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政府时期慈善观念向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勤禹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并逐步以"社会救济"一词来取代"慈善"表述,将社会救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并制度化。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起,纳入国民政府的民生政策范畴,推进了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政府 慈善观念 社会救济观念 政府责任 社会连带责任
下载PDF
清末社会救济观念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变化
2
作者 王荣菊 李兴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1-83,110,共4页
晚清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是清末社会救济... 晚清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是清末社会救济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正是"教"功能的加强,推动了我国传统慈善事业向近代性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救济观念 变化
下载PDF
突破单纯救济观念,扶志扶本
3
作者 马英迪 赵新辉(摘编) 《开发研究》 1987年第6期60-61,共2页
多年来.国家耗费巨资,支持贫困地区.但年复一年,不少地方山河依旧.面貌变化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扶贫资金使用不当,馈金而不授术所致。马英迪同志根据宁夏同心地区的实际,在来稿中提出;扶贫必须扶志扶本,将扶贫资金重点用于... 多年来.国家耗费巨资,支持贫困地区.但年复一年,不少地方山河依旧.面貌变化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扶贫资金使用不当,馈金而不授术所致。马英迪同志根据宁夏同心地区的实际,在来稿中提出;扶贫必须扶志扶本,将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解决温饱问题的开发性生产和基本条件的改变上,开辟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金 贫困地区 资金使用 温饱问题 农民收入 开发性 救济观念
下载PDF
权利保障:大学生管理法治化之必然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同君 夏民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管理 法治化 权利保障 权利至上理念 权力扩张倾向 权利救济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