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3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师生主体性的缺失风险与复归策略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珂 张斌辉 张瑾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教育主体在与数字化技术的碰撞下面临主体性缺失的风险。文章从主体性概念的哲学探究出发,解析出师生主体性缺失与技术异化问题的内隐与外显现象。师生主体性缺失自然地发生于教学活动中,内隐且难以觉察;技术异化现象具有外显性,代替主体性缺失暴露在观察者的视野之内。基于视角主义理论,从“人”“教育”和“技术”的三重视角和两两关系审视技术异化现象,构建“三位一体”异化关系分析结构。究其异化原因,追溯至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形而上学根基,通过链式逻辑分别演化出“有机体—环境”和“主客体依存对立”的存在模式,进而衍生出技术意向性和技术不当使用的归因实体。对主体性缺失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主动遵循数字技术的意向性逻辑、借由发展实践修复师生主体性的缺失、超越原有建构模式以回归师生主体性本身的复归策略,以期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筑牢师生主体性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主体 异化现象 数字化技术 技术意向性
下载PDF
终身学习目标下校外科学教育主体协同机制的建构路径
2
作者 王益萱 符国鹏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4期5-14,共10页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强调多方参与和合作,这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公平发展、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当下,由于校外科学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缺乏理论指导,导致校外科学教育存在学习资源可利用性低、学习内容缺乏统整、学习机会不...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强调多方参与和合作,这对促进教育高质量公平发展、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当下,由于校外科学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缺乏理论指导,导致校外科学教育存在学习资源可利用性低、学习内容缺乏统整、学习机会不均等、主体间协同紧密程度较低等问题。基于学习生态系统理论搭建的校外科学教育主体协同机制框架,从四个方面为建构校外科学教育主体协同机制提供了可行路径:加大学习资源的宣传力度;细化科学学习的路径;针对性地倾斜学习资源;以政策促进主体间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主体协同 终身学习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妍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基础教育向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型被视为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国际社会认可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且随着新时代教育矛盾变化、教育公平需求转变,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 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基础教育向数字化转型,这一转型被视为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国际社会认可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且随着新时代教育矛盾变化、教育公平需求转变,以及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使得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建立教育数字治理运行机制,提高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赋能 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价值目标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评价方法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4
作者 吴阿莉 郭社军 李士森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8,共6页
改革目标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对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高职院校组织管理特征和工作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高职院校... 改革目标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对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高职院校组织管理特征和工作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高职院校团队工作和多任务工作特征对激励效果的影响,论证了学校内设机构的最优行为选择及其应对措施,进而阐述了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评价改革的思路和ABC目标绩效评价模式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目标绩效 信息经济学 高职院校
下载PDF
从知识人到生活人:幸福教育理论下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
5
作者 杨杏芳 龚添妙 《教育评论》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遵循学科逻辑,围绕“知识人”的培养展开,整个大学是围绕“知识人”的养成高效运转的机器,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化,个性特征缺乏;通识教育边缘化,人文精神匮乏;学习意义异化,自主意识贫乏,等等。约翰·怀特... 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遵循学科逻辑,围绕“知识人”的培养展开,整个大学是围绕“知识人”的养成高效运转的机器,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培养模式化,个性特征缺乏;通识教育边缘化,人文精神匮乏;学习意义异化,自主意识贫乏,等等。约翰·怀特是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的领军人物,提出了以“过有意义的生活”为核心的幸福教育理论。他认为,幸福教育是多种教育目的的平衡,能促进人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约翰·怀特幸福教育理论指导下,我国大学教育应遵循生活经验逻辑,实现培养目标由“知识人”向“生活人”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人 生活人 幸福教育理论 人才培养目标
下载PDF
主体教育视域下我国学科教育论课程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逻辑
6
作者 裴娣娜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5,共12页
随着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学科教育论课程的重构正在成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观照,探索主体教育视域下学科教育论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实践范式的构建,是推进我国高品质教育实施的... 随着我国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学科教育论课程的重构正在成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观照,探索主体教育视域下学科教育论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实践范式的构建,是推进我国高品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从时代转型分析和把握学科教育论在推进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可以重新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科教育论课程发展的历史演进逻辑,揭示中国学科教育论课程体系基于主体教育视域实现研究转型的生成发展过程。通过全面梳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沉淀出学科教育论课程实践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要素结构及其运作范式,继而通过学科教育论课程的重构,彰显主体教育视野下学科教育论的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论课程 生成发展 主体教育
下载PDF
论教育目标的形式化表征
7
作者 杨开城 林思杏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共7页
