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海上人命救助主体的法律责任 |
范金林
赵劲松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2
|
论国家作为社会救助主体的法律责任 |
蒋悟真
游川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3
|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
徐祖荣
|
《岭南学刊》
|
2007 |
0 |
|
4
|
慈善救助主体间义务冲突的道义逻辑分析——以广东湛江乡贤捐赠别墅纠纷为例 |
陈文庆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0 |
|
5
|
论国家主管机关的人命救助方主体资格——以《海商法》第185条的完善为视角 |
赵向华
|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
2024 |
0 |
|
6
|
社会救助多元主体的整合路径 |
陈泉辛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7
|
论多元化主体参与社会救助 |
田丽娜
任晓林
毛铖
|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2 |
3
|
|
8
|
问题银行重整中的救助法律制度——以私主体救助为主要视角 |
张继红
|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前瞻 |
林闽钢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7
|
|
10
|
欧洲金融救助机制研究 |
刘澄
黄翔
杨成义
|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1
|
美国金融救助机制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
杨成义
刘澄
王大鹏
|
《海南金融》
|
2008 |
3
|
|
12
|
社会救助多元化助力精准扶贫浅议 |
葛晓梅
|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16 |
1
|
|
13
|
对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
时正新
|
《中国民政》
|
2003 |
2
|
|
14
|
江苏南京建邺区 推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展 |
卞加海
李静
|
《中国民政》
|
2023 |
0 |
|
15
|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探析 |
高薪翔
|
《中国民政》
|
2016 |
1
|
|
16
|
中国城市医疗救助浅析 |
张文君
|
《全国商情》
|
2012 |
0 |
|
17
|
问题银行重组中的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
张继红
岐麟
|
《新金融》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8
|
浅析我国家庭暴力下女性被害人救助体系之构建 |
全竹影
|
《消费导刊》
|
2007 |
0 |
|
19
|
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国际经验 |
乜琪
|
《中国民政》
|
2015 |
0 |
|
20
|
建立杭州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的路径思考 |
郑要志
叶元青
郑小红
徐明海
|
《杭州》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