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显性差异到隐性差异——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述评 被引量:2
1
作者 颜岚岚 王伟宜 《教育与考试》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者主要是从院校类型、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城乡及阶层几个维度探讨不同性别间的入学机会差异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逐渐从数量方面的显性差异向质量方面如学科专业中的更为隐性的差异转变。考...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者主要是从院校类型、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城乡及阶层几个维度探讨不同性别间的入学机会差异状况。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差异逐渐从数量方面的显性差异向质量方面如学科专业中的更为隐性的差异转变。考虑到两性本身的心理特点,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提高我国弱势群体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差异 教育性差异 社会差异
下载PDF
从素质教育的差异性看学生个性的发展
2
作者 赵锡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S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差异 学生个 实施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发展 培养学生个 全面发展 发展方向 发展个 统一模式
下载PDF
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美国社区学院研修有感
3
作者 宋茂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年第30期228-229,共2页
2015年8月11日至28日,笔者在美国亚特兰大技术学院(ATC)等院校及佐亚治州职业联盟(TCSG)学习了18天。通过聆听报告、课堂观摩、走访合作企业、小组讨论等形式,感受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严格的制度管理、尊重... 2015年8月11日至28日,笔者在美国亚特兰大技术学院(ATC)等院校及佐亚治州职业联盟(TCSG)学习了18天。通过聆听报告、课堂观摩、走访合作企业、小组讨论等形式,感受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严格的制度管理、尊重人性的人文关怀以及美国人的热情好客与敬业服务精神。18天的时间在人生长河中是那么短暂,但对于笔者来说,却开启了一个了解美国教育,感受美国文化气息,提升自己的窗口。通过这次短暂的研修,笔者有很深的感受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中美教育差异
下载PDF
素质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管理
4
作者 陈牛则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9年第Z1期18-20,共3页
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且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它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差异性等主要特征。[l]。本... 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且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它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差异性等主要特征。[l]。本文试图从素质教育的特点谈谈中小学教育管理。 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管理 素质教育差异 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方针 中小学管理 基本素质 教育的基础 职业技术教育 特长 教育
下载PDF
关于学校素质教育的若干原则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施瑞英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4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学校素质教育 若干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 素质教育差异 基本素质 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 应试教育 知识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
下载PDF
落实“双减”政策的内在逻辑与关键举措——对学业过度竞争的考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仲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教育分流与教育位置性差异等因素形成的竞争性与制度性成因,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主体的竞争性策略行为难以摆脱“囚徒困境”,学业竞争难免转向学业过度竞争,学业过度竞争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产生的负外部性影响造成了社会福利净... 教育分流与教育位置性差异等因素形成的竞争性与制度性成因,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主体的竞争性策略行为难以摆脱“囚徒困境”,学业竞争难免转向学业过度竞争,学业过度竞争对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产生的负外部性影响造成了社会福利净损失。落实“双减”政策的内在逻辑就是要消除形成学业过度竞争的竞争性与制度性诱因,使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过度竞争回归一般竞争。因此,落实“双减”政策需要紧紧围绕破解学业过度竞争来优化制度供给,可通过畅通义务教育分流通道、破除义务教育位置性差异、引导校外辅导机构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完善义务教育考试评价体系、培育正确的教育理念等关键举措积极推动义务教育改革,促进“双减”政策目标的长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业过度竞争 普职分流 教育位置差异
下载PDF
转变差生教学点滴
7
作者 杜顺先 韩生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2期81-83,共2页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们接触的后进生较多,尤其是带C类班的课,使我们感受最深。我们承认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着力点都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身体、心理、技能、知识、品德、情操等全面发展。但是,必须同...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们接触的后进生较多,尤其是带C类班的课,使我们感受最深。我们承认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着力点都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身体、心理、技能、知识、品德、情操等全面发展。但是,必须同时承认素质教育的差异性。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差别,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以及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差别。每个儿童少年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会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下面就转变后进生谈谈我们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差生 教学点 儿童少年 素质教育差异 转化后进生 分层次教学 自我意识水平 转变后进生 发展方向 人民教育
下载PDF
我班没差生
8
作者 陈淑景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1999年第6期2-3,共2页
我带的班刚刚升入初二,全班同学都纷纷定计划、出点子、商讨着新学期的工作。这时刘菲同学的一张纸条递到我手中,“老师,应怎样对待我班的差生?”这简单的纸条,使我内心狂澜骤起,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回首往事,“差生”这个概念在... 我带的班刚刚升入初二,全班同学都纷纷定计划、出点子、商讨着新学期的工作。这时刘菲同学的一张纸条递到我手中,“老师,应怎样对待我班的差生?”这简单的纸条,使我内心狂澜骤起,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回首往事,“差生”这个概念在我的意识中既清晰又遥远,那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我曾认为所谓的差生就是那些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曾在自己近30年的教育生涯中,在教育差生方面付出过很多的心血,虽有成效,但那是艰辛的渴求与等待。我曾报怨过差生是多么难管,多么不近人情,多么不可理解。可以说,几十年之间,一直是在误区中徘徊。而今,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我开始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全员发展,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变教育观念 学习成绩差 “差生” 全员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差异 班集体 自我形象 观念的转变 爱因斯坦
下载PDF
关于素质教育时代特征和导向价值的思考
9
作者 陈晓力 《山西教育(管理版)》 1997年第3期4-5,共2页
关于素质教育时代特征和导向价值的思考陈晓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思路,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其提法无疑是科学的、正确的和积极的。素质教育包括三点主要内容: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 关于素质教育时代特征和导向价值的思考陈晓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教育改革思路,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其提法无疑是科学的、正确的和积极的。素质教育包括三点主要内容: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寻找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价值 教育时代 素质教育差异 心理素质 审美教育 社会素质 跨世纪人才 基础教育 特征和 教育
原文传递
目标教学与素质教育
10
作者 李荣 《山西教育(管理版)》 1998年第Z1期19-20,共2页
目标教学与素质教育李荣一、目标教学的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1、目标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不好,并不是因为智力不好,而是学习过程中缺陷积累的结果。教学只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应该学会的东西... 目标教学与素质教育李荣一、目标教学的理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1、目标教学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不好,并不是因为智力不好,而是学习过程中缺陷积累的结果。教学只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应该学会的东西。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教学 素质教育差异 教学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次 反馈矫正 学习积极 课堂教学 教学大纲 不同层次
原文传递
素质教育的特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1
作者 张一虹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1999年第1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教师素质的要求 思想素质教育 特征对 应试教育 基本素质 基础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差异 人的素质 提高国民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