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归宿。从教育系统设计的角度看,教育目标具有公共性和可达性,它为教育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引性信息。教育目标领域可以分为能力领域和价值领域,前者呼应的是事实性真理,后者呼应的是价值性真理。而不呼应任何真... 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的起点和归宿。从教育系统设计的角度看,教育目标具有公共性和可达性,它为教育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引性信息。教育目标领域可以分为能力领域和价值领域,前者呼应的是事实性真理,后者呼应的是价值性真理。而不呼应任何真理领域的情感态度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目标领域,不满足公共性和可达性的要求,它只是价值学习的伴生物。与自然语言表征相比,教育目标的形式化表征更容易满足清晰性、整体性、可组合性以及高设计分辨力的要求。能力建模图和它所关联的知识建模图以及二元组(知识点,学习水平)可以用来形式化表征能力目标,蕴含着知识建模图和价值矛盾体的价值建模图以及二元组(价值,学习水平)可以用来形式化表征价值目标。有了形式化表征方法,便不会在教育目标描述中混淆目标与任务或计划,也不再需要用大而无当的语词来描述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能力目标 价值目标 能力建模 价值建模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内部交互影响机制研究——基于S学院CCSS调查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
8
作者 柴璐璐 钟姝宇 樊婉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76,共7页
基于S学院CCSS调查的3177个样本数据,通过效度检验、模型拟合度检验、路径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验证包括学生动机、课程学习投入、向学/厌学的学生因素,支持性校园环境、课程质量的院校因素,以及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权力三个中介... 基于S学院CCSS调查的3177个样本数据,通过效度检验、模型拟合度检验、路径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验证包括学生动机、课程学习投入、向学/厌学的学生因素,支持性校园环境、课程质量的院校因素,以及生师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权力三个中介变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受到内部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及影响;生师互动对教育质量的中介影响呈现类型化差异;教育收获和就业力对生生互动影响最为敏感;教育质量受学生权力中介效应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影响因素 交互机制 中介效应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起点、内涵意蕴与主体行动
9
作者 秦玉友 王玉姣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4,共7页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教育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和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方面准确把握教育强国的多维起点。需要从本体论、功能论、语境论分析教育强国的内涵。需要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发力,办学主体要提升支持力,加强资源保障;行政主体要提升决策力,增强政策供给;校长要提升领导力,优化学校运行;教师要提升教育力,增值专业资本;学生要提升学习力,培养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多维起点 内涵意蕴 主体行动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路径探析
10
作者 吴志先 林怀艺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全新课题,然而传统师生“主客”分离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灌输模式为主,存在较大弊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路径,强调师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全新课题,然而传统师生“主客”分离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灌输模式为主,存在较大弊端,导致教育效果较差,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主体间性理论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路径,强调师生互为主体,将传统单向式教育转化为交往式、对话式教育,才能内化创新创业,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从主体间性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主体间性下创新创业教育特征,并从师资、课程、平台3个要素对创新创业路径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主体的重塑:数智时代的主体遭遇及其教育应对
11
作者 李云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教育总是关涉主体和主体化,无法回避主体问题。在数智技术时代,人类主体转向一种数字化生存,并遭遇新的数字技术主体。这使得传统人类主体发生了衍变,由一种内在、实在、单一的理性能动主体转向一种外在、虚拟、混合的弥散主体。数字技... 教育总是关涉主体和主体化,无法回避主体问题。在数智技术时代,人类主体转向一种数字化生存,并遭遇新的数字技术主体。这使得传统人类主体发生了衍变,由一种内在、实在、单一的理性能动主体转向一种外在、虚拟、混合的弥散主体。数字技术自身物质-技术属性与数字资本主义相结合促使了人类主体的异化,包括主体的物化与去社会化、商品化和自我异化。面对数智技术对主体的形塑,需重新邀请并革新主体教育,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数字素养,并承继自我技术的教育,以安顿、重塑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主体衍异 主体教育 批判性数字素养 自我技术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伪主体间性及其风险
12
作者 巫娜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助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具有语言交流功用、能够进行交互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具有拟主体、类人化等特点,而被乐观地认为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乃至颠覆“人—机”的主客关系。但是,实际上,...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助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具有语言交流功用、能够进行交互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因具有拟主体、类人化等特点,而被乐观地认为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乃至颠覆“人—机”的主客关系。但是,实际上,所谓的拟主体氤氲着一种主体幻视,其本质上只是一种披着主体性外衣的高阶客体。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拟人性构建了互动层面的伪主体性,易形成“主体—主体”的关系错觉,故而我们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主体性关系视为伪主体间的。正是这种具有迷惑性的主体性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介入教育活动时,可能会面临不确定的风险。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拟主体性正向作用的发挥,需要坚持辩证法思维,进一步廓清“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的本体、认识、价值三维视域,不断强化以学生为核心的主体性培育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主体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 人机协同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
13
作者 朱德全 冯丹 《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第5期5-15,共11页
随着“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多元主体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价值与作用亟需明确。审视教育评价的本质,可以发现:破解“五唯”问题,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在于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主体论”... 随着“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这一改革目标的提出,多元主体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价值与作用亟需明确。审视教育评价的本质,可以发现:破解“五唯”问题,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在于打破评价主体的“单主体论”,转向价值主体、评价主体、治理主体的“多主体论”;价值主体、评价主体、治理主体分别以表达价值诉求、履行评价责任、联结主体行动,助推有差异、有动能、有组织的改革落地。然而,当前教育评价改革中多元价值主体诉求的虚置性介入、多元评价主体知能的无力性介入和多元治理主体组织的缺位性介入,致使改革陷入同质、空泛、低效的困境。对此,可以通过权利下沉、教育赋能、秩序重组,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深入。文章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多元主体行动逻辑的阐释,可以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价值主体 评价主体 治理主体 “五唯”问题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设置研究——以食品安全学课程为例
14
