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战守策》的思想性与写作技巧
1
作者 章涤心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主要从了《教战守策》
关键词 教战守策 王公贵人 知安 腐败无能 先王 平民百姓 役民 制科 文有 货财
下载PDF
《教战守策》的中心论点何在
2
作者 江觉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89年第7期30-30,共1页
《教战守策》的中心论点何在?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说: 《教战守策》一开篇就避开一切冗词套语,单刀直入,斩钉截铁下断语:“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 《教战守策》的中心论点何在?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说: 《教战守策》一开篇就避开一切冗词套语,单刀直入,斩钉截铁下断语:“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这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的核心是一个“患”字,中心论点的全部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为患之因(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第二层,为患之形(不见于今日,是隐患);第三层,防患之策(“为之计”就是献策,“策”就是“教战守”)。三层中第一层是关键,第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战守策 中心论点 三层意思 知安 教学参考书 此其 人教社 中第 裴春 全义
下载PDF
暑假安全之教战守策
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戴泽明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2004年第8期6-9,共4页
生活日新月异地变化,“安全”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每年暑假,老师都告诫我们说,不要到江河湖海游泳,预防中暑,保证饮食卫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这些都依然是金玉良言。但是,如今都说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我们在数字织成的网里挣扎... 生活日新月异地变化,“安全”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内涵。每年暑假,老师都告诫我们说,不要到江河湖海游泳,预防中暑,保证饮食卫生……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这些都依然是金玉良言。但是,如今都说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我们在数字织成的网里挣扎,所谓安全,也就涂上了浓重的数字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李飞刀 机器猫 教战守策
下载PDF
浅谈古汉语中“所”的用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史晓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9-92,共4页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代词 所字结构 结构助词 语法书 主谓倒装 褚少孙 马中锡 教战守策 中有 信陵君
下载PDF
苏东坡的警世之言
5
作者 王建华 《国防》 1991年第8期29-29,共1页
近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散文名作《教战守策》,吟诵之余,掩卷沉思,感触颇深。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边境战争连绵不断,疆土日蹙,国力渐衰,而君主群臣却耽于安乐。苏轼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心情撰写此文,力主教民习武,以为战守之备。他主张,... 近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散文名作《教战守策》,吟诵之余,掩卷沉思,感触颇深。作者所处的北宋时代,边境战争连绵不断,疆土日蹙,国力渐衰,而君主群臣却耽于安乐。苏轼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心情撰写此文,力主教民习武,以为战守之备。他主张,为了国家的安全,必须对广大民众加强战备教育,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质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战守策 宋代文学 掩卷沉思 战备教育 群臣 知安 民族强盛 居安 给你 这个世界
下载PDF
苏轼思想的三个时期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明泉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40-43,共4页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作家。他的思想在其一生经历的各个时期,通过他的作品得到了比较明确的体现。一般认为,苏轼的思想是杂家思想的矛盾统一,既有儒家的思想,又有佛老思想,还兼有道家思想。但是具体分析来看,可以发现苏轼...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作家。他的思想在其一生经历的各个时期,通过他的作品得到了比较明确的体现。一般认为,苏轼的思想是杂家思想的矛盾统一,既有儒家的思想,又有佛老思想,还兼有道家思想。但是具体分析来看,可以发现苏轼在其经历的不同时期,其思想的发展变化有所不同。下面作简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君报国 首词 乌台诗案 政治抱负 临江仙 古今词话 渊明 教战守策 通判 永遇乐
下载PDF
让议论文回归简约本色之路
7
作者 杨静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39-140,共2页
这两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势头愈演愈烈,而议论文写作也乘势而起。书店里各种关于议论文写作的"秘籍宝典"层出不穷,学生谈起议论文却依然喜忧参半。喜的是议论文有模式可循,好创作;忧的是议论文写了不少,可进步却不明显。其实... 这两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势头愈演愈烈,而议论文写作也乘势而起。书店里各种关于议论文写作的"秘籍宝典"层出不穷,学生谈起议论文却依然喜忧参半。喜的是议论文有模式可循,好创作;忧的是议论文写了不少,可进步却不明显。其实,我们是被这五花八门、纷繁缭乱的"秘籍宝典"亮花了眼,何不沉下心回头读读古人的文章,看他们是如何以简约质朴的文章让后人为之赞叹的。记得在苏教版《唐宋八大家选读》一书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新材料作文 唐宋八大家 苏教版 教战守策 中心论点 大道至简 春天来了 役民 详略得当
