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玄烨“以教化为先”的法律思想
1
作者 昝启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3期52-56,共5页
玄烨吸取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德主刑辅”的思想,为维护、巩固满清少数民族政权,提出“以教化为先”、“尚德缓刑”的治国指导思想。对官吏、百姓包括满清贵族实行教化,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孝”、“梯”观念和“度制”。目的在于维... 玄烨吸取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德主刑辅”的思想,为维护、巩固满清少数民族政权,提出“以教化为先”、“尚德缓刑”的治国指导思想。对官吏、百姓包括满清贵族实行教化,教化的主要内容是“孝”、“梯”观念和“度制”。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和睦,树立符合统治需要的尊卑等级观念。玄烨为使臣民接受教化,提出“阜民”、“安民”思想并付诸实施,为教化提供物质保障。在注重教化的同时,玄烨也重视法律的作用,提出“宜用威者慑之以威,宜用恩者慑之以恩”的统治方法,用法律手段尤其刑罚制裁不接受教化的人,以强制力保证教化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烨 教化为先 尚德缓刑 法律思想
下载PDF
明代乡村教化与当代乡村文明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颜炳罡 《乡村论丛》 2021年第3期3-18,共16页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基层教化的朝代,"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是明朝的基本国策。在这一国策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系列教化组织,尤其是基层教化组织如社学、乡约、书院、义学、塾学等。"圣谕六条"...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视基层教化的朝代,"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是明朝的基本国策。在这一国策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系列教化组织,尤其是基层教化组织如社学、乡约、书院、义学、塾学等。"圣谕六条"是明代教化的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木铎老人的宣谕,还是王阳明、王廷相等地方官员的乡约、社学等宣教,拟或是王艮、颜钧等民间学者的讲学,都没有脱离这一核心观念且让这一观念在乡村中不断强化且深入人心。在中央、地方官员、民间贤达三方互动下,明代乡村教化取得巨大成效,是明代社会长期稳定且持续繁荣的精神保证和价值支撑。明代的乡村教化对当代乡村文化振兴,对塑造乡村"三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实现乡村"三治"(自治、德治与法治)都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教化为先 阳明学 乡约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司法审判中的儒家法律价值观——以《张船山判牍》为考察中心
3
作者 洪佳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自隋唐确立科举制,中国传统社会官员大多由科举而入仕途,所学所考皆为儒家典籍,最终成为各级地方父母官,而占据地方官员行政事务很大比重的司法审判活动无疑是实践儒家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张船山判牍》收录张船山在山东莱州府任职知府... 自隋唐确立科举制,中国传统社会官员大多由科举而入仕途,所学所考皆为儒家典籍,最终成为各级地方父母官,而占据地方官员行政事务很大比重的司法审判活动无疑是实践儒家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张船山判牍》收录张船山在山东莱州府任职知府期间审理的相关案件,司法审判强调明断是非、解决纠纷、裁判的合情合理合法。其中儒家法律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包括"明法断案"、"情理法"的"礼法合一"观,父母官的"教化为先",其核心在于维护天理人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船山判牍》 明法断案 礼法合一 教化为先
下载PDF
书院春风说大程
4
作者 许桂云 《中州统战》 1996年第5期40-41,共2页
书院春风说大程许桂云“此处当年栖风驾,凤鸾栖处少严寒。至今雪弄荒台上,犹带春风气一团。“清人吕阳桐的这首诗,说的便是位于扶沟县城内书院街路北,由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程颖创建的大程书院。程领(1032—1... 书院春风说大程许桂云“此处当年栖风驾,凤鸾栖处少严寒。至今雪弄荒台上,犹带春风气一团。“清人吕阳桐的这首诗,说的便是位于扶沟县城内书院街路北,由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程颖创建的大程书院。程领(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洛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扶沟县 王安石变法 奠基者 教化为先 二程理学 伦理道德 何出光 农民作家 科举考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