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
1
作者 常亚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8,15,共4页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方式 科学——实证 问题域 价值尺度 致思趋向
下载PDF
教学认识方式探析
2
作者 常亚慧 田小莉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4期91-94,共4页
对教学认识方式的探讨,既是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也可以加强教学论学科的自我意识。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教学认识论方式具有创造性与选择性、时代性与继承性、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总体性... 对教学认识方式的探讨,既是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需要,也可以加强教学论学科的自我意识。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教学认识论方式具有创造性与选择性、时代性与继承性、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总体性与个性等特征。从结构看,不同的教学思想侧重的问题域不同;表述的价值尺度不同;遵循的致思趋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方式 问题域 价值尺度 致思趋向
下载PDF
教学认识方式优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本陆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68,共2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形态和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新的课程呼唤着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教学转型势在必然。为此 ,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里将他...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理念、形态和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新的课程呼唤着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教学转型势在必然。为此 ,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里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方式 优化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教学认识论:被取代还是发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本陆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78,共5页
理论基础问题关系着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未来,对教学实践具有全局性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教育界比较广泛的共识,是把教学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是否应继续坚持这一理论基础,当前人们有明显的意见分... 理论基础问题关系着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未来,对教学实践具有全局性影响。在相当长时间内,国内教育界比较广泛的共识,是把教学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对于是否应继续坚持这一理论基础,当前人们有明显的意见分歧。不管是反对还是坚持,问题都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 教学认识方式 师生关系 教学理论与实践 教学改革 教学活动 社会性 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课堂教学文化特质解读
5
作者 李春红 平勇 孙守枝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4年第Z1期87-87,共1页
1.尊重。尊重是课堂教学进行的基础。"尊重"是师生彼此间人格的平等,是学生主体位的确立,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尊重"是具有开放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多样性;&qu... 1.尊重。尊重是课堂教学进行的基础。"尊重"是师生彼此间人格的平等,是学生主体位的确立,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尊重"是具有开放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多样性;"尊重"是维护学生的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和自由表达,以及质问、怀疑、批判他人或其他权威的学习自由和权利,是维护不同学习需求的选择权,最终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尊重"塑造了师生的品格,丰富了师生的涵养,维护了师生各自的尊严,肯定了师生自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文化 团队精神 教学认识方式 探究课 活动课 学习过程 道德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 自我实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