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学成果的内涵特性、生成逻辑及其推广应用机理分析
- 1
-
-
作者
李瑾瑜
王等等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2期11-19,共9页
-
基金
中国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科研重点委托课题“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运行逻辑与实践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00003108WTA)研究成果。
-
文摘
“教学成果”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这个“方案”是破解教育教学重大问题而设计的改革方案,是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有显著效果的实践方案,是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研究性破解问题的研究方案,是对育人效果与实践经验中所蕴含的理念和理论的总结与提升。这样的成果具有教学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三个本性,具有方向性与科学性、有效性与实用性、独创性与新颖性、示范性与引领性、持续性与推广性等表征性特点。教学成果有实践成果与文本成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教学成果”的存在与表现形态。实践形态成果的生成依据“事理逻辑”,文本形态成果的生成依据“学理逻辑”。教学成果推广和应用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相互作用,体现出其本体价值、衍生价值和终极价值,遵循着转移、转换和转化的递进式过程路径,实现教学成果的本土化和在地化,达成推广应用的目的。
-
关键词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形态
教学成果生成
教学成果推广应用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