下载PDF
谈“而”字在古汉语中的用法
8
作者 陈遐村 《成人教育》 1985年第6期27-28,共2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中的一段。这段共...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醉翁亭记》中的一段。这段共用了八个“而”字,都是连词,但是所起的作用却有区别。前五个“而”是连接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组,表示承接关系。后两个“而”是连接状语和谓语,表示修饰关系。末一个“而”是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连词“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醉翁亭记》 承接关系 修饰关系 形容词性 动词性 并列关系 教战守策 野芳 《报任安书》
下载PDF
中学古文教学浅说
9
作者 李秀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58-61,78,共5页
《左传》里有句话,叫做“不可不师,不可以师”。意思是说,不防备意外,是不可率军作战的。从攻克科学堡垒这个角度说,上课就象作战,备课就象备战。备好课是上好课的起点,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备得好,上好课也就较有把握... 《左传》里有句话,叫做“不可不师,不可以师”。意思是说,不防备意外,是不可率军作战的。从攻克科学堡垒这个角度说,上课就象作战,备课就象备战。备好课是上好课的起点,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备得好,上好课也就较有把握了。备课要做到两熟悉,一是熟悉学生,二是熟悉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与山巨源绝交书 教战守策 当窗织 孤露 聂政 陈涉 安陵君 《桃花源记》 韩傀
下载PDF
古汉语句词琐辨
10
作者 赵旭东 《天中学刊》 1988年第2期45-47,62,共4页
一、“此其……”句试析“此其……”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常被用来给前文下断语,表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如: ①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 一、“此其……”句试析“此其……”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常被用来给前文下断语,表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如: ①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其 量数 句词 特殊句式 名词性偏正词组 万川 谓词性成分 比较文法 于海 教战守策
下载PDF
高中文言文个别词语注商
11
作者 刘剑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由于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需要,近年来曾多次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进行研读,发现课文中对个别词语的注释似有可商之处,因此,不揣冒昧列出管中所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文中所引的注释,全引自一九八八年后的修订本。一、《汉书·苏... 由于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需要,近年来曾多次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进行研读,发现课文中对个别词语的注释似有可商之处,因此,不揣冒昧列出管中所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文中所引的注释,全引自一九八八年后的修订本。一、《汉书·苏武传》:“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与陈伯之书 教育实习 藩臣 八年 一九 贡职 教战守策 原道训 萧统《文选》
下载PDF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榷疑四则
12
作者 陈斌 何世英 《绥化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84-86,共3页
一、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初中语文第二册《周处》其中“并”字,课文注为:“两者”。此注欠妥。如果把“并”注为“两者”,岂不是把这个“并”字作数量词或代词看待了吗?“并”作数量词或代词,遍查辞书,均无此义... 一、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初中语文第二册《周处》其中“并”字,课文注为:“两者”。此注欠妥。如果把“并”注为“两者”,岂不是把这个“并”字作数量词或代词看待了吗?“并”作数量词或代词,遍查辞书,均无此义。从句式上看,这句话中的“并”字与“皆”字都是从范围上去限制谓语“犯”的,因而它明显地处于状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陈涉 同义复词 教战守策 射御 义兴 高帝纪 《桃花源记》
下载PDF
《<大学语文>“则”字释例》校正
13
作者 李尚礼 《运城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84-,共1页
阅读《中文自学指导》1986年第三期《〈大学语文〉“则”字释例》,见该文引例颇多脱漏、讹误或颠倒之处,今略提数则,试加校正。 该文第5例引《燕昭王求士》:“诎指而事之,此面而受学,则百已者至。” 按:“此面而受学”,“此”误,应为“... 阅读《中文自学指导》1986年第三期《〈大学语文〉“则”字释例》,见该文引例颇多脱漏、讹误或颠倒之处,今略提数则,试加校正。 该文第5例引《燕昭王求士》:“诎指而事之,此面而受学,则百已者至。” 按:“此面而受学”,“此”误,应为“北。” 11例引《谏太宗十思疏》:“竭诚则吴越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释例 燕昭王 自学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 文引 吴越 齐桓晋文之事章 教战守策 《前赤壁赋》
下载PDF
古今形同义异的双音词诠释
14
作者 崔恩东 良辰 《临沂师专学报》 1988年第3期122-130,共9页
我们汉民族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中,作为语言建筑材料之一的词汇,发展变化尤为显著,词汇的变化以同义和读音的变化为其基本形式。本文,针对词义变化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在文言文中,有许多... 我们汉民族的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中,作为语言建筑材料之一的词汇,发展变化尤为显著,词汇的变化以同义和读音的变化为其基本形式。本文,针对词义变化方面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或词组),就形体来看,与现代汉语没有差别,但意义却不相同。有些词,古今意义虽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词 古义 捕蛇者说 方位词组 方位结构 指南录后序 《木兰诗》 偏义词 教战守策 语法方面
