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1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灾害、天人感应与吐蕃上层的政教之争
1
作者 张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重要事实,认为其与先秦诸子中“天人感应”学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通过内地与西藏地方的思想文化交流,特别是吐蕃贵族学习并直接翻译借鉴儒家经典(如《尚书》《春秋》等)得以实现的。苯教、佛教双方共同接受这一思想,使“天人感应”学说在吐蕃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天人感应 吐蕃 教之
下载PDF
《学记》“教之所由兴”主旨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
作者 梅钰涵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学记》通过对“教之所由兴”的全面阐述揭示了取得教学成功的规律,对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该观点认为,只有做到“豫、时、孙、摩”才能取得教学成功,若是“发然后禁”“时过然后学”“杂施而不孙”“独学而无友”... 《学记》通过对“教之所由兴”的全面阐述揭示了取得教学成功的规律,对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启发。该观点认为,只有做到“豫、时、孙、摩”才能取得教学成功,若是“发然后禁”“时过然后学”“杂施而不孙”“独学而无友”,则会导致教学失败。故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遵循《学记》“教之所由兴”观点中蕴含的预设性、时机性、循序渐进性以及师生协同性等育人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加强预测预防以未雨绸缪,善捕善用时机以适时施教,遵循利用规律以逐层解决问题,亲师取友以构建育人合力,为高校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辟多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教之所由兴” 高校思想政治 启示
下载PDF
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
3
作者 杨祖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 牟宗三先生对道家与天台宗圆教的义理进行过深入阐发,认为以王弼、郭象为主的道家玄义固然圆融,但其中所含的道家式的圆教,还没有达到天台宗以“存有论的圆”作根据而发挥出来的圆教内容,即只能说是主观的作用的圆,而不能说是客观的存有论意义的圆教。顺着牟先生的思路,道家与佛教的圆教之比较可以从玄学与天台佛教的互证角度展开:从王弼以“无违”来体会自然,通于郭象的“与物冥”之义,这就可以开出回应外物的作用,而无为就含无不为;又从庄子注中的逍遥义,论证郭象的相关诠释已经表达了对一切存在的不同情况都加以肯定的存有论之圆“具一切法之义”;于是郭象所表达的道家式的圆教,其内容虽然不若天台宗之丰富,但是二者在义理层次上是相同的,通过玄学的内容,可以帮助了解天台圆教若干重要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玄学 天台宗
下载PDF
传统诗教之当代高等教育模式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3-110,共8页
现代诗教因应民族危亡与现代转型的诉求,被赋予启蒙、保国、审美的导向。当代诗教延续现代诗教的基本框架和精神内涵,在普及化和专业化这两个维度中有序展开,同时保持了对传统诗教的同情之了解及对现代诗教的根本性反思。当前,高等教育... 现代诗教因应民族危亡与现代转型的诉求,被赋予启蒙、保国、审美的导向。当代诗教延续现代诗教的基本框架和精神内涵,在普及化和专业化这两个维度中有序展开,同时保持了对传统诗教的同情之了解及对现代诗教的根本性反思。当前,高等教育当代诗教探索,呈现由教育借鉴到教育自立的转向,旨在发掘传统诗教的发生机制,将其转化为当代情感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探讨其实践经验及对文化传承、文明互鉴的意义。诗教模式大体分为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中心和以诗教文化建设为中心这两大类。前者主要在古代文学学科专业内展开,后者更着眼于诗教文化本身,在课程建设方面立足经学传统和文化史观,倾向于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的通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 当代诗 经学 专业 通识
下载PDF
唐宋宗教之变:瑜伽密教影响下中国宗教新格局的确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晓云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瑜伽密教即指唐代密宗,有理密和事密(法事),在唐代,瑜伽密教称为瑜伽教,事密称为瑜伽教法。会昌法难,瑜伽密教理密丧尽仅存事密,即是瑜伽教法,明代称为瑜伽教。瑜伽教法对唐代以降的中国宗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理解唐宋以降中国宗教... 瑜伽密教即指唐代密宗,有理密和事密(法事),在唐代,瑜伽密教称为瑜伽教,事密称为瑜伽教法。会昌法难,瑜伽密教理密丧尽仅存事密,即是瑜伽教法,明代称为瑜伽教。瑜伽教法对唐代以降的中国宗教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理解唐宋以降中国宗教发展变化的关键。宋元新道教(法)、民间宗教等均与瑜伽教法关系密切;水陆法会是瑜伽教法的一种,也称为水陆法。唐宋以降中国宗教新格局确立,华夏文化在儒释道三教彼此交融中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密 瑜伽 宋元新道法 民间宗 水陆法会
下载PDF
忠孝仁义:论古代中华政教之精义
6
作者 狄芮 孙振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36-41,共6页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 忠孝仁义为古代中华道德要目,其约总之义,不仅在于其以基本之义,代表了道德细目的多样为言,更在于其自身就包含纲常名教的“精粹微妙之义”。四目之中,齐家治国在孝与忠、立人之道在仁与义、以及所包含的政教之精义在互爱互敬。四目之中,以孝为最大,平移至国即为忠,故“以孝治天下”,被先王首选为治国方略。又有孝以“爱”同仁相媲美、以“敬”与礼相连通。四目凝结着古代中华政教的核心价值,而“义”的存在更为特别,即,它独自承诺了古代中华价值之实践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孝仁义 中华政 精义
下载PDF
“教之术”到“教育学”演变论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93,156,共15页
从16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家和教育(学)家提出了作为驱民术的教之术、指向有别的哲学教育学、立于高等学术的实践教育学、以试验求功利的科学教育学等创造性命题。这些命题,围绕着教育与统治、教育与财富、教育与文化... 从16世纪90年代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家和教育(学)家提出了作为驱民术的教之术、指向有别的哲学教育学、立于高等学术的实践教育学、以试验求功利的科学教育学等创造性命题。这些命题,围绕着教育与统治、教育与财富、教育与文化、教育与人性四个轴心,以多种方式自主辩护和相互关联,形成了复杂多变、隐而不彰的教育学图景,建立了兼具实践反思和知识导向功能的教育学文化场域,显示了教育学发源及其知识增长的外源因素与内源因素之间的冲突-创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之 驱民术 育学 知识增长
下载PDF
