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布莱希特教育剧的中国渊源
1
作者 陆佳媛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黄金20年代”的柏林舞台星光熠熠,布莱希特毫无疑问是其中具有世界眼光的佼佼者,他在广纳中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不忘从中国古代戏曲中寻找素材,其教育剧《例外与常规》取材于元杂剧《合汗衫》。此外,他在教育剧《措... “黄金20年代”的柏林舞台星光熠熠,布莱希特毫无疑问是其中具有世界眼光的佼佼者,他在广纳中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不忘从中国古代戏曲中寻找素材,其教育剧《例外与常规》取材于元杂剧《合汗衫》。此外,他在教育剧《措施》中描写了饱受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的中国工人阶级。这两部教育剧可以说是中西哲思在布莱希特戏剧中融汇的起点,不仅如此,《例外与常规》也反映出作者借古喻今的编剧特点,诠释了他将古代作品嵌入当下的社会语境,以实现其“历史化”的戏剧理念。中国的革命、哲学以及文学在这一时期作为一种重要的介质参与到德国的阶级斗争中,在德国的社会机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教育剧 《措施》 《例外与常规》
下载PDF
亲子教育剧的文本建构与现实聚焦
2
作者 崔茹涵 鲁昱晖 《现代视听》 2024年第2期66-70,共5页
亲子教育剧的方兴未艾,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与创作自觉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在文本建构层面上,亲子教育剧的人物塑造以角色互补创造众生群像,情节建置以社会议题编码故事轴线。对中产阶层教育焦虑的镜像式呈现,对都市家庭话语协商的建... 亲子教育剧的方兴未艾,是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与创作自觉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在文本建构层面上,亲子教育剧的人物塑造以角色互补创造众生群像,情节建置以社会议题编码故事轴线。对中产阶层教育焦虑的镜像式呈现,对都市家庭话语协商的建设性表达,是亲子教育剧展示现实生活的着力点,也是其之所以流行的主引擎。亲子教育剧亟待进一步探索纵向深耕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的内容生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教育剧 人物塑造 情节建置 镜像式呈现 建设性表达
下载PDF
社会主义教育剧中的两种“真实”——以“十七年”时期舞台美术设计为中心
3
作者 黄艺兰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1960年左右,国内一些批评家针对社会主义教育剧中写实布景的缺陷,探讨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并以“革命浪漫主义”等表现手法改造舞台美术设计,以便为观众“框取”出正确的风景。“聪明的观众”概念的提出,则进一步超越... 1960年左右,国内一些批评家针对社会主义教育剧中写实布景的缺陷,探讨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并以“革命浪漫主义”等表现手法改造舞台美术设计,以便为观众“框取”出正确的风景。“聪明的观众”概念的提出,则进一步超越了两种“真实”之间的冲突,达成戏剧之外的第三种“真实”。然而,由于批评家们对“艺术真实”的概念界定模糊不清,改造后的布景又面临着诱发观众思想“溢出”教育理念边界的危险,显示出以“艺术真实”为标准改造写实布景的局限所在。通过探析这一时期话剧界关于两种“真实”的论争,可以透视“十七年”话剧艺术独特的“真实性”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 社会主义教育剧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舞台美术
下载PDF
“十七年”教育剧:反现代的“现代戏” 被引量:1
4
作者 阮南燕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4年第1期71-82,共12页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从'育人'走向了'愚人',时刻以'阶级斗争为纲',规训了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否定了个体的价...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从'育人'走向了'愚人',时刻以'阶级斗争为纲',规训了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否定了个体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教育剧 反现代
下载PDF
意识和行为规训——论“十七年”教育剧的反现代性
5
作者 阮南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对现代思想、现代意识、现代价值体系的否定,其核心,便是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规训。其中主要是从革命思想... 以具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国民为宗旨的教育剧,在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的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反现代特性———对现代思想、现代意识、现代价值体系的否定,其核心,便是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规训。其中主要是从革命思想、人生观、日常行为等三个方面对青年人进行意识形态规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 教育剧 规训 反现代性
下载PDF
现代性缺失与模式化建构——“社会主义教育剧”现象研究
6
作者 杨智 《文化与传播》 2015年第6期11-16,共6页
"社会主义教育剧"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生,其远离"五四"文化传统,摒弃现代启蒙意识,沦为政治斗争工具是中国大陆"十七年"时期戏剧的一个独特而必然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疏于研究,... "社会主义教育剧"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生,其远离"五四"文化传统,摒弃现代启蒙意识,沦为政治斗争工具是中国大陆"十七年"时期戏剧的一个独特而必然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疏于研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是其文学价值的缺失而导致对其学术研究价值的忽视。本文本着补苴罅漏的想法,试图从文本分析和史料角度出发展开探讨,通过对其文学创作现象及思想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将其与当时及整个"十七年"戏剧运动与戏剧思潮、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潮以及政治运动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冀以能为学术界研究那段戏剧史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教育剧 工具论 现代性 模式化
下载PDF
极左还是极右?——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剧”的解读
7
作者 杨智 《文化与传播》 2015年第5期84-89,共6页
