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扶贫时代我国农村教育反贫困的价值理性回归--基于可行能力理论视角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晓蓉 田晓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34,81,共7页
消除能力贫困是后扶贫时代农村反贫困的主要目标,农村教育反贫困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蕴含在可行能力中的"全人教育"和"自由价值"引发对教育反贫困价值理性的反思。当前农村教育反贫困仍处于"扶教育之贫&q... 消除能力贫困是后扶贫时代农村反贫困的主要目标,农村教育反贫困必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蕴含在可行能力中的"全人教育"和"自由价值"引发对教育反贫困价值理性的反思。当前农村教育反贫困仍处于"扶教育之贫"阶段,强调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依赖国家倾斜性和救助性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教育反贫困的系统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遮蔽。后扶贫时代应重视农村教育反贫困的长效性,为提升人的可行能力奠定基础;构建农村教育反贫困共同体,加强不同行动主体的协商与合作;推进农村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创造农村教育反贫困自主发展空间;挖掘农村本土文化资源,为教育反贫困人文理性彰显培育大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扶贫时代 农村教育反贫困 可行能力 价值理性
下载PDF
西部农村反贫困战略模式:“教育反贫困” 被引量:3
2
作者 易宏军 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6,共4页
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深入研究西部反贫困,将进一步丰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更深刻地认识反贫困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反贫困的实践。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教... 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深入研究西部反贫困,将进一步丰富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更深刻地认识反贫困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反贫困的实践。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教育反贫困 模式
下载PDF
论“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 被引量:8
3
作者 祝玉峰 赵茂林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86-287,共2页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战略模型的构建要动态地调整为与之对应的从平面型到立体型的转化过程,“教育反贫困”是指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西... 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我国西部农村反贫困的战略模型的构建要动态地调整为与之对应的从平面型到立体型的转化过程,“教育反贫困”是指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斩断贫困的累积循环因果链条,从而实现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农村 教育反贫困 战略思路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6,共9页
由于西部贫困农村的农户受到了生态脆弱、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人均占有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多 ,受教育年限短、劳动力素质低、能力弱这三重挤压 ,而我国政府的扶贫战略较多考虑的是容易立竿见影的开发性扶贫而较少考虑到西部农村贫困人口... 由于西部贫困农村的农户受到了生态脆弱、生存自然环境恶劣 ,人均占有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多 ,受教育年限短、劳动力素质低、能力弱这三重挤压 ,而我国政府的扶贫战略较多考虑的是容易立竿见影的开发性扶贫而较少考虑到西部农村贫困人口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 ,这就造成了一种错位 ,容易引发扶贫后的“返贫”现象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反弹。按照“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制定中 ,必须纠正上述在农村扶贫开发上的错位 ,而选择一种具有“扶正固本”特征的“教育反贫困”战略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教育对人的素质和发展技能进行全面提升 ;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保障 ,以科技为先导 ,以“市场化”为导向 ,以塑造市场主体为中心 ,以人力资源为根本 ,以培育市场体系为条件 ,以社会保障为依托 ,逐步实现西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教育 西部农村 教育反贫困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教育反贫困”战略的选择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茂林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8-141,126,共5页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十五’计划中期的中国西部农村 ,哪些特征因素影响农户的贫困状况 ?选择什么样的反贫困战略 ?”通过对 2 0 0 4年 2至 4月进行的大型调查的分析研究 ,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 6 37元的收入水平 ,得到了西部... 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在‘十五’计划中期的中国西部农村 ,哪些特征因素影响农户的贫困状况 ?选择什么样的反贫困战略 ?”通过对 2 0 0 4年 2至 4月进行的大型调查的分析研究 ,我们将贫困线设定在每人每年 6 37元的收入水平 ,得到了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估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的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农村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贫困”和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历史因素等构成累积的贫困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选择“教育反贫困”战略。本文立足于这一点 ,对中国西部农村“十一五”期间“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实施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贫困 教育贫困 教育反贫困”战略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反贫困的内在矛盾与未来指向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晓蓉 张晓文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共9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教育反贫困带来契机,同时也有其局限。深入分析教育反贫困发生的内在矛盾是解决贫困的逻辑起点,作为构建思维层面的分析,此为寻找消解内在矛盾良方的基础。区域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利益、贫困文化惯习、人口综合素...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教育反贫困带来契机,同时也有其局限。深入分析教育反贫困发生的内在矛盾是解决贫困的逻辑起点,作为构建思维层面的分析,此为寻找消解内在矛盾良方的基础。区域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利益、贫困文化惯习、人口综合素质与智能化教育经济价值、社会功能、文化创新、人才标准之间存在四类矛盾。因此,从智能化生产力、社会网络、教育要素、人才规格四维度,改革教育经济价值理念、社会效能、文化价值、顶层设计是智能化教育反贫困的四大行动路向。