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科学教师知识观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林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100,共6页
根据现象描述分析学理论,以"学生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学到什么"为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北京某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理解是表层且不清晰的,在实践中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教学,科学探究、科学情感... 根据现象描述分析学理论,以"学生应该在科学课堂上学到什么"为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发现北京某区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对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理解是表层且不清晰的,在实践中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教学,科学探究、科学情感等目标被游离。基于小学科学教师知识观的现状分析,呼吁大家重视和关心小学科学师资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问题,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以免贻误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育 教师知识观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教师知识观中的问题及其重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夏永庚 童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12,共4页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获得观三个纬度对知识观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知识观 本质 价值 获得 课程 教学行为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师知识观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万海 郭真真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知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而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媒介,其对知识的认知,必然是教育界专家学者们普遍研究的焦点。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教师知识观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涉及教师知识观的内涵、分类、文化建构、影响因素及对教... 知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而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媒介,其对知识的认知,必然是教育界专家学者们普遍研究的焦点。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教师知识观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涉及教师知识观的内涵、分类、文化建构、影响因素及对教学实践的影响等方面,丰富了相关研究。但相关研究也存在研究视角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观关系探究等问题。今后的研究要加强对教师个体知识观的研究、重视实证探究和群体知识观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知识观 回溯 展望
下载PDF
论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的影响机制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真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60,共4页
教师知识观贯穿于即时评价过程的始终,影响着即时评价内外部关系的平衡。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的影响机制是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产生规律性作用的模式及原理,它主要表现为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的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影响机制。外部影响... 教师知识观贯穿于即时评价过程的始终,影响着即时评价内外部关系的平衡。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的影响机制是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产生规律性作用的模式及原理,它主要表现为教师知识观对即时评价的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影响机制。外部影响机制是指教师群体知识观作为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师即时评价的作用原理,通过群体知识信息的传递、选择、重构来实现;内部影响机制是指教师个体知识观对即时评价内部各维度的作用原理,通过教师个体知识观对即时评价内部各要素的导向、预设、建构、检视来实现。内外部影响机制共同作用于即时评价,构成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对我国教师提升即时评价水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知识观 即时评价 影响机制 启示
下载PDF
论教师知识观的重建——基于个人识知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马仁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19,共4页
传统理性主义知识观将知识看作外在的、客观的、绝对的、普遍的真理系统,从而表现出诸多"去个性化"特征,这成为导致教师知识发展及教育实践活动出现一系列症结的根源。故而有必要重建教师知识观。个人识知理论旨在恢复被传统... 传统理性主义知识观将知识看作外在的、客观的、绝对的、普遍的真理系统,从而表现出诸多"去个性化"特征,这成为导致教师知识发展及教育实践活动出现一系列症结的根源。故而有必要重建教师知识观。个人识知理论旨在恢复被传统识知理论所摈弃的教师知识之个性特征、生活经验、教育情境等维度,对重建教师知识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基于个人识知理论视域重建教师知识观有益于推动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教师知识发展。形成新的教师知识观需要立足于知识的"个性特征"和教师的主体两个层面综合考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师个性的养成是新知识观形成的基础;教师生活经验的提炼是新知识观形成的关键;实现知识的情境共融是新知识观重建的最终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识知 个人识知 教师知识观重建
下载PDF
基于教师知识观的教学应对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囡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1-23,共3页
知识概念是教育理论的基石之一,是教育理论研究不能回避的基本理念,教学知识作为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具有专业性、个体性、实践生成性、整合性和缄默性等特征。因此,良好统整的教学知识和优良的知识结构将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 知识概念是教育理论的基石之一,是教育理论研究不能回避的基本理念,教学知识作为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具有专业性、个体性、实践生成性、整合性和缄默性等特征。因此,良好统整的教学知识和优良的知识结构将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知识观的重构与改进对于改善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教师知识观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文化相对论视野下教师知识观之文化性格
7
作者 杨瑞芬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第2期25-29,共5页
