街道王兰庄村。1935年12月9日,为揭露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的侵略阴谋,抗议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天津学生积极响应,组织游行集会,进行抗日宣传,支援前线抗战,深入农村开展义务教育,培养抗日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救国 抗日宣传 示威游行 妥协退让 纪念馆 支援前线 天津市西青区
下载PDF
抗战时期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再探
16
作者 李嘉欣 《八桂侨刊》 2024年第1期38-45,95,共9页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建立全民族统一抗战路线,少年儿童作为小小生力军,在此时期成立了众多孩子剧团。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成立的“四大儿童剧团”之一,在厦门沦陷后,曾前往东南亚地区活动近一年...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建立全民族统一抗战路线,少年儿童作为小小生力军,在此时期成立了众多孩子剧团。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成立的“四大儿童剧团”之一,在厦门沦陷后,曾前往东南亚地区活动近一年时间,以绘画、发表报刊形式开展抗日宣传,将国家危亡消息带给华侨同胞,以话剧、歌咏形式开展公演募捐,推动建立华侨爱国组织,以稚嫩的声音唤醒海外华侨的爱国之心,同时开拓了海外剧场,为祖国抗战募集众多物资,增强了华侨同胞的民族意识,推动中国抗战获得国际舆论上的支持,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 抗日救亡运动 爱国华侨
下载PDF
一面救亡图存的旗帜——东北竞存中学校校旗背后的故事
17
作者 文思 《共产党员》 2024年第8期44-45,共2页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展览着一件极其普通又非常特殊的革命文物。说它普通,因为它就像其他学校的校旗一样,上面用汉字写着学校的名字——“东北竞存中学校”;说它特殊,因为它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学生在西安创...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展览着一件极其普通又非常特殊的革命文物。说它普通,因为它就像其他学校的校旗一样,上面用汉字写着学校的名字——“东北竞存中学校”;说它特殊,因为它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学生在西安创建学校时使用的校旗,承载着抗战时期流亡西安的东北师生在竞争、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抵抗侵略、救亡图存的近10年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九·一八 救亡图存 抗战时期 东北 西安
下载PDF
弘“救亡”·显“四新”——“2023·东北救亡音乐史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18
作者 黄雯倩 王岩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2023年12月1-3日,“2023·东北救亡音乐史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中、日、韩等国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沦陷区音乐文化的多样事象,共同探讨在以“救亡”为宏旨的历史阶段中音乐文化的复杂... 2023年12月1-3日,“2023·东北救亡音乐史研究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来自中、日、韩等国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沦陷区音乐文化的多样事象,共同探讨在以“救亡”为宏旨的历史阶段中音乐文化的复杂表现和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救亡 音乐史 学术研讨会 述评
下载PDF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陕西抗日救亡运动述论
19
作者 丁健 田怡曼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12期69-72,共4页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青年组织,对陕西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民先队发动陕西人民,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党关于抗战救国的方针政策,组织民众武装抵御日寇侵略,为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巩...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青年组织,对陕西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民先队发动陕西人民,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党关于抗战救国的方针政策,组织民众武装抵御日寇侵略,为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懈努力,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倒行逆施作坚决斗争,在陕西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探寻民先队在陕西的救亡活动,剖析民先队在陕西抗战史上的历史作用与经验启示,有利于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提供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先队 抗日救亡 陕西
下载PDF
简析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
20
作者 何怡文 许凌瑞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爆发的具有群众性、全民性的爱国歌唱活动,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本文以抗日救亡运动中创作的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救亡...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爆发的具有群众性、全民性的爱国歌唱活动,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本文以抗日救亡运动中创作的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救亡歌曲的创作风格,首先概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兴起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其次从歌咏运动中作品的民族气息、音乐形象、音乐体裁以及情感表现出发,分析了具体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最后从音乐的风格对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启示方面作为文章研究内容的拓展延伸,见证了音乐在民族危急时刻发挥巨大的社会功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音乐道路,救亡歌咏也成为革命的号角,是民族革命解放的颦鼓,是整个民族团结的纽带,更是教育下一代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音乐创作 音乐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