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对教育公共政策目标的影响
1
作者 钱轶群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2-94,共3页
教育公共政策在教育质量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既要在公平、效率等正当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又要排除不具有正当性的目标诉求。与功利主义理论追求整体与效率的目标相比,罗尔斯正义理论追求自由与公平... 教育公共政策在教育质量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上具有重要的制度意义。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既要在公平、效率等正当要素之间进行平衡,又要排除不具有正当性的目标诉求。与功利主义理论追求整体与效率的目标相比,罗尔斯正义理论追求自由与公平的权利价值更加符合教育公共政策的特点,对教育公共政策目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政策 罗尔斯正义理论 功利主义理论 政策目标
下载PDF
浅析我国教育公共政策对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
2
作者 李勤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10期21-22,共2页
城乡教育差距由来已久,造成这种差距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究其根源,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造成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鉴于此,本文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达到城乡教... 城乡教育差距由来已久,造成这种差距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究其根源,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造成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鉴于此,本文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教育公共政策 城乡教育
下载PDF
公平价值取向下教育公共政策的调适优化研究——以城乡义务教育政策为例
3
作者 李晨曦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21年第32期97-98,共2页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实质上是对全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具备极大的外部性,因此教育公平一直是政府和公众的价值追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实质上是对全社会价值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具备极大的外部性,因此教育公平一直是政府和公众的价值追求。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框架下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特征,但在整体趋势上,我国教育的相关公共政策是呈现更加注重公平的倾向。本文以城乡教育政策为例,以小见大分析政府在教育公平价值取向下对公共问题的回应、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公共政策抉择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价值取向 教育公共政策 优化研究
下载PDF
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4
作者 李亚娟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加以解决。为解决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设计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包括学前教育考核问责,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加以解决。为解决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设计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包括学前教育考核问责,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等制度或政策的研制,以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公共政策 公共服务 政府责任 教育公平 社会公平
原文传递
试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内在联系
5
作者 陶乔 《好家长》 2019年第38期9-10,共2页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武器,渗入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学前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在其制定到实施的各个过程当中都具备一定的平等导向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有着天然的、深厚...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指导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武器,渗入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学前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在其制定到实施的各个过程当中都具备一定的平等导向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有着天然的、深厚的内在联系。二者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与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一致;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平等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平等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 学前教育公共政策 联系
下载PDF
“公平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东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文章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视野中,阐述了我国教育公共政策向教育公平的宏观转变的情况,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效率优先”思路对教育的误导、教育的发展性差距和制度性差距等问... 文章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视野中,阐述了我国教育公共政策向教育公平的宏观转变的情况,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教育的“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效率优先”思路对教育的误导、教育的发展性差距和制度性差距等问题,提出了“公平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中着重论述了公平发展的基本准则、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公平与优秀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政策 教育公平 教育发展观
下载PDF
城乡外来工子女教育成本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钟一彪 李娜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51,共4页
在教育公共政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因素和外来工家庭因素是影响其子女在城乡之间进行就读选择的重要原因。外来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制度方面的"硬性壁垒"已经转化为经济支出的"软性壁垒",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上学... 在教育公共政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因素和外来工家庭因素是影响其子女在城乡之间进行就读选择的重要原因。外来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制度方面的"硬性壁垒"已经转化为经济支出的"软性壁垒",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上学的成本是留守在农村的两到三倍,进入城市的外来工子女比留守在农村老家更容易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政策 外来工子女 义务教育
下载PDF
外来工子女留守与流动的教育状况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钟一彪 李娜娜 《南方人口》 CSSCI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在教育公共政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因素和外来工家庭因素是影响其子女在城乡之间进行就读选择的重要原因。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上学的成本是留守在农村的两到三倍;外来工子女流入城市就读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农村的教育质量问题;外来工... 在教育公共政策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因素和外来工家庭因素是影响其子女在城乡之间进行就读选择的重要原因。外来工子女进入城市上学的成本是留守在农村的两到三倍;外来工子女流入城市就读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农村的教育质量问题;外来工子女流入城市比留守在农村老家更容易失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共政策 外来工子女 教育状况
下载PDF
教育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自西方学界的经验与启示
9
作者 陈忱 张雯闻 +1 位作者 贾海薇 周海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72,共7页
近年来,随着实证研究的兴起,实验方法因其在因果推断方面的效用也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但较之国外研究,我国教育科学界的实验方法应用仍然在起步阶段,目前存在应用领域较为狭窄、研究应用价值未充分体现的局限。基于此,我们介绍... 近年来,随着实证研究的兴起,实验方法因其在因果推断方面的效用也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但较之国外研究,我国教育科学界的实验方法应用仍然在起步阶段,目前存在应用领域较为狭窄、研究应用价值未充分体现的局限。基于此,我们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中实验方法的原理与类型,并结合西方教育科学界应用实验方法的研究讨论这一理论路径的优缺。以西方学界的研究经验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实验方法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如何发挥实验方法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 教学实践 教育分层 教育公共政策
下载PDF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述评 被引量:6
10
作者 解光穆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83-188,共6页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这是切中肯綮的重大政策结论,也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及各地具体实施办法制定出台的根本缘由。为彻底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与各地...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这是切中肯綮的重大政策结论,也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及各地具体实施办法制定出台的根本缘由。为彻底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与各地都以积极的政策设计与科学的制度要求来关注、关心、关爱乡村教师,反映出时代的不断进步与教育形势的最新发展。因此,对21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及各地为发展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教师的政策规定加以梳理与系统评述,并对政策在实施中的细化与优化提出建议意见,不仅可具体理解这些政策的实质内涵与价值指向,而且对真正确保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用心从教、精心从教建设目标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队伍建设 教育公共政策 细化 优化
下载PDF
Scientific Initiation: Meanings and Peculiarities of Public Policy in Brazil
11
作者 Marilene Batista da Cruz Nascimento Marilia Costa Morosini Josevania Teixeira Guedes 《Sociology Study》 2014年第8期700-707,共8页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cientific Initiation (SI) as public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razil, from meanings and peculiarities of this device in the undergraduate academic's formation, created jointly wi...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cientific Initiation (SI) as public polic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Brazil, from meanings and peculiarities of this device in the undergraduate academic's formation, created jointly with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n 1951 currently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NPq). This corporation emerged from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necessity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ncouragement and fostering research. This is a theoretical bibliographical study and documentary that evidences the contributions and limits of SI while political science training should be part of academic activities to provide the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of investigative spirit. The concept of SI was established in universities as an activity to be developed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scientific practice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SI is based on institutionalized norms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t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of expansion of graduate studies in Braz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policy Scientific Initiation (SI) higher educ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