文化相对论思想的产生,回应了进化论思想下形成的"欧洲中心主义"观点。该思想经由博厄斯(Franz Boas)学生赫斯科维茨(M.J.Herskovits)的努力而上升为一种哲学观,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后现代思想而成为一种流行的思潮。文化... 文化相对论思想的产生,回应了进化论思想下形成的"欧洲中心主义"观点。该思想经由博厄斯(Franz Boas)学生赫斯科维茨(M.J.Herskovits)的努力而上升为一种哲学观,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后现代思想而成为一种流行的思潮。文化相对论思想为反思我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认识论、知识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当代社会的知识表现出多样性、动态性、隐秘性、个性化的时代特点;我国教师的知识观具有鲜明的文化性格。博通、善思、真诚交往、心"在一起"的生命体验,可以帮助教师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幸福观等,从而促使教师个体知识观文化性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相对论 教师知识观 文化性格
下载PDF
教师知识观和教师信念的关系辨析
8
作者 曹燕红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1期20-21,共2页
知识和信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教师知识观和教师信念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作为第二种形式的知识在进入第三种形式后,又可能转化为知识观和最高级的信念——信仰。这时候信念将发挥两种作用,一种是信念在个体选择知识观的时候将起到... 知识和信念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教师知识观和教师信念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作为第二种形式的知识在进入第三种形式后,又可能转化为知识观和最高级的信念——信仰。这时候信念将发挥两种作用,一种是信念在个体选择知识观的时候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种是将知识观转化成最高级的信念,即信仰。所以信念对知识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目前我们除了树立与新课标相适应的知识观以外,重点是培养教师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信念 教师知识观 教师信念
下载PDF
论基于行动学习的教师知识观发展的新取向 被引量:8
9
作者 肖前玲 刘义兵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1,共4页
教师知识观是教师主体性建构和教师创造性活动的认识论基础。传统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知识的普遍性、程序性以及知识过程的传承性,但是对教师知识的主体性、创造性、反思性和实践性认识不足。重构新的教师知识观,引领教师实践的变革,... 教师知识观是教师主体性建构和教师创造性活动的认识论基础。传统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知识的普遍性、程序性以及知识过程的传承性,但是对教师知识的主体性、创造性、反思性和实践性认识不足。重构新的教师知识观,引领教师实践的变革,成为时代主题。基于行动学习的基本理念,论文从教师对知识本质、价值和获得过程的认识以及教师知识的文化建构等视角,阐述了当前教师知识观发展的新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学习 教师知识观 发展取向
原文传递
教师知识观中的问题及其重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永庚 童强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 在多数教师的观念中,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具有确定性,属于客观的真理。这种真理性的知识观对教师的课程观和教学行为的选择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改进教师的课程观与教学行为,必须从知识的本质观、价值观和获得观三个维度对知识观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知识观 本质 价值 获得 重建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知识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飞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年第5期22-27,共6页
教师专业知识是标识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的核心依据,也是教师群体和个人获得专业身份和社会认同的根本所在。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理应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的核心议题。未来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应该侧重于建构生成性的教师专... 教师专业知识是标识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的核心依据,也是教师群体和个人获得专业身份和社会认同的根本所在。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理应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注的核心议题。未来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应该侧重于建构生成性的教师专业知识观,并在其指导下,强化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知识 生成性教师知识观 师范性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论教师的知识理解与教学转向——基于建构主义和社会实在论视野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晓华 《教师教育论坛》 2022年第7期39-43,共5页
受哲学认识论的影响,传统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导致了教师知识教学的“符号化”“产品化”。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其知识观对知识的主观性、建构性等特点的揭示,实现了对客观主义知识观的超越,引导了教师对知识... 受哲学认识论的影响,传统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导致了教师知识教学的“符号化”“产品化”。建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其知识观对知识的主观性、建构性等特点的揭示,实现了对客观主义知识观的超越,引导了教师对知识和知识教学的深层理解,促进了教师知识观的转变。但同时,建构主义对知识客观性的全面否定带来了一种相对主义的危机,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消极影响。实质上,知识的客观性与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教师要关注这种张力,探寻知识建构的意义限度。知识教学的有效展开建立在尊重知识的客观实在性基础之上,而学生的经验建构则是知识意义达成的根本归宿。教师要实现知识观的重塑,理解知识的本质,实现教学的丰富价值;进行课程知识整合,实现关联性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知识观重塑 建构主义 知识的社会实在性 知识教学
下载PDF
基于后现代知识视角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锋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6-81,共6页
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探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组成,包括:课程思政意识、持续学习能力、情景教学能力以及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认识知识价值性的能力,分析后现代知识观对于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指导意义,构建高校、二级学... 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探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组成,包括:课程思政意识、持续学习能力、情景教学能力以及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认识知识价值性的能力,分析后现代知识观对于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指导意义,构建高校、二级学院、专业课教师三级联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路径。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国家、人类知识体系等维度对价值引领的具体内涵进行探讨,进一步扩充价值引领的内容与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课教师:后现代知识 课程思政能力
