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回忆学校教育经历”的教师发展课程研究:基于近20年13项西方项目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柳英 王敬 于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5,共10页
近20年(1989-2012年)西方"教师回忆学校教育经历"的教师发展课程(研究)具有沟通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实效性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起点。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的回忆 教师发展课程
下载PDF
教师发展课程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化
2
作者 杨芳 岳聪 陈晓川 《四川教育》 2020年第26期32-34,共3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成都高新新源学校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回应教师发展多样需求,开发教师发展课程,以四维目标为指向,以“学·研·展·评”为路径,多层多维地推进...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成都高新新源学校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回应教师发展多样需求,开发教师发展课程,以四维目标为指向,以“学·研·展·评”为路径,多层多维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课程 专业发展 建设方向 行动路径
下载PDF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正 李健 李玉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年第8期63-64,共2页
本文在对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教师们参与课程发展的意愿不强,能力不足,对于课程发展缺乏专业关切。通过制定课程法规、提供专业支持等方法为教师赋权增能是促进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师参与课程发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研究
4
作者 陈德云 王晓云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第3期47-50,共4页
对于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课程来说,只有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技能评价为主、知识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不重视平时技能训练的状况,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水平,从而保证高师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 对于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课程来说,只有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技能评价为主、知识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转变学生不重视平时技能训练的状况,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发展水平,从而保证高师教学技能培养目标的达成。形成性评价方案的设计,要体现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对师范生教师专业情意的培养,还要保证对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师技能 英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课程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困境、探因与突围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海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8期48-51,共4页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全盘接受课程文本和用课程文本开发代替课程文化建设是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实践困境。而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笼罩、防教师课改文化的弥漫和课程消费心态的依赖是产生上述困境的历史原因和内外在因素。教师课程能力发展...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全盘接受课程文本和用课程文本开发代替课程文化建设是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实践困境。而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笼罩、防教师课改文化的弥漫和课程消费心态的依赖是产生上述困境的历史原因和内外在因素。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困境突围在于秉持素养本位的课程观、尊重教师的课程变革主体地位和提升教师的行动素养,从而在明辨、澄原和笃行的联动过程中开启教师课程能力发展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课程能力发展 知识本位课程 素养本位课程 课程变革主体地位 行为素养
下载PDF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6
作者 蒋丽 张海燕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6期13-17,共5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然后说明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接着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最后论述了“教师专业发... 文章首先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然后说明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接着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途径,最后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思政建设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 课程思政 课程组织模式
下载PDF
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课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陆道坤 《当代教师教育》 2013年第3期50-56,共7页
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要以"一体化"为指导原则,坚持"有机"、"立体"建设理念,以"创新"为手段科学建设和运行。具体而言... 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要以"一体化"为指导原则,坚持"有机"、"立体"建设理念,以"创新"为手段科学建设和运行。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内涵,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2.创新设计理念,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的躯干;3.构建科学课程标准、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形成课程的生命保障;4.形成动态化的自体更新机制,造就课程的活力之源。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内容体系、实施机制、反馈机制和自体更新机制的构建和运行,实现课程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中学)课程 创新 一体化 立体
原文传递
善思者,由优秀走向卓越——读《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散论》有感
8
作者 张斌 《当代教育家》 2020年第2期22-23,共2页
读完季俊昌先生的新著《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散论》,一张儒雅中透着率真的面庞,一个肩扛课改大旗常常奔走于教改一线的身影闪现在眼前。行走于教育的田野里,他是"耕夫",也是"旗手"。一位双脚深踏在教育最底层的... 读完季俊昌先生的新著《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散论》,一张儒雅中透着率真的面庞,一个肩扛课改大旗常常奔走于教改一线的身影闪现在眼前。行走于教育的田野里,他是"耕夫",也是"旗手"。一位双脚深踏在教育最底层的泥土里深耕细作的农夫;一位致力于指导学校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助推校长与教师成长,为学校走向更高更远提供专业引领的旗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教育 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散论》 东营区 快乐教育
原文传递
找到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源——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继红 鲍晓梅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面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构建丰富、可选择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为教师的主动成长提供课程支撑;通过暴露教师真实需求的发现机制,为教师的主动成长建立供需对接的闭合系统;通过多平台分享的动力机制和全方位的激... 面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构建丰富、可选择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为教师的主动成长提供课程支撑;通过暴露教师真实需求的发现机制,为教师的主动成长建立供需对接的闭合系统;通过多平台分享的动力机制和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主动成长的内驱力,提升教师成长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分享机制 激励机制
原文传递
An Empirical Study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Course Modules
10
作者 Ling Hu Sha XIE Yun Liu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年第2期199-217,264,共20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abbreviated as BE hereafter)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ppeals to the higher professionalism of BE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This paper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English (abbreviated as BE hereafter)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ppeals to the higher professionalism of BE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that, by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investigated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18 teachers across three different BE course modules. Data are analyzed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Eleven knowledge types required of a qualified BE teacher across three different structures (i.e., three BE course modules) are identified. The construction of BE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s differs in the three BE course modules. The findings are a meaningful supplement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should-be” description of BE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can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ituents of BE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s at a micro-level, which should, in tur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module teacher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knowledge Business English course module grounded theo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