作者 钟鸣 谢聪 +3 位作者 冯德悦 范丽萍 付文娟 李威娜 《大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讲授等环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实现闭环式教育质量控制。课程是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单元,并由课程目标量化关联毕业要求。本文以食品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及课程讲授等环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实现闭环式教育质量控制。课程是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单元,并由课程目标量化关联毕业要求。本文以食品安全学课程为例,探讨课程目标设置的依据、内容、评价观测点、支撑权重、达成度评价等问题,并提出实施方法,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目标设置、教学质量监控、持续改进提供思路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目标 内容 支撑权重 达成度评价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15
作者 谭雪峰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55,共3页
在“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之下,高等职业学院必须坚守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核心,宗旨在于塑造出符合产业及其相关领域要求的优秀技术及技能专业人士,同时也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的优秀进步提供精确的支... 在“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之下,高等职业学院必须坚守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为核心,宗旨在于塑造出符合产业及其相关领域要求的优秀技术及技能专业人士,同时也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的优秀进步提供精确的支持。学院应该与最优秀的企业及其相关领域携手共建产业学院,借助产业学院这一平台,促进产学研的深入融合以及校企间的协作,以此打造一个“双主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产业学院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对于职业教育“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做出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主体 深融合 产业学院
下载PDF
他者性:超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范式——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全面审视
16
作者 任海华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 他者性哲学是从主体性哲学迈过主体间性哲学的再次批判和超越,对主体性,特别是主体间性哲学进行批判反思而后生成的哲学理论。主体间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主体性主客二元关系对立和个人中心主义,但并没有真正从自我中心的困境中走出来,而他者性建立非利益交换的新型主体间关系、充分认同主体间差异的现实、建立现实的非对称性关系,从根本上破除主体间性“唯我论”根基、改变主体间性“同一性关系”论调、打破主体间性对称性关系,是对主体间性的进一步超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照下,他者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生命丰富性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建构的师生关系是具有非对称性的新型关系,赋予教育者承担对受教育者无限责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所形成的共生关系有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主体间性 他者性 哲学范式
下载PDF
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目标指向、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
17
作者 杨咏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112,共6页
数字社会的核心要义是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现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手段、新模式、新机制融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数字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数字化是高等继... 数字社会的核心要义是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现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手段、新模式、新机制融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数字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数字化是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主要目标。针对数字化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重视不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数字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应优化数字化素养的培养目标,重构数字化资源建设、教学和辅导模式,健全数字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继续教育 数字化人才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质量保障
下载PDF
时代新人培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18
作者 叶定剑 林立涛 《高校辅导员》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立足时代新人培育,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体现全面发展需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争做新时代网络好新青年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素养教育 目标体系 构建
下载PDF
基于主体性建构向度的扬长教育模式论析
19
作者 冯荣 崔永江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当下人才培养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主体性的缺失。高等教育改革应然要求复归人的主体性建构,考虑个体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帮助其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期许。扬长教育模式,本质...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当下人才培养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主体性的缺失。高等教育改革应然要求复归人的主体性建构,考虑个体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帮助其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期许。扬长教育模式,本质上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其自主探究、扬长发展。其主体性建构的价值功能可以从知识选择、伦理建构和目标惠及等多个维度进行审视,现实旨趣则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聚集因材施教和指向多样育才。实践进路的过程设计应立足于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着眼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质量评价等多个环节,指向于德育实施、教学改革、制度优化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长教育 主体性建构 旨趣 路径 以长促长
下载PDF
多主体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探索
20
作者 蒋慧峰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会推进教育教学整体性变革。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的实现。从教师角度来看,既可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促进角色转变,适应全新教学环境。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可以在...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会推进教育教学整体性变革。从学习者角度来看,可以促进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的实现。从教师角度来看,既可以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促进角色转变,适应全新教学环境。从管理者角度来看,可以在实现精准化教育治理的同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但在推进过程中,学习者面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负担增加;教师面临数字胜任力薄弱,教改动力不足;管理者面临资源相对缺乏,统筹推进受限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增强教师数字胜任力以及搭建智能学习平台,协同共建优质资源等举措推进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视域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改革举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