王阳明“为教之变”中的本体与功夫——也从“静坐教法”谈起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昕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4-58,共5页
王阳明的学术历程可分为"为学"与"为教"两部分,而在"为教"历程中,作为功夫的"静坐教法",曾被人与作为本体的"致良知"宗旨简单地加于并列。事实上,阳明的思想体系内含两个不同的系列... 王阳明的学术历程可分为"为学"与"为教"两部分,而在"为教"历程中,作为功夫的"静坐教法",曾被人与作为本体的"致良知"宗旨简单地加于并列。事实上,阳明的思想体系内含两个不同的系列:本体与功夫。本体是他的学术主旨和立言宗旨,功夫是实现立言宗旨的手段和方法。两个系列相互依存,但不能混为一谈。"静坐"与"致良知"分属不同系列,二者之间不存在所谓"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教之变静 本体 功夫
下载PDF
古小说“释氏辅教之书”叙事范式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阳清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11期31-35,43,共6页
基于宣传佛教的需要,古小说"释氏辅教之书"集中表现为五种叙事范式,亦即记得道僧尼行传以促进僧传文学建构,叙僧尼与鬼神交锋以彰显佛教徒之神能异术,述人鬼遇合以明因果报应之理,说观世音灵验以诱趋利避害之徒,谈亡魂显形、... 基于宣传佛教的需要,古小说"释氏辅教之书"集中表现为五种叙事范式,亦即记得道僧尼行传以促进僧传文学建构,叙僧尼与鬼神交锋以彰显佛教徒之神能异术,述人鬼遇合以明因果报应之理,说观世音灵验以诱趋利避害之徒,谈亡魂显形、死而复生以证崇佛之好处。受汉译佛经、佛教义理、本土信仰及其相关宗教活动的综合影响,"释氏辅教之书"以佛教灵验为特色的志怪叙事,总体上呈现出程式性、世俗性、交叉性、社会性等特点,最终扩大了佛教在中世民间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小说 释氏辅教之 叙事范式
下载PDF
试析11-13世纪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间的政教之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军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3期67-70,共4页
在中世纪的政教斗争中,11至13世纪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最激烈,影响也最大。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 在中世纪的政教斗争中,11至13世纪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最激烈,影响也最大。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调教权高于王权。从11世纪开始,双方矛盾激化,围绕授职权及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在政教斗争中,帝国政府放松了对德意志的治理,从而削弱了王权,导致霍亨斯陶芬王朝解体。而教廷热衷于政教之争,也降低了教会及教皇在精神领域的领导权,使教廷威信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罗马帝国 罗马 教之
下载PDF
“名教之罪”与《金云翘传》的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小芳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9,共6页
才子文化带来了才子佳人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盛行;而才子佳人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又构成了现实社会女性爱情、欲望意识萌动觉醒的教育启蒙材料,并随之产生了解决"情教"理想与社会现实矛盾问题的思考。青心才人编撰的《金云翘传》... 才子文化带来了才子佳人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盛行;而才子佳人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又构成了现实社会女性爱情、欲望意识萌动觉醒的教育启蒙材料,并随之产生了解决"情教"理想与社会现实矛盾问题的思考。青心才人编撰的《金云翘传》及附生于文本的"贯华堂评论",以"多情"之"苦"的自觉担当、对"名教之罪"的严厉批判,以及以"深情"补"缺陷"之天的期待,典型地反映了时代对才子文化的深刻反思和重新建构的努力,使之具有了构成"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之思想史料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翘传》 “贯华堂评论” 才子佳人 “名教之罪” 思想史
下载PDF
《诗经·国风》与声教之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树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122,127,共5页
根据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进行教化是周代之前形成的声教之法。"国风"的设置是西周初年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传统声教之法的继承和发扬。"国风"数量和地域的确定同周代的封建制度密切相关,它既反映了周族取代殷... 根据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进行教化是周代之前形成的声教之法。"国风"的设置是西周初年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对传统声教之法的继承和发扬。"国风"数量和地域的确定同周代的封建制度密切相关,它既反映了周族取代殷商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体现出了对华夏族群文化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教之 封建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曲批评中的政教之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建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我国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宋元为萌生期,明代为拓展期,清代为深化和完善期。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历时承传、现实导引与梯度拓展等多方面的特征。
关键词 古典戏曲 教之 发展 特征
下载PDF
论释氏讲唱与中古小说的关系——以释氏辅教之书的兴起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二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期29-31,38,共4页
从民俗佛教和口头传播的角度看,东晋佛教民众化运动过程中佛教徒面向世俗的讲经和唱导活动直接促使了中古释氏辅教之书的兴起,释氏辅教之书在创作主体上有一个由佛教高僧到在家居士再到普通民众的扩大过程。
关键词 东晋佛 讲经 唱导 释氏辅教之
下载PDF
