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威教育主体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1
作者 顾红亮 周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教育主体观上,杜威既批判教师主体论,又批判教材主体论,进而主张儿童中心论。这个提法本身隐含着贬抑教师作用的意思。通过对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师生关系三方面总结三点有益的启示,认为对教育主体的讨论应转向教育... 在教育主体观上,杜威既批判教师主体论,又批判教材主体论,进而主张儿童中心论。这个提法本身隐含着贬抑教师作用的意思。通过对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和师生关系三方面总结三点有益的启示,认为对教育主体的讨论应转向教育主体间关系的讨论,从主体间互动之维来重新审视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教育主体观 教育思想 教师主体 教材主体 儿童中心论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是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冬桦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既是一个教师观问题,又是一个学生观问题,两者都是重要的教育思想问题.只有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才能'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1],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 教育主体观 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 主体 主体间性 教师 学生 教育质量
下载PDF
请“喜欢每一篇课文”——由倪文锦教授“语文教育主体观”想到的
3
作者 夏云陶 《语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10期41-42,共2页
经常会听到一些同行对教材作出各种评价,对于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而言,批评的话不在少数。对教材进行批评的以年轻教师为主。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育主体观 教授 课文 年轻教师 教材 苏教版 批评
下载PDF
教育主体观的演变与主体教育的思考
4
作者 王俊恒 《教育科学文摘》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关于教育主体问题的三次反思 主体问题一直是贯穿人类教育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关于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的话题。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教育思想逐步引入国内,在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影响下,以学生为主体的... 关于教育主体问题的三次反思 主体问题一直是贯穿人类教育发展过程的一条主线。关于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的话题。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教育思想逐步引入国内,在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影响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相关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成为一时的热点。中西方教育主体思想的历史演变,经历了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问题的两次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历史演变 教育主体观 西方教育思想 主体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 中西方教育 教育发展
下载PDF
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
5
作者 贺春莲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6-18,共3页
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在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的今天,树立科学的教育主体观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 教育主体观 主动性 差异性 学生
下载PDF
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
6
作者 张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9年第2期82-82,共1页
传统的教育是“师本教育”,出现了唱独角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的“机械教学”[1],其核心是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教师的单向传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 传统的教育是“师本教育”,出现了唱独角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的“机械教学”[1],其核心是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教师的单向传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本 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的创新 被引量:21
7
作者 管向群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49-51,共3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理性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注和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以学校、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位移”,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发展主体、实践主体、创造主体和权益主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学生的“人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主体观 科学发展观 创新 以人为本 现实状况 理性审视 价值主体 动力主体 发展主体
原文传递
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祥林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9-60,共2页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社会和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国家观”、“公民观”、“法制观”、“道德观”、“宗教观”成为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观。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教育主体观 美国学校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观 公民观 法制观 道德观
原文传递
教育主体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段庆 方杰 《群文天地》 2008年第8期14-14,22,共2页
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提的最多的是以下三种观点:①以教师为主体。其思维逻辑是:没有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学习,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决定性、主体性地位,学生只能服从、接受教师的教... 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提的最多的是以下三种观点:①以教师为主体。其思维逻辑是:没有教师,学生就没有办法学习,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决定性、主体性地位,学生只能服从、接受教师的教学。②以学生为主体。认为教育作为一个行业,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都是因为有学生才存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生处于中心、主体的地位,学校和教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主体观 教育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 问题研讨 关系问题 思维逻辑 教育过程
原文传递
教育行政主体观之演进及其对体制创新的影响——当代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怡祖 钟艳君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73-79,126,共7页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一个侧面,教育行政主体在本体观、资格观、权利(力)义务观等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突出表现为:一是当社会公共生活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法律对教育...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作为社会管理创新过程的一个侧面,教育行政主体在本体观、资格观、权利(力)义务观等多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对教育行政体制创新产生了深刻影响,突出表现为:一是当社会公共生活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法律对教育行政主体的择入范围趋宽而资格条件趋严,主体类型趋于多元化,以满足教育领域里管理创新的需要;二是当法治真正成为一种国家意志时,教育行政主体的权利(力)呈瘦身趋势,而义务呈加重趋势,以两者的均衡张力推动教育行政体制更加公平正义。未来,与教育行政主体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还将继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行政主体观 教育行政体制 社会管理创新 行政法学视角
下载PDF
