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德性的境界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海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教育德性考察教育中的德性问题 ,它具有静态的逻辑结构和动态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德性的本质内核中 ,其特殊内核表现为教育德性的逐级上升的七种境界 :教育良知、断然选择、定位教育、宁静致远、安身立命、居安思危、止于至善。教育德性... 教育德性考察教育中的德性问题 ,它具有静态的逻辑结构和动态的发展规律。在教育德性的本质内核中 ,其特殊内核表现为教育德性的逐级上升的七种境界 :教育良知、断然选择、定位教育、宁静致远、安身立命、居安思危、止于至善。教育德性境界的上升机理是德得相通。教育之“德”与教育之“得”的矛盾 ,教育之个体“德得”与教育之社会“德得”的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德性 教育良知 定位教育 教育哲学 教育德性境界
下载PDF
过一种有教育德性的课堂生活 被引量:3
2
作者 夏家发 《湖北教育》 2013年第3期1-1,共1页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通过立课.让学生有人性、有尊严、有德性地站起来:教师是教的主体.就得在立课中.使自己有人性:有尊严、有德性地站起来。无法想象.课堂如果没有基于人性尊严的教育德性.会对师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要通过立课.让学生有人性、有尊严、有德性地站起来:教师是教的主体.就得在立课中.使自己有人性:有尊严、有德性地站起来。无法想象.课堂如果没有基于人性尊严的教育德性.会对师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过一种有教育德性的课堂生活.是师生共同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德性 课堂生活 尊严 学生 教师 师生
下载PDF
无声的教育德性——日本中小学见闻
3
作者 刘竑波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年第4期60-62,共3页
日本中小学重视教育德性,其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体现于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中。包括坚固、朴素、清洁的教育环境;午间供餐制和统一校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身体力行"做中学"。我们应学习日本中小学办学经验,把中国的教育办得... 日本中小学重视教育德性,其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体现于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中。包括坚固、朴素、清洁的教育环境;午间供餐制和统一校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身体力行"做中学"。我们应学习日本中小学办学经验,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小学 教育德性 师生关系
下载PDF
浅析教育德性的实现与追求
4
作者 沈慧 《文教资料》 2009年第31期130-133,共4页
我国教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一味追求利益的导向下,出现了教育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教育德性,为我国当前教师品质的形成提供... 我国教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但是在目前市场经济一味追求利益的导向下,出现了教育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来实现教育德性,为我国当前教师品质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德性 实现 追求
下载PDF
浅析当前部分学校教育德性的缺失
5
作者 沈慧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4期118-120,共3页
本文就当前少数学校教育德性缺失现象进行了概括,包括教育人道的缺失、教育理性的缺失、教育公正的缺失和教育尊严的缺失.并就此深刻地分析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强制... 本文就当前少数学校教育德性缺失现象进行了概括,包括教育人道的缺失、教育理性的缺失、教育公正的缺失和教育尊严的缺失.并就此深刻地分析了出现这些现象的主客观原因,包括市场经济的功利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强制和理性精神的错位、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的匮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德性 缺失 解决措施
下载PDF
学校教育德性贫困的根源与对策
6
作者 蔡汉棠 《师道(教研)》 2011年第5期12-12,共1页
一、学校教育德性贫困的根源 1.教育背景的贫困孔子曰:“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重于道,视德性培养为教育之根本。
关键词 教育德性 贫困 学校 教育背景 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 培养
下载PDF
论教育德性的七种境界
7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1年第7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教育德性 意志 情感 教育环境
下载PDF
教育德性的缺失及其追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卓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23,40,共5页
教育本身是需要德性的。在现实中可以发现不少"缺德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出"精神胜利法"指导下教育自身的道德危机。"斯德哥尔摩症"是形成缺德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它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被动、消极和软弱,导... 教育本身是需要德性的。在现实中可以发现不少"缺德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出"精神胜利法"指导下教育自身的道德危机。"斯德哥尔摩症"是形成缺德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它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被动、消极和软弱,导致了教育主体人格的丧失和创造力的枯竭。在"异质的平等观"的指导下实行差别对待,从而为教育自身提供一种"合法性"的依据,这是教育的道德性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胜利法” “文化革新” 教育德性
原文传递
教育崇善与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9
作者 糜海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就教育善的完全实现而言,教育的道德主体性有两个基本维度:教育系统的道德主体性和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前者旨在从整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后者旨在从个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就后者而言,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实现教育善的路径之一,是... 就教育善的完全实现而言,教育的道德主体性有两个基本维度:教育系统的道德主体性和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前者旨在从整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后者旨在从个体意义上实现教育善。就后者而言,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作为实现教育善的路径之一,是主体遵行规范、进行价值追求的活动。教育伦理建设应将规范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从道德主体性上培养教育者的教育德性和教育信念,为实现教育善提供内在保证和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育 主体 教育德性 教育信念
下载PDF
回归德性的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方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1-14,共4页
教育是德性实践,作为德性实践的教育是求真、向善、趋美的统一体;受功利中心价值取向的侵蚀,教育作为德性实践的内在利益不断丧失;教育德性的回归具有一定基础,并且只能在德性实践中、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实现回归。
关键词 实践 教育德性 真善美
下载PDF
论德性养成教育 被引量:47
11
作者 戴木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8-54,共7页
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严重地冲击着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德性是迈向21世纪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自觉和心灵秩序,是遏制恶欲、恶念、恶势力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重视德性的认... 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严重地冲击着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德性是迈向21世纪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自觉和心灵秩序,是遏制恶欲、恶念、恶势力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重视德性的认知和德性的“灌输”,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对德性养成而言,学校的教育是重要的,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 育工作 学校教育 养成教育 认知教育 社会实践
下载PDF