“教之以政”的社会管理方法——《管子·五辅》篇“得人之道”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梅花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课题,离不开对前人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的反思。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矛盾的建设性解决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关于协调君民关系的论述很多,其... 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课题,离不开对前人世代积累的历史经验的反思。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矛盾的建设性解决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关于协调君民关系的论述很多,其中包含着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带有普遍性的认识,蕴含着可资今人借鉴的思想资源,《管子·五辅》篇中的"得人之道"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人之道 教之以政 管理责任 民和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政教之论的承传
16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135,共7页
我国古典词学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政教思想旨向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维面上展开了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理论内涵、批评要求及论说特征,呈现出了我... 我国古典词学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政教思想旨向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之论在古典词学中的承传。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维面上展开了古典词学政教批评的理论内涵、批评要求及论说特征,呈现出了我国古典词学政教之论的主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教之 线索承传 思想旨向 审美原则
下载PDF
政教之论在清代文论中的展开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美琼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3-79,共7页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清代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诗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词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四是曲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四个维面,一、三两个维面的内容都围绕政教功用论和审...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清代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四个维面:一是诗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词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四是曲论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四个维面,一、三两个维面的内容都围绕政教功用论和审美原则论两大论题加以展开,第二个维面的内容主要围绕政教审美原则论展开,第四个维面的内容则主要围绕政教功用论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清代文论政教之论的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论 教之 功用论 审美原则论
下载PDF
政教之论在唐宋文论中的展开
18
作者 邱美琼 刘汉良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7-72,共6页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唐宋时期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两个维面,其阐说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政教功用论和政教审美原则论两大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 我国古典政教之论在唐宋时期文论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之论的阐说。上述两个维面,其阐说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政教功用论和政教审美原则论两大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唐宋文论政教之论的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文论 教之 儒家 诗歌理论批评 散文理论批评
下载PDF
教之道在于“度” 学之道在于“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文明 《中学教研(数学版)》 2019年第10期20-23,共4页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有机的整体.如何通过问题的解决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是当今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只有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关键能力作为教...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有机的整体.如何通过问题的解决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是当今每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只有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关键能力作为教学常态,才能返璞归真,师生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之道在于度 学之道在于悟 返璞归真 浑然天成
下载PDF
中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承传
20
作者 胡建次 杨芳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7,共7页
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政教功用论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论的承传。在第一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化、体道、明理、有补于世等论题加以阐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微婉合度、中和... 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政教功用论的承传,二是政教审美原则论的承传。在第一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教化、体道、明理、有补于世等论题加以阐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围绕微婉合度、中和之美、温柔敦厚等论题展开论说。上述两个维面,相互发生、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典散文政教之论的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散文 教之 功用 审美原则 承传阐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