在主体观教育的语境中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由与发展观的当代内涵
11
作者 王宇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5S期50-52,共3页
开放的社会环境促使大学生中产生了现代新型主体依赖关系,形成了对大学生主体观教育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与发展论述的当代内涵,认为在大学生主体观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个体与群体、主体与客... 开放的社会环境促使大学生中产生了现代新型主体依赖关系,形成了对大学生主体观教育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这一现象,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与发展论述的当代内涵,认为在大学生主体观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个体与群体、主体与客体、私密空间行为和公众空间行为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 自由观 发展观 大学生 世界观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下载PDF
论人是教育的主体 被引量:1
12
作者 项贤明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35-39,76,共6页
论人是教育的主体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一、人能够合理地充当教育客体吗人能够合理地充当教育的客体吗?不能。这是因为:第一,主体的现实性与客体的现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主体的现实性表现为主体的自我实现过程”[1],主体是在自... 论人是教育的主体南京师范大学项贤明一、人能够合理地充当教育客体吗人能够合理地充当教育的客体吗?不能。这是因为:第一,主体的现实性与客体的现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主体的现实性表现为主体的自我实现过程”[1],主体是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能动地确证自身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观 发展资源 交往关系 教育 教育客体 教育实践 人的发展 教育主客体 大型集团 互动模式
下载PDF
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泛教育理论的哲学建构 被引量:40
13
作者 项贤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29,共13页
学校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作为一种客观的“人类学事实”的教育现象却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时刻影响着人的社会生成,学校不可能承担人的教育的全部任务。教育理论要更加全面地为人的发展服务,真正“阐明把一切事物... 学校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作为一种客观的“人类学事实”的教育现象却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时刻影响着人的社会生成,学校不可能承担人的教育的全部任务。教育理论要更加全面地为人的发展服务,真正“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它就必须走出传统的理论体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教育这一人类学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理论 教育活动 教育客体 教育主体观 教育 人的发展 发展资源 互动模式 哲学建构 教育学理论
下载PDF
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四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由活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观。确认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 ,对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的转型以及课程的重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生命美学观 方法论意义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价值观 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高等学校课堂气氛的教育学解读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士宏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课堂气氛受教师的教育主体观,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的课堂气氛应该与中小学有所区别,严肃型的气氛更适合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本文在分析课堂气氛影响因素的... 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课堂气氛受教师的教育主体观,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的课堂气氛应该与中小学有所区别,严肃型的气氛更适合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本文在分析课堂气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等学校应该营造的课堂气氛,以期对高校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堂气氛 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缺失与心理资本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俊涛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99-201,共3页
鉴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高校思政教师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并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中,抑制了教师的自主性、信念度以及创造性的推行。而心理资本构建下积极的沟通交往能力、认知引导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和克服障碍的能... 鉴于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当下高校思政教师存在主体性缺失问题,并在具体的思政教学实践中,抑制了教师的自主性、信念度以及创造性的推行。而心理资本构建下积极的沟通交往能力、认知引导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排除困难和克服障碍的能力,是合理发挥思政教师主体性以及确立多元性教育主体观的有效途径。就是说,心理资本的构建与开发,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主体性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简言之,研究和关注思政课教师的心理资本的构建,是建设与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财富和重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师 主体性缺失 心理资本构建 多元性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教育交往与人的发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慧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交往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的范畴 ,教育活动是一种基于交往的社会活动。对传统教育理论和交往教育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别。
关键词 交往 教育主体观 人类发展 理解 对话
下载PDF
新世纪的教育观及其特征
18
作者 李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0-112,共3页
新世纪的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其终极目的观,以师生互动为其主体观,以开放与多元结合为其课程观,反映了新世纪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潮流。新教育观将在新世纪教育改革中以丰富的内容展现出来。
关键词 教育 特征 21世纪 课程观 素质教育 教育目的观 教育主体观
下载PDF
教育思想观念转变感言
19
作者 伍吉云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1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为了使面向 21世纪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探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观念,分析思考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改革。分析思考教与学的关系。结果 树立... 目的 为了使面向 21世纪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探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与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观念,分析思考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改革。分析思考教与学的关系。结果 树立教育的新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终身教育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学习和教育主体观。结论 只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改革,才能使各项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观念 质量观 人才观 终身教育 教育主体观 创新精神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0
作者 邢长生 陈宝军 《政工学刊》 2003年第9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部队管理 “三个代表” 教育主体观 教育培训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