青年德性养成教育中的儒家文化资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爱军 董芳芳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德性作为青年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方面,其养成教育在当代正面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多重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为青年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系。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 德性作为青年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方面,其养成教育在当代正面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多重挑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则为青年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参照系。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儒家思想尤其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具有多重的思想价值。儒家传统文化既注重德性主体的道德自我意识培养,又强调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来担负起对子女道德教化的责任,更关注在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中践行道德规范,这些都为当代青年的德性养成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儒家文化 青年养成教育
下载PDF
论传统德性人格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13
作者 韩玲 张博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 德性人格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中占主流地位的人格教育思想。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过极大作用,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存在着主体性人格缺失、工具理性主义至上、"面具"怪象频生等不足之处。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努力促进传统人格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着力于传统意识的现代转换,努力实现传统伦理功能与现实价值取向的对接与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人格教育 现代转换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训与未成年人德性养成教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昕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5年第2期22-24,共3页
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呼唤德性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德性养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传统家训 ,从教育子孙自强自立的立志教育入手 ,在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和家政教育 ,通过家庭中爱亲敬长的人伦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 未成年人的道德现状呼唤德性养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德性养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传统家训 ,从教育子孙自强自立的立志教育入手 ,在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和家政教育 ,通过家庭中爱亲敬长的人伦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性。对于德性养成教育的方法 ,传统家训也提供了许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训 未成年人 养成教育
下载PDF
陈卓:异质的平等观是教育德性的基石
15
《小学德育》 2011年第4期4-4,共1页
陈卓在《学术探索》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本身是需要德性的,道德教育更应当是“道德的教育”。但现实中不少所谓的“道德教育”实际上是“缺德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出“精神胜利法”指导下教育自身的道德危机。
关键词 教育德性 陈卓 平等观 “精神胜利法” 异质 教育 2010年 学术探索
原文传递
论人文教育与德性本位教育在教学中渗透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小卫 《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及德性本位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对医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也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使我们培养...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及德性本位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对医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也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本位教育 教学渗透
下载PDF
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德性素质教育思考
17
作者 严光菊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着装打扮、言谈举止等礼仪体现一个人的"德性"与"德相","明礼"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德性素质。如今,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大学生礼仪现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主体视... 着装打扮、言谈举止等礼仪体现一个人的"德性"与"德相","明礼"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德性素质。如今,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基于大学生礼仪现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主体视角反思道德原因,以礼载德,探求和合德性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礼仪 素质教育 礼仪教育
下载PDF
教育伦理规范的实质合理性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糜海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14,共4页
教育伦理规范又称"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或"教育工作伦理规范",其实质合理性是指这一伦理规范的内容及其精神具有价值合理性,能够对行为主体及其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教育伦理规范要有利于提升教... 教育伦理规范又称"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或"教育工作伦理规范",其实质合理性是指这一伦理规范的内容及其精神具有价值合理性,能够对行为主体及其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教育伦理规范要有利于提升教育者德性,弘扬教育伦理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本质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教育的根本旨趣;有利于确立和维护和谐的教育关系,使教育活动在良序中自由地开展;和社会主导道德相一致,把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取向,体现道德上的合理性、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伦理规范 实质合理 教育 教育者发展 教育关系和谐 主导道
下载PDF
“教学事故”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对“教学事故”提法的合理性批判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宁 李俊玲 周先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5,共8页
"教学事故"是一个合成词,它来源于"事故"思维和借鉴。"事故"是物质世界的特定词汇,把它借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学事故"一词。"教学事故"来源机制的逻辑性,无论在词源的、学术的... "教学事故"是一个合成词,它来源于"事故"思维和借鉴。"事故"是物质世界的特定词汇,把它借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学事故"一词。"教学事故"来源机制的逻辑性,无论在词源的、学术的还是词义的角度,都是不成立的。它所承载的具体内容有违背"教育德性"的嫌疑,其教育危害性主要体现在:造成教师心灵"安全感"的失落、阻碍教师对"真、善和美"的追求、抑制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伤害教师遭遇"教学世界"的情感。鉴于它的危害性,我们需要"去教学事故",走向新的教学图景与生机:大学教学惩罚制度仍需要"在场",用符合教学本性的多元化用词取代"教学事故";教学管理"柔性"与"刚性"并施,体现人性化;扩大教师的教学管理权,建构"个性化"课堂;不断进行"公共性"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事故 教育德性 去教学事故 教学管理
下载PDF
论当代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20
作者 王邵英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7-78,共2页
主体性道德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立的、自由的、非功利性的、为理性所控制的、并且自觉地向某种最高的善意归依的道德人格。笔者认为 ,重视德性养成教育 ,寓美育于德育之中是构建当代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生 主体人格 教育 养成教育 美育 价值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