在思维层与模式层分析前提下,对未来智能化的教育反贫困进行三维系统化反思,坚定智能化对教育的系统性变革以及智能化对教育反贫困的革新,冷静省察智能化技术的过分异化与实用价值,再度反思教育反贫困的“无能”与“万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化时代 教育反贫困 贫困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反贫困的体系与历史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蓉 吴霓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0,共11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为国家和民族探寻正确出路,使中国人民的命运真正发生转变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其中,教...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为国家和民族探寻正确出路,使中国人民的命运真正发生转变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其中,教育反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大历史观”出发,以1921年为透视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反贫困的时间起点,在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反贫困的价值、制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反贫困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反贫困道路,突出强调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以农民和工人为主要对象的“成人教育”。这些培根固本的举措,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反贫困成功的核心要义与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一百周年 教育反贫困
下载PDF
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对策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茂林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2,共3页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针对以往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缺陷与不足和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要完成反贫困的战略任务必须进行反贫困的制度创新。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实施的内容包括“教育... 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是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反贫困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针对以往我国反贫困战略的缺陷与不足和中国西部农村贫困的发生机制,要完成反贫困的战略任务必须进行反贫困的制度创新。西部“教育反贫困”战略实施的内容包括“教育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阶段、重点和难点、措施等一揽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教育反贫困 对策设计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路径分析——基于尼日利亚的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国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87-91,共5页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反贫困的重要途径,尼日利亚在这一过程中做了系列尝试,包括优化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扩大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为同类实践提供一定参照,值得关注。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教育反贫困 尼日利亚
下载PDF
西部农村“教育贫困”与“教育反贫困” 被引量:1
10
作者 龚冬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170-172,共3页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最重要部分,而西部地区贫困主要体现为教育贫困。西部教育贫困表现为知识贫困、信息贫困和文化贫困,应通过发展西部农村教育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发展技能,从而达到反贫困的目的。
关键词 西部农村 教育贫困 教育反贫困
下载PDF
西部农村“教育贫困”与“教育反贫困”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茂林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6-18,共3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经济 教育反贫困”战略
下载PDF
社区主导发展理念下澳大利亚土著职业教育反贫困:机理、实践路径与特点
12
作者 陈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7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提出了“社区主导发展”反贫困理念,认为贫困人口及其社区是反贫困的目标群体,主张将反贫困资源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交给社区,赋予社区参与权和决策权,以根除贫困。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最贫困的群体,澳大利亚政府依据... 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提出了“社区主导发展”反贫困理念,认为贫困人口及其社区是反贫困的目标群体,主张将反贫困资源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交给社区,赋予社区参与权和决策权,以根除贫困。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最贫困的群体,澳大利亚政府依据社区主导发展理念治理土著人的贫困问题,并进一步落实在被奉为脱贫“秘密武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实践中。社区主导发展理念下的土著职业教育从赋予社区权利,发挥土著人的主体性价值;构建与土著文化相适应的培训内容和学习环境,提高脱贫能力;内外联动,创建多元协同参与的反贫困共同体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土著人的多维贫困问题,形成了彰显人本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特点,为世界职业教育反贫困提供了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土著人 社区主导发展 职业教育反贫困 贫困治理
下载PDF
经济学视野下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与返贫困问题
13
作者 吕登蓉 左文华 《沧桑》 2010年第2期78-79,81,共3页
教育在西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教育返贫却与教育反贫困共生。成本—收益不均衡是教育返贫的直接原因,教育收益的长周期和强时滞性是教育返贫的催化剂。通过分析反贫困的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教育返贫困的对策。
关键词 教育反贫困 教育返贫 西部农村 成本—收益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限度与突破进路 被引量:9
14
作者 瞿连贵 石伟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4,共9页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职业教育在减贫脱贫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减贫脱贫的重要举措,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职业教育反贫困因政策的应急取向产生的持续性限度、反贫困项目的粗放实施产生的实效性限度、贫困者主体意识...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职业教育在减贫脱贫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减贫脱贫的重要举措,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职业教育反贫困因政策的应急取向产生的持续性限度、反贫困项目的粗放实施产生的实效性限度、贫困者主体意识薄弱产生的内源动力培育限度,制约着职业教育反贫困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反贫困功能,有赖于三个方面的转变和突破,即政策取向从应急性向系统性转变、项目实施从粗放式向精准性转变、贫困者自身从被动脱贫向主动脱贫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反贫困 脱贫攻坚 限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反贫困逻辑取向的历史与未来: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晓文 吴晓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41,共8页