下载PDF
教师PCKg的历史性生存意蕴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红灿 李金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现代性的理性取向、主体性取向及基于理性—主体性的历史性取向,投射下理性的认识论知识观、主体性的存在论知识观和历史性的生存论知识观哲学映像,塑造着教师追求自由的各异的知识生存样态。教师的学科教学认识PCKg体现了主体建构性、... 现代性的理性取向、主体性取向及基于理性—主体性的历史性取向,投射下理性的认识论知识观、主体性的存在论知识观和历史性的生存论知识观哲学映像,塑造着教师追求自由的各异的知识生存样态。教师的学科教学认识PCKg体现了主体建构性、实践生成性、情境依存性和逻辑完整性的历史性原则,能够有效平衡知识的实然与应然、前喻与后喻、理论与实践、公共与个体、显性与缄默的张力,有助于教师统整知识、转化知识和创新知识,从而化识成智走向历史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生存 教师知识观 PCKg
下载PDF
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被引量:16
15
作者 卢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8-72,共5页
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顺应了时代要求,明确阐明了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生成特征。现行的教师教育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机制... 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框架顺应了时代要求,明确阐明了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生成特征。现行的教师教育在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而TPACK具有的"重视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交流与共享"的教师教育观为克服这些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从TPACK视域出发,结合教学实践,重构了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 职前教师教育 教师知识观 教育模式
下载PDF
Lesson Study Makes Teachers Leam
16
作者 Hendra Darmaw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9期726-729,共4页
Being professional teacher is a process of acting and self empowering of teachers collectively and continuously. A teacher is not merely transferring knowledges and subject matters to the students but also internalizi... Being professional teacher is a process of acting and self empowering of teachers collectively and continuously. A teacher is not merely transferring knowledges and subject matters to the students but also internalizing the values; professionalism, knowledge laedership, community empowerment, etc. Partnershi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community are possibly gained by the teachers through lesson study implementasion interconnectedly and mutually. This paper aims at elaborat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State Junior High School 1 Srandakan Bantul Yogyakarta in implementing lesson study as a break-through to enhanc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corporating the three mechanisms of lesson study. This school has conducted lesson study for about three years. The study resulted that 80 percent of teachers achieve their competence in planning, doing, and reflecting the lesson through observing other teachers performance and being observed interchange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sson study TEACHERS LEARNING
下载PDF
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被引量:54
17
作者 倪小敏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育观上主张在实践场景下,创设学习共同体,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内容、来源及获得途径,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为例,重...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育观上主张在实践场景下,创设学习共同体,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内容、来源及获得途径,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为例,重建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理论-实践交融"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实践共同体中,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教师知识观 教师教育 职前教师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之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迟艳杰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5,36,共5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分歧,在理论建设上反映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不够明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在知识价值论上,我们需要反思狭隘的功利价值,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分歧,在理论建设上反映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不够明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在知识价值论上,我们需要反思狭隘的功利价值,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选择和制定满足国家与地区以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具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组织上,需要平衡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知识论,尤其是要突出后者在培养学生公民品质方面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知识观上,需要从"知识符合论"向建构主义知识观转变,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让学校教育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发挥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知识论基础 知识价值论 经验主义知识 教师知识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