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还原”抑或“幻想虚构”——我国教师影像的叙事逻辑、时代特点与审美意象
1
作者 张荣伟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在我国电影事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以教师角色为主体的影片不容忽视。从叙事逻辑来看,这些教师影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纪录还原”为取向的现实主义影像;另一类是以“幻想虚构”为取向的浪漫主义影像。笔者考察和梳理了民国时期、... 在我国电影事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以教师角色为主体的影片不容忽视。从叙事逻辑来看,这些教师影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纪录还原”为取向的现实主义影像;另一类是以“幻想虚构”为取向的浪漫主义影像。笔者考察和梳理了民国时期、“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的同类电影,对不同类型教师影像的叙事逻辑、时代特点和审美意象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相关研究成果对当前教师题材电影应用以及未来教师影像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影像 纪录还原 幻想虚构 叙事逻辑 审美意象
下载PDF
“纪录还原”抑或“幻想虚构”--我国大学教师影像的叙事逻辑与时代特点
2
作者 张荣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从1948年《遥远的爱》问世,到2021年《守望青春》公映,目前聚焦于大学教师角色的国产电影,即以大学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共有19部。这些电影基于不同的故事题材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大学教师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构想和人物塑造。从叙事逻... 从1948年《遥远的爱》问世,到2021年《守望青春》公映,目前聚焦于大学教师角色的国产电影,即以大学教师为题材的电影,共有19部。这些电影基于不同的故事题材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大学教师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构想和人物塑造。从叙事逻辑来看,可以将这些大学教师影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纪录还原”为取向的现实主义影像,一类是以“幻想虚构”为取向的浪漫主义影像。笔者以影片制作和放映的时间为线索,以片中教师的职业活动和社会交往为视角,对我国大学教师电影进行全面考察和梳理,对大学教师影像的叙事逻辑和时代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当前大学教师题材电影应用以及未来大学教师影像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师影像 叙事逻辑 纪录还原 幻想虚构
下载PDF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影像
3
作者 寇欣伟 《云南电大学报》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多媒体技术和影像制作技术的提高,使教师影像获得了更大,更丰富的表现空间,而网络技术提供的即时交互功能,更为师生交流对话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仅从技术层面上说,困扰我们已久的影像教学单向性和封闭性问题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多媒体技术和影像制作技术的提高,使教师影像获得了更大,更丰富的表现空间,而网络技术提供的即时交互功能,更为师生交流对话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仅从技术层面上说,困扰我们已久的影像教学单向性和封闭性问题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较之于20多年前电视教材,网络环境中的教师影像无论是授课形式、课程结构、表现方法等都并无太大变化。如何设计出更符合远程教育和影像教学特点,符合学生的收视心理和教学规律,符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扮演的影像课程,是教师和影像制作人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影像 影像模式 远程教育 网络
下载PDF
首届友立数码影像教师研修班在太原举办
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5年第10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影像处理技术 DVD刻录 图像处理 软件专业 友立数码影像教师研修班
下载PDF
浅析慕课时代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5
作者 安孝宽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第6期19-19,共1页
相对于在校园中的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校园教师,慕课与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会诞生一个新兴教师类型——影像教师。但慕课只是知识推送,教书育人仍要靠校园教师,校园是隐性课程的重要园地。
关键词 慕课 影像教师 校园教师 隐性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