贫困伴随社会发展而存在,反贫困则一直受到人类持续关注。“温饱无忧”作为教育反贫困的内隐式历史逻辑取向,已成为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历史夙愿。基于对后扶贫时代相关文献梳理及田野实证考察,围绕教育与贫困的关系脉络,构建以“智能素... 贫困伴随社会发展而存在,反贫困则一直受到人类持续关注。“温饱无忧”作为教育反贫困的内隐式历史逻辑取向,已成为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历史夙愿。基于对后扶贫时代相关文献梳理及田野实证考察,围绕教育与贫困的关系脉络,构建以“智能素养”为导向的中观、微观、宏观三维一体的教育反贫困新系统性逻辑分析框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反贫困未来逻辑取向生成将呈现人才标准转型、职业类型升级、学习模式变革、创造创新突显、全球利益联动等五大新挑战。同时,人工智能也为教育反贫困未来逻辑取向达成提供新方略,从智能素养人才培育、智能化职业生涯规划、智能化学习策略构建、智能化创新思维耕植、智能化反贫共同体建设,以此生成教育反贫困未来逻辑取向,最终培育贫困者适应未来社会的“智能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反贫困 温饱无忧 智能素养
下载PDF
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选择与可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飞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需求 明确 人口 科学发展观 贫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育反贫困”战略 农村贫困问题 西部农村
下载PDF
教育反贫困视域下的农村学校教育变革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刚成 陶雨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2年第4期88-99,共12页
为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反贫困价值,扩大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需要从教育反贫困视域对农村学校教育进行深入分析。文章从农村学校教育志在美好生活的扶志价值、旨在高效做事的赋能价值和复杂劳动的增值价值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农村学校... 为强化农村学校教育的反贫困价值,扩大农村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需要从教育反贫困视域对农村学校教育进行深入分析。文章从农村学校教育志在美好生活的扶志价值、旨在高效做事的赋能价值和复杂劳动的增值价值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农村学校教育价值,并从扶志教育的偏离、赋能教育的偏离和增值教育的偏离三个方面厘清现存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农村学校教育的变革方向。农村学校教育应该回归人本身方可扶志,应该回归生活方可赋能,只有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与文明习惯的人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创造富裕美好生活,这些理应成为农村学校教育新的发展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学校教育 教育反贫困 扶志 赋能 增值
下载PDF
教育反贫困视角下的农村民办学前教育财税支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茜 《北方经济》 2018年第8期71-74,共4页
学前教育属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投资,传统上被归类为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其主要的支出责任由私人承担,政府承担有限责任。但是从教育公平及教育反贫困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人成年后的社会状态有极大的影响,有助于个体改善人力资本质... 学前教育属于儿童早期发展的投资,传统上被归类为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其主要的支出责任由私人承担,政府承担有限责任。但是从教育公平及教育反贫困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人成年后的社会状态有极大的影响,有助于个体改善人力资本质量,进而帮助个体脱离贫困状态。因此,学前教育又具有强烈的纯公共品的特征。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化等特点,学前教育资源还较为匮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最短板。在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背景下,财政有必要支持农村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本文拟对农村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财税方面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学前教育 财政支持 乡村振兴 教育反贫困
下载PDF
教育反贫困: 美国社区学校的理念、运行机制与实践举措
19
作者 尹向毅 万秀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7-128,共12页
美国社区学校是其城市贫困社区教育反贫困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理念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育人以及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运行机制包括分工明确与跨界协作的组织机制,全面深入的需求与资源评估机制,... 美国社区学校是其城市贫困社区教育反贫困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理念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育人以及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运行机制包括分工明确与跨界协作的组织机制,全面深入的需求与资源评估机制,混合型资源投入机制,以目标为产出的数据化运行机制。实践举措方面提供综合化的健康与发展服务,提供高质量的课外学习与活动服务,建设信任的家校关系等。美国社区学校在提高贫困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其终身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教育反贫困要以满足贫困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政府、家庭、学校与社会间制度化和常态化协同为保障,以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数据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社区学校 教育反贫困 理念 运行机制 举措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中的教育反贫困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晓蓉 谢非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6,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出,凝聚着中国人的古今智慧。其追寻公平正义、协同发展、文化多元和责任共担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于反贫困实践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审视教育反贫困,可以发...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出,凝聚着中国人的古今智慧。其追寻公平正义、协同发展、文化多元和责任共担的价值取向很好地体现于反贫困实践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审视教育反贫困,可以发现,受教育是贫困者追求公平正义的起点和提升促进协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贫困地区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媒介,也是贫困者实现分享社会繁荣和共担发展责任的手段。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审视教育反贫困,建议从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构建教育反贫困的多维共同体,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反贫困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反贫困 教育反贫困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