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教育包”科普模式研究——基于中美案例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黄宇 陈茜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0年第6期426-429,共4页
2019年,山东省科技馆在山东国际科技电影展期间推出与电影结合的教育课程——球幕电影《旅行者号:永无止境的旅程》的配套教育包“漫游太阳系”,这种“电影+教育包”的科普模式在国内首次被使用,是对STEAM教育理念的全新尝试。本文通过... 2019年,山东省科技馆在山东国际科技电影展期间推出与电影结合的教育课程——球幕电影《旅行者号:永无止境的旅程》的配套教育包“漫游太阳系”,这种“电影+教育包”的科普模式在国内首次被使用,是对STEAM教育理念的全新尝试。本文通过中美同类电影教育包的对比,分析其进步空间,并探索该模式面临挑战时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场馆 教育包 科技电影
下载PDF
现代信息产业教育服务外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模式及其风险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秋玲 杨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1期65-71,共7页
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内生动力强、成本和门槛低,推动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育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的流行。但与企业主导的生产服务外包模式不同,教育服务外包是职业院校向教育培训公司购买服务,将部分教育职能外包给企业,以此提升学... 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内生动力强、成本和门槛低,推动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育服务外包校企合作模式的流行。但与企业主导的生产服务外包模式不同,教育服务外包是职业院校向教育培训公司购买服务,将部分教育职能外包给企业,以此提升学校专业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它通过项目制购买的校企利益对接机制、专业共建的校企组织互嵌机制和企业主导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产教融合。然而,在教育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教育服务外包也存在公立学校的教育职能外溢、社会职能弱化、校企监督评估和信任难的风险。基于此,未来发挥教育服务外包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应坚持人才培养的教育本位,规范外包程序和教育培训市场,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服务外 现代信息产业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下载PDF
家庭教育中“教育外包”的表现、影响及其规避 被引量:9
3
作者 但菲 黄昕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4,共4页
在家长强烈的起跑线意识的催化下,"教育外包"在我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外包表现为教育责任的外包和情感生活的外包,它不仅带来亲子关系的淡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父母教育责任的分化,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此... 在家长强烈的起跑线意识的催化下,"教育外包"在我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教育外包表现为教育责任的外包和情感生活的外包,它不仅带来亲子关系的淡化、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父母教育责任的分化,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对此,应从家长自身、社会以及家园合作三方面以规避目前"教育外包"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 父母缺位 科学育儿
下载PDF
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构建
4
作者 赵丽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第2X期173-176,共4页
结合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跃升的人力资源需求特征,澄清区域所需应用技能型人才从业标准和岗位模型的知识体系要求,催熟以现代教育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提出一种聚焦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和课程优化的适配教育体系构建策略,有... 结合吉林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跃升的人力资源需求特征,澄清区域所需应用技能型人才从业标准和岗位模型的知识体系要求,催熟以现代教育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提出一种聚焦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和课程优化的适配教育体系构建策略,有效对接院校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以支持区域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的规模教育和长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服务外 教育生态系统 知识体系 教育体系构建 应用技能型人才
下载PDF
家政服务教育培训外包可行性及体系构建研究
5
作者 周静 李磊 《现代商业》 2013年第34期287-288,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包"行业日益兴起,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外包"行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而第三产业则发展较慢。本文立足于家政服务行业,针对家政服务公司,从家政培训这个角度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包"行业日益兴起,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外包"行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而第三产业则发展较慢。本文立足于家政服务行业,针对家政服务公司,从家政培训这个角度提出了家政教育培训外包这个概念,同时根据其实施的意义以及可行性分析,提出家政教育培训外包的体系构建,为家政服务行业的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政教育培训外 可行性 体系构建
下载PDF
对高职院校实行教育外包的思考
6
作者 马志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47-49,共3页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建立外包机构,在高职院校实行教育外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与企...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滞后,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所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以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建立外包机构,在高职院校实行教育外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家庭教育中“甩包”问题的分析及应对
7
作者 李宗喜 王正伦 张存萍 《新课程研究》 202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当前,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甩包"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责任的推卸、家庭教育引导的敷衍、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塞责三大方面。这些问题应从家长自身、家校共育、家校社三体融合三个方面来加以规避。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甩 科学育子 家校共育 家校社三体融合
下载PDF
未来教育的四种图景——OECD《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报告要点与思考 被引量:19
8
作者 兰国帅 张怡 +3 位作者 魏家财 郭倩 孔雪柯 张巍方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8,共12页
2020年,OECD发布的《面向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教育四种图景》报告,描述了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即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和无边界学习,探讨了未来教育四种图景可能面临的七种现实挑战,即现代化与颠覆性变革、新... 2020年,OECD发布的《面向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教育四种图景》报告,描述了未来20年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即学校教育扩展、教育外包、学校作为学习中心和无边界学习,探讨了未来教育四种图景可能面临的七种现实挑战,即现代化与颠覆性变革、新目标与旧结构、全球化与本土化、创新与规避风险、技术潜能与现实、虚拟学习与面对面互动、学习与教育。文章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从该报告的发展脉络、过去20年学校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2020年未来教育四种图景及面临的现实挑战四个维度,分析了《2020年未来学校教育图景》的报告内容,提出要转变思维方式以应对现代化指标陷阱、改变教育旧体系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自主创新以实现本土化和全球化、推动教学创新并注意规避风险、发挥技术潜能以推动教学变革、利用新兴智能技术以实现混合教学、推动终身学习以构建学习型社会等建议,旨在激发人们对教育多元未来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为未来教育发展作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校 未来教育 教育图景 学校教育扩展 教育 学校作为学习中心 无边界学习
下载PDF
教育转化涉黑涉恶类罪犯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路永泉 《中国监狱学刊》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涉黑涉恶类罪犯以其入狱前的“组织性”、复杂的社会背景和较强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是监狱管理和教育改造的难点。监狱必须根据其突出特征,不断提高教育改造的针对性、时效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瓦解其团伙、矫正其行为、转化其思想的目的。
关键词 涉黑涉恶类罪犯 教育转化 不认罪 不服判
原文传递
