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对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影响及其实现——基于教师“平庸之恶”的反思 被引量:14
1
作者 焦会银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48,共7页
教师"平庸之恶"指由于教师教学判断缺失而引起的教师使命庸俗化、教师工作庸常化、教师生活庸碌化,它会导致教师难以发现或解决学生的主体性被压迫、主体性假象和主体性异化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阻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本体... 教师"平庸之恶"指由于教师教学判断缺失而引起的教师使命庸俗化、教师工作庸常化、教师生活庸碌化,它会导致教师难以发现或解决学生的主体性被压迫、主体性假象和主体性异化等问题,直接或间接地阻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本体论视角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赖于其主体意识的能动觉醒。教师则应自觉抵御"平庸之恶",为学生主体意识觉醒创设外部保障。为此,教师应反思教学惯性,重塑协作共生的教学认知;破除教学壁垒,构建多元融合的教学交往;纾解教学焦虑,补充增值性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主体意识 教师“平庸之恶”
原文传递
情境力量中教师的“平庸之恶”:表征、归因及祛魅
2
作者 徐冰鸥 王向云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平庸之恶"作为一种道德困境,可能发生在教师的个体生命之中,"不为的代理之恶"与"不思的姑息之恶"构成了教师"平庸之恶"的实践表征状态。看似寻常的"平庸之恶",实则为教师道德松绑... "平庸之恶"作为一种道德困境,可能发生在教师的个体生命之中,"不为的代理之恶"与"不思的姑息之恶"构成了教师"平庸之恶"的实践表征状态。看似寻常的"平庸之恶",实则为教师道德松绑的结果:情境力量的冲击易使教师迷失自我认同,逐步走向"去个性化";系统力量的庇护易使教师在服从与从众心理中丧失主体的责任与判断,逐步走向"去个人化"。当教师身陷情境之中,"反求诸己"是消解与祛魅教师"平庸之恶"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平庸之恶 不作为 不思考 情境力量 系统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