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育吸纳:中西部地区县域城市化的另类逻辑
被引量:
5
1
作者
聂洪辉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3-22,共10页
“文字上移”是学者用来分析在农民离土性和土地财政的动力下乡村学校向城镇集中现象的一个概念。它表明,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中小学校呈增加趋势,农村中小学数量与规模不断缩减。“教育吸纳”论述的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市化的另类逻辑,...
“文字上移”是学者用来分析在农民离土性和土地财政的动力下乡村学校向城镇集中现象的一个概念。它表明,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中小学校呈增加趋势,农村中小学数量与规模不断缩减。“教育吸纳”论述的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市化的另类逻辑,是指在无外来人口迁入,工业化水平发展较慢的情形下,中西部县级政府通过撤点并校,缩减农村中小学校数量与规模,而在新城区新建和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有意识地将农村人口吸纳进城市,推动城市化,提高房价,从而实现土地财政的现象。教育吸纳表明,很多农村人口为了子女接受教育被迫裹挟进了城市化的洪流中。教育吸纳是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在政府推动城市化过程中不是事先规划好的,而是“习得的”一种策略。这也显示,中西部地区政府推动城市化手段日臻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吸纳
中西部地区
城市化
新生代农民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走向赋能: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波
杨清溪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随着乡村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乡村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创设更具优势的育人环境,开发更加多元的电子教育资源,以此来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令人吊诡的是,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并未让乡村教师技术吸纳...
随着乡村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乡村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创设更具优势的育人环境,开发更加多元的电子教育资源,以此来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令人吊诡的是,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并未让乡村教师技术吸纳效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技术依旧难以赋能乡村教师。带着技术为何难以赋能乡村教师,技术怎么才能赋能乡村教师的核心问题,亟待从理论上廓清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过程机制,打开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过程的“黑箱”,才有可能构建出适切的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促进对策。鉴于此,研究基于技术吸收能力理论、分解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等理论,建构了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过程的理论模型。从理论模型来看,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一般过程分为吸纳前的价值辨识、吸纳中的主动消化以及吸纳后的创新应用三段。吸纳结果分为止于接触、困于悬置、达至赋能三种。依据理论模型,结合技术吸纳过程分析和吸纳结果的反馈,提出引导乡村技术接触型教师增进对教育技术的认同、促进技术悬置型教师走向赋能、多元主体协同为乡村教师创新使用教育技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及做好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知识的管理等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教师更好地吸纳教育技术,让教育技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乡村教师
教育
技术
吸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创新教育——个性化
3
作者
谢志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8-19,共2页
人类生活发展至今,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种基本的文化形态:一是以社会为轴心的文化形态;二是以个人为轴心的文化形态.这并不是两种对立的文化形态,而是指哪一种文化的影响力更大.
关键词
创新
教育
个性化
教育
观念
知识
吸纳
型
教育
知识运用型
教育
知识创造型
教育
个性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熊易寒
杨肖光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2015年第1期168-196,350,共30页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两种主要渠道。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学校类型对于农民工子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接近主流价值观,农民工子弟学校...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两种主要渠道。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学校类型对于农民工子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接近主流价值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与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疏离;(2)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为强烈地感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歧视;(3)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于个人前景的预期低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挫败感。可见,单纯的教育吸纳对于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作用极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价值观
行为模式
教育吸纳
社会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育吸纳:中西部地区县域城市化的另类逻辑
被引量:
5
1
作者
聂洪辉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
出处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3-22,共10页
文摘
“文字上移”是学者用来分析在农民离土性和土地财政的动力下乡村学校向城镇集中现象的一个概念。它表明,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中小学校呈增加趋势,农村中小学数量与规模不断缩减。“教育吸纳”论述的是中西部地区县域城市化的另类逻辑,是指在无外来人口迁入,工业化水平发展较慢的情形下,中西部县级政府通过撤点并校,缩减农村中小学校数量与规模,而在新城区新建和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有意识地将农村人口吸纳进城市,推动城市化,提高房价,从而实现土地财政的现象。教育吸纳表明,很多农村人口为了子女接受教育被迫裹挟进了城市化的洪流中。教育吸纳是中西部地区县级政府在政府推动城市化过程中不是事先规划好的,而是“习得的”一种策略。这也显示,中西部地区政府推动城市化手段日臻成熟。
关键词
教育吸纳
中西部地区
城市化
新生代农民工
分类号
F299.2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走向赋能: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波
杨清溪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新时代美好教育需要的义务教育学校功能改进问题研究”(课题编号:BAA190237)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乡村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乡村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创设更具优势的育人环境,开发更加多元的电子教育资源,以此来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助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令人吊诡的是,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并未让乡村教师技术吸纳效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技术依旧难以赋能乡村教师。带着技术为何难以赋能乡村教师,技术怎么才能赋能乡村教师的核心问题,亟待从理论上廓清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过程机制,打开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过程的“黑箱”,才有可能构建出适切的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促进对策。鉴于此,研究基于技术吸收能力理论、分解计划行为理论、创新扩散等理论,建构了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过程的理论模型。从理论模型来看,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一般过程分为吸纳前的价值辨识、吸纳中的主动消化以及吸纳后的创新应用三段。吸纳结果分为止于接触、困于悬置、达至赋能三种。依据理论模型,结合技术吸纳过程分析和吸纳结果的反馈,提出引导乡村技术接触型教师增进对教育技术的认同、促进技术悬置型教师走向赋能、多元主体协同为乡村教师创新使用教育技术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及做好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知识的管理等对策,以期推动乡村教师更好地吸纳教育技术,让教育技术更好地赋能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技术赋能
乡村教师
教育
技术
吸纳
Keywords
technology empowerment
rural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sorption收稿日期:2023年11月11日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创新教育——个性化
3
作者
谢志华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8-19,共2页
文摘
人类生活发展至今,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种基本的文化形态:一是以社会为轴心的文化形态;二是以个人为轴心的文化形态.这并不是两种对立的文化形态,而是指哪一种文化的影响力更大.
关键词
创新
教育
个性化
教育
观念
知识
吸纳
型
教育
知识运用型
教育
知识创造型
教育
个性思维
分类号
G5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熊易寒
杨肖光
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出处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2015年第1期168-196,350,共3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ZZ0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810006)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0CG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两种主要渠道。本文在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框架下,讨论学校类型对于农民工子女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接近主流价值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与主流价值观表现出一定的疏离;(2)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更为强烈地感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歧视;(3)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于个人前景的预期低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挫败感。可见,单纯的教育吸纳对于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作用极其有限。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价值观
行为模式
教育吸纳
社会融合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育吸纳:中西部地区县域城市化的另类逻辑
聂洪辉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走向赋能:乡村教师教育技术吸纳的分析框架
孙波
杨清溪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创新教育——个性化
谢志华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学校类型对农民工子女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熊易寒
杨肖光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