下载PDF
滔滔雄辩 不为空言——谈谈苏轼议论文的风格
15
作者 黄海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2-7,共6页
苏轼的议论文,虽说不都是艺术品,但在当时确实影响颇大。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可见当时的一般学子,是把他的散文奉为一代时文的楷模的。苏轼的议论文,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关键词 学庵 上皇帝书 贾谊宅 姿态横生 有为而作 教战守策 北人学没 贾生 日喻说 知安
下载PDF
浅谈“曾、尝、既”在中学文言课文中的用法
16
作者 左家宏 《昭通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83-87,共5页
我在这里主要是谈一谈“曾、尝、既” 在初中、高中文言课文中的用法.这三个字在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很高.“曾”有11个例句;“尝”有33个例句;“既”有48个例句.它们主要是作虚词使用,少部分作实词使用.绝大多数情况... 我在这里主要是谈一谈“曾、尝、既” 在初中、高中文言课文中的用法.这三个字在中学课文的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使用频率很高.“曾”有11个例句;“尝”有33个例句;“既”有48个例句.它们主要是作虚词使用,少部分作实词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作副词,特别是作时间副词,极少数情况下,做其它成份.作副词的用法一般都表示“已往”、“过去” 的意思,可译作“曾经”、“已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语气副词 偏句 祭妹文 教战守策 《过秦论》 柳敬亭传 《琵琶行》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下载PDF
谈高考文言文的词义领悟
17
作者 周烈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2年第4期47-48,共2页
高考文言文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词义的领悟,只有正确地领悟了词义,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各种具体试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综合运用字、词、句、篇的各种知识,灵活地掌握运用适当的方法,善于由已知词义推未知词义。现谈谈文言词领悟的一方法... 高考文言文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词义的领悟,只有正确地领悟了词义,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各种具体试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综合运用字、词、句、篇的各种知识,灵活地掌握运用适当的方法,善于由已知词义推未知词义。现谈谈文言词领悟的一方法。例①《史记·屈原列传》:“……嚼然泥而不滓者也。”句中的“嚼”,只要分析其字形结构。即可推测其义。汉字的形体结构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书、会意、形声,其中形声字是主要的,占汉字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而不滓 字形结构 义符 指书 教战守策 信陵君 平原君列传 王怒 名词性短语 丘迟
下载PDF
文言文词义教学五法
18
作者 刘恒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3年第7期21-22,共2页
讲授文言文,如何明确而又准确地把词义传授给学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回顾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在文言文词义教学方面,我采取了如下五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明本义、适当引申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其中有一... 讲授文言文,如何明确而又准确地把词义传授给学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回顾三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在文言文词义教学方面,我采取了如下五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讲明本义、适当引申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其中有一个本义,其余的义项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讲清本义,又要适当引申。使学生在已学过的教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词义的引申规律。 1.链式引申。所谓链式引申,就是根据一个词的本义,逐渐扩展开来,象链条一样引申下去,这些引申义与本义应挂得上钩。如“节省”、的“节”,《说文》解释为“竹约也”,而“约”字,《说文》解释为“缠柬也”。因此,“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实践 五法 学语文 教学效果 引申规律 中学语文课本 随文释义 教战守策 烛之武退秦师 陈涉
下载PDF
文言实词词义:您会猜解吗?
19
作者 石修银 《湖北招生考试》 2009年第11期9-11,共3页
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题。在此介绍猜解词义之法,掌握之,便可迅速突破实词把握的难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是高考必考题。在此介绍猜解词义之法,掌握之,便可迅速突破实词把握的难点。
关键词 通假字 全国卷 知者 昌宗 伯王 采薇 广州刺史 有耻且格 不得志 教战守策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20
《月读》 2013年第8期90-92,共3页
如今,我们常把'黎民百姓'连在一起说,它是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但这两个词最初是一回事吗?先说说'黎民'的来历。'黎'字的本义就是'众多'。《尔雅》解释说:'黎,众也。'所谓'黎民',... 如今,我们常把'黎民百姓'连在一起说,它是称呼普通民众最常用的词。但这两个词最初是一回事吗?先说说'黎民'的来历。'黎'字的本义就是'众多'。《尔雅》解释说:'黎,众也。'所谓'黎民',其实就是众民的意思,如'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以能保我子孙黎民'(《礼记·大学》)中的'黎民',古人都解释为'众也'。我们再来看看'百姓'的身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战守策 《尚书·尧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