基于OBE的英语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20期223-224,共2页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注重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该学科实践环节的设计宜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法,可满足英语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功能性要求。文中针对反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即需求分析、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指标点,以及课程体...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注重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该学科实践环节的设计宜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法,可满足英语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功能性要求。文中针对反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即需求分析、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指标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一步步地以分解案例的形式来说明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引入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澳洲职业教育培训包,探讨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和方法。文章指出英语实践教学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满足需求,根本点是成果导向,表达点是功能性设计。基于OBE的英语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描述和举例,为现代化教育实训系统的英语实践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作了一个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反向教学设计 英语实践课程 澳洲职业教育培训
下载PDF
浅析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电工学”培训包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静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8期133-,135,共2页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电工学"培训包的演变历程,内容和在电子和通信文凭中的应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训电工学
原文传递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资源包的创建与使用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萍 《浙江教育科学》 2013年第3期40-43,共4页
为了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包的创建与使用的实践研究,本文结合研究实践阐释了科学教育资源包的创建意义、创建办法... 为了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包的创建与使用的实践研究,本文结合研究实践阐释了科学教育资源包的创建意义、创建办法以及使用策略,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 科学教育资源 创建与使用
原文传递
Motivation in Information Searching Through "Mobile News" by Malaysian Youth
13
作者 Akmar Hayati Ahmad Ghazali Siti Zobidah Oma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6期263-269,共7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information searching especially among youth. Youth are increasingly inclined to seek information using the new media such as mobile ne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ve changed the landscape of information searching especially among youth. Youth are increasingly inclined to seek information using the new media such as mobile news. Nevertheless, the massive information flows have caused difficulties in finding quality, relevance and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 Hence,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youth whe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through mobile news; to recognize the motivational factors in searching information through mobile news; and to find out the acceptance factor in searching information through mobile news. The underlying theory in this research is using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DOI). Employing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a total of 400 respondents from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es were selected to be the respondents of this stud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PSS) version 21.0.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problems faced when seeking information through mobile news is information disorder. Further, motivational factors that encourage information seeking through mobile news by youth are related to advantage and observ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seeking information through mobile news is accepted by the youth due to their perceived ease of use. In conclusion, it is hoped that the mobile news could be one of the leading learning medium among the youth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ews INFORMATION YOUTH needs motives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of Food Establishment Employees in a Philippine University
14
作者 Lea Ivy O. Manzanero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8期404-417,共14页
The waste management challenge in university campuses includes food and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Being foremost affected by the food-related waste stream, 92 employees from food establishments located inside the Univ... The waste management challenge in university campuses includes food and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Being foremost affected by the food-related waste stream, 92 employees from food establishments located inside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were provided expert-validated survey questionnaire to identify their perception on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as well as describe their awareness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concepts. Thirty-nine (42.4%) related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 mainly to trees, plants, animals,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rivers. Only twenty-six (28.3%) expressed an attitude of concern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Six (6.5%) conveyed negative human behavior as the reason why the environment is in a dismal state and the same percentage (6.5%) showed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mainly because humans benefit from it. Fifteen (16.3%) opted not to share their opinion. For perception on pollution, thirty-six (39.1%) linked the concept to the presence of land, air, or water pollution and twenty-three (25%) associated the pollution to negativ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and on the environment. Twelve (13%) mentioned concern over the presence of pollution and twenty-one (22.8%) did not share their opinion on pollution. Awareness on environmental ethics concepts was identified using 15-item Likert Scale Questionnaire. Areas in environmental concepts where participants most strongly agreed include "value of life," diversity and intrinsic value, cooperation, common good,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ults of this survey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discourse on the proposed policy of the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to segregate waste at-source. The said policy seeks to ensure that: (1) only food waste from concessionaires will be deposited directly to the compost site; (2) recyclables are to be sold; and (3) only residuals such as non-biodegradables and non-recyclables are to be sent to the dump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establishment EMPLOYE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thics ResponsibleEnvironmental Behavior (REB) POLLUTION ENVIRONMENT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WM) UNIVER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