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教育历史人类学的形成与方法论突破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丽丽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人类学通过教育历史人类学实现了转向与重建,从追求固定标准的方法论转向关注历史性和变化性的方法论(即"双重历史"),以此探究人类形象的演变过程,转变德国传统教育人类学以固定单一的人类形象作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教育人类学通过教育历史人类学实现了转向与重建,从追求固定标准的方法论转向关注历史性和变化性的方法论(即"双重历史"),以此探究人类形象的演变过程,转变德国传统教育人类学以固定单一的人类形象作为标准的做法,思考"教育中人的形象"在历史演变和现实中的复杂多样,形成与此相应的研究方法论。教育历史人类学对传统主题予以时代新塑,确定多层次分析单位,改变教育人类学的传统思维方式并更新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历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方法论
下载PDF
教育的历史人类学:问题与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李明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41,共16页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点研究范围的有:身体与感知、代际与性别、时间与空间。对其发展来说,历史与心态、文化性与跨文化性、跨学科性与跨国性这三个任务和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历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论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传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存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6,共7页
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乌尔夫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人类学研究新范式,主张以"历时"和"瞬时"视角结合的方式看待人类学问题,体现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旨趣。该范式在"历史"与"文化&qu... 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是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乌尔夫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人类学研究新范式,主张以"历时"和"瞬时"视角结合的方式看待人类学问题,体现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旨趣。该范式在"历史"与"文化"等关键概念、对人类整体形象和"教化"话语的关注、坚持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等方面,承接了赫尔德等人开创的德国人类学思想和理论传统。在跨文化研究中,把握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所根植的思想传统和理论脉络,有助于理解其核心概念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理论传统 赫尔德
下载PDF
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的形成与方法论突破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丽丽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将"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拓展对"人类形象"复杂性的研究范围,将教育人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中。德国教育人类学方法论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主...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德国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将"文化"与"历史"结合起来,拓展对"人类形象"复杂性的研究范围,将教育人类学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中。德国教育人类学方法论实现了重要突破:在主流人类学范式的互动交流和跨文化背景的持续影响下,形成了关切本体性与多样性的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人类形象的"新双重视角",将人类学经典的田野研究方法与德国本土的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传统教育人类学的二元对立式思维、孤立式思维和演绎式思维等被整体性综合思维所取代,德国教育人类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得以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历史文化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