新时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剧"的价值和历史定位,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当代戏剧史上,"社会主义教育剧"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一种晦暝不清的地位。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剧"应"社会主义... 新时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剧"的价值和历史定位,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当代戏剧史上,"社会主义教育剧"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一种晦暝不清的地位。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剧"应"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生,其远离"五四"文化传统,摒弃现代启蒙意识,沦为政治斗争工具,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极左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教育剧 极左戏 反修防修 阶级斗争
下载PDF
“国家”对“人”的个体的否定——对“十七年”教育剧国家意识的解读
8
作者 阮南燕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26-29,共4页
"国家"是"十七年"话剧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以权力实施的形态出现在任何类型文本之中的"超级形象"。在教育剧中,由于阶级斗争话语对国家职能的强调,国家被置放在与个体对立的位置,国家成为... "国家"是"十七年"话剧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以权力实施的形态出现在任何类型文本之中的"超级形象"。在教育剧中,由于阶级斗争话语对国家职能的强调,国家被置放在与个体对立的位置,国家成为对人的个体否定的权力集装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话 教育剧 国家意识形态 个体
下载PDF
家庭教育剧中主人公父母职业角色与社会职业现状对比分析——以2019年播出的家庭教育剧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武泽华 《声屏世界》 2020年第10期48-49,共2页
从2013年起,我国家庭教育剧的数量逐渐增多,观众也寄希望于在这类电视剧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映射。然而近年来,家庭教育剧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开始向某一特定人群集中,对于主人公父母职业角色的选择也十分有限。局限的刻画视角必将带来对社会... 从2013年起,我国家庭教育剧的数量逐渐增多,观众也寄希望于在这类电视剧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映射。然而近年来,家庭教育剧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开始向某一特定人群集中,对于主人公父母职业角色的选择也十分有限。局限的刻画视角必将带来对社会现实的偏颇反映。文章选择了2019年播出的国产家庭教育剧,对其中父母职业角色与当前现实社会的职业角色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剧 职业角色 《小欢喜》《少年派》《带着爸爸去留学》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教育剧中的女性(1962~1965)
10
作者 王琴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20-22,共3页
社会主义教育剧是1962-1965年最主要的戏剧思潮和戏剧样式。这些戏剧塑造了一批女性社会主义新人。她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她们不仅是图解其时政治理念的符号,而且直接孕育了样板戏中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是图解其时政治理念的... 社会主义教育剧是1962-1965年最主要的戏剧思潮和戏剧样式。这些戏剧塑造了一批女性社会主义新人。她们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她们不仅是图解其时政治理念的符号,而且直接孕育了样板戏中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仅是图解其时政治理念的符号,而且直接孕育了样板戏中的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教育剧 社会主义新人 女性
下载PDF
基于教育剧的小学体验式德育课程的形与行
11
作者 张玉玲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第2期197-198,共2页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然而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尤以学生知而不行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学生并非真知,因而在行为上就出现偏差,因此我校开展了基于教育剧的小学体验式德育课程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教育剧 体验式德育 课程
下载PDF
青春教育剧《Skam》的叙事特点分析
12
作者 鲍文华 何继军 《东南传播》 2018年第5期105-106,共2页
《Skam》作为一个低成本的青春教育剧,凭借口口相传,成为一部受到全球热捧的好剧,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本文从情节叙事、人物塑造以及内容叙事三方面分析青春教育剧《Skam》的叙事特点,希望给国产青春剧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 青春教育剧《Skam》 情节 人物 内容 叙事 艺术真实
下载PDF
青春教育剧《Skam》的教育功能研究
13
作者 鲍文华 何继军 《声屏世界》 2019年第4期67-68,共2页
青春教育剧是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成长经历及人际交往的电视节目,它旨在引起青少年共鸣、引领时代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以挪威热播青春教育剧《Skam》为例,从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产生互动引发社会共鸣和对青少... 青春教育剧是呈现青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情感经历、成长经历及人际交往的电视节目,它旨在引起青少年共鸣、引领时代价值、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文章以挪威热播青春教育剧《Skam》为例,从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产生互动引发社会共鸣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两方面对其教育功能进行探析,旨在为国产青春剧提供更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教育剧 教育功能 符号现实
下载PDF
都市教育剧的阶层书写与焦虑症候——以“小”系列为例
14
作者 彭金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8期176-17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出现阶层细分,在此背景下,许多中产家庭把阶层晋升和维系现处阶层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子女教育上。由教育问题引发的都市社会热点话题正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的焦虑症候,电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出现阶层细分,在此背景下,许多中产家庭把阶层晋升和维系现处阶层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子女教育上。由教育问题引发的都市社会热点话题正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的焦虑症候,电视剧作为大众文艺承担着关怀现实的责任,都市家庭教育题材剧应运而生。一方面它们以关怀现实的笔触和充满温情的叙事基调备受观众欢迎,另一方面随着题材的深入挖掘,其传递的焦虑症候引起社会争议。本文以“小”系列(《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三部,简称“小”系列)为例,试分析在都市家庭教育题材剧的中产阶层书写、焦虑症候及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书写 焦虑症候 教育题材 《小舍得》 《小欢喜》 《小别离》
下载PDF
布莱希特教育剧的美学形式探究——以《措施》为例
15
作者 张雯静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6,共16页
教育剧是布莱希特最为激进先锋的创作实验,相关的戏剧作品与布莱希特本人的政治转向以及新技术探索都有极大的关联,有丰富的理论探讨价值。目前,国内关于布莱希特史诗剧的研究如浩瀚星海,但关于其早期的一系列教育剧却鲜有学者涉及。《... 教育剧是布莱希特最为激进先锋的创作实验,相关的戏剧作品与布莱希特本人的政治转向以及新技术探索都有极大的关联,有丰富的理论探讨价值。目前,国内关于布莱希特史诗剧的研究如浩瀚星海,但关于其早期的一系列教育剧却鲜有学者涉及。《措施》是布莱希特教育剧的突出代表,该剧可从舞台、音乐、歌词、言语、可引用的姿态、可组装的剧本几个美学形式层面进行分析,由此可重识“教育剧”的理论内涵,呈现布莱希特戏剧艺术的先锋实验形式与其马克思主义政治实践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剧 《措施》 美学形式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情”的政治:“社会主义教育剧”中的情感叙事
16
作者 熊庆元 《妇女研究论丛》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剧”集中表现出对情感问题的关注。注重情感与革命的内在关联,将阶级认同作为界定情感的标准,便出现了情感的革命化,形成一种新的情感类型学。情感革命化引起公/私关系的重新界定,但并不简单表现为以公抑私的...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教育剧”集中表现出对情感问题的关注。注重情感与革命的内在关联,将阶级认同作为界定情感的标准,便出现了情感的革命化,形成一种新的情感类型学。情感革命化引起公/私关系的重新界定,但并不简单表现为以公抑私的公/私二元关系,而是要重新构建公与私之间的政治关联。由此出现大量的政治抒情,即革命的情感化。革命情感化的实质是一种抒情政治。革命情感具有鲜明的时空结构,尤其通过对革命家史的叙事体现出来。这是为了缓和“不断革命”中的情感危机而形成的应对方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具体革命实践中的情感问题,反而强化了革命情感的泛政治化,其既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革命政治对主体再造的历史诉求,又反映出这一过程中革命政治所内含的情感—文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教育剧 情感的革命化 革命的情感化
原文传递
动画情景剧视频教育在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6期2500-2504,共5页
目的探讨动画情景剧视频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76例行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动画情景剧视频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76例行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画情景剧视频教育,观察比较两组雾化治疗依从性及3个月后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动画情景剧视频教育后,观察组的雾化治疗依从性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时给予动画情景剧视频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症状消失,改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情景视频教育 小儿哮喘 雾化吸入 依从性 肺功能
下载PDF
布莱希特教育剧对剧场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其昌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30,共10页
本文试图梳理布莱希特教育剧的内涵,了解其剧作如何以"辩证"为核心,并运用幕前幕后的表演技巧以刺激参与者在剧场内发言与讨论,从而拓展了剧场应用于教学的多样性。
关键词 布莱希特 教育剧 教育剧 应用
原文传递
情感教育剧:《屈原》的形式与政治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71,共9页
《屈原》是郭沫若《女神》之后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抗战时期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政治实践的重要历史遗产,它试验了以情感为媒介的教育剧形式。戏剧的舞台空间是具有伦理教育和历史教育功能的训谕与美育空间;对传统戏剧表达程式与伦理... 《屈原》是郭沫若《女神》之后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也是抗战时期左翼知识分子文化政治实践的重要历史遗产,它试验了以情感为媒介的教育剧形式。戏剧的舞台空间是具有伦理教育和历史教育功能的训谕与美育空间;对传统戏剧表达程式与伦理教化功能的继承,使该剧成为国统区实践毛泽东所倡"中国作风"的代表作;"雷电颂"让戏剧从行动进入抒情,通过对情感体验、蓄积与抒发的演示具体地展示了情感操练的方法:该剧生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布莱希特"史诗剧"的情感教育剧。情感教育剧的形式,与郭沫若的革命道路和历史哲学密切相关,较之意识形态斗争,他更侧重从社会关系出发的动员式革命,情感动员补充了集体意识的情感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郭沫若 情感教育剧 中国作风 情感动员
原文传递
认同与差异——社会主义教育剧的历史记忆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7,共10页
社会主义是20世纪先锋艺术的主题。社会主义教育剧是社会主义特定历史前提下的一种戏剧生产常态。在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的戏剧实践和理论经验响应了新中国舞台的现实需求,丰富了新中国的舞台世界,亦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20世纪先锋艺术的主题。社会主义教育剧是社会主义特定历史前提下的一种戏剧生产常态。在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的戏剧实践和理论经验响应了新中国舞台的现实需求,丰富了新中国的舞台世界,亦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剧的一条可借鉴亦可对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主义教育剧 《